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两年因为职位的变动,我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话.犹记得机构要接第一个社区项目时,在民政局、社区、社工机构三方见面会上,社区的领导提出质疑:“社工是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把购买经费给社区,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类似的质疑至今仍会偶尔听到,我们要怎么回应呢?我们常会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可是社工在进入社区时,这样文绉绉地同各利益相关方说话,效果一般都很不好,甚至会招人讨厌.原因在于,第一,社会问题有很多,你能解决的有哪些?第二,社会问题有轻重,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第三,你若解决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香港地区,在医疗服务中引入社工,以多专业介入模式为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的情况已经很普遍。内地的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医务社工的服务系统,但一些医院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开始引入社工服务。笔者过去三年曾在内地为两所医院内的社工团队做督导。其中一所医院是因为汶川地震后接收了一批地震伤员,考虑到受伤者身心同时受创,因而与社工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3.
彭盏福督导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是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永久会员,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社工。如今担任香港戒毒会的专职项目总监,并兼任大陆一些社工机构的项目督导或顾问。2000年荣获香港禁毒工作最高奖项“香港杰出禁毒工作者白金奖”,  相似文献   

4.
不觉中,从事社会工作已经两年半了,感慨有余.社工,卑微地做着伟大的事情,努力做到助人自助.我觉得,社工最好的个案是自己,处理好个人情绪、提升专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年轻的社工应在帮助他人时磨炼意志、知人达事,从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5.
在赤峰市社工队伍中有一名平凡的工作人员,他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却带领着一帮人利用工作之余忙碌在社工领域;他有自己的家庭,却时刻关心着别人的冷暖;他享受着副处级待遇,却因为社会工作而关心起了繁杂的生活琐事.他是赤峰市第一批考取社会工作师的人员——赤峰市安定医院(赤峰市复员军人精神病医院)党委书记王殿禄. 建队伍,奉献一片爱心 王殿禄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民政战线,接触的都是弱势群体,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早前,有学生传给我一份新闻报道,说某市发生一宗所谓“社工界劳务纠纷案”,据说因为是“首宗”,颇为引起关注,业界甚至有人将其上升为“社工维权”高度的标志性事件云云。据报道,事情主要涉及怀疑拖延社工工资或克扣工资问题。但报章简单的报道不能尽信,我也不好凭臆测多言,而报道中当事社工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社工C问:目前我所在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般是以一年为周期,一年之后即撤出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服务对象在有了一点点改变后,又因为服务撤出而出现倒退现象.请问社工服务项目如何可持续发展呢? 答: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期限短,服务难以延续,这是现阶段社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且也不单单是社工自身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做一些思考和推动.  相似文献   

8.
社工B问:我是一名企业社工,在进行一期职场女性减压小组活动时,一位组员向我透露她长期受到同事的讥笑与嘲讽,精神压力很大,常常出现失眠等症状.我发现该组员由于长期单身,又时常需要代表公司参与一些应酬活动,引起身边同事的闲言碎语,同时还面临着家人逼婚等压力.但她仅仅是在小组活动中提出问题,也未曾提到需要社工提供相关帮助.而与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存在一些需要社工介入的地方.我是否需要为她提供个案服务呢?  相似文献   

9.
自从加入社工行业,我在社工前线实务及管理岗位一做就将近5年.就在从事社工职业快5年之际,我做了一个很重要也很艰难的选择:和几个社工朋友一起创办社工人才培育方面的公司.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做社工而要办公司?我回答:我们并不是不再从事社工工作,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支持社工行业的发展,也就是以社工的成长为需求,以社工为服务对象,培育社工,服务社工.  相似文献   

10.
社工D问:我是一名司法领域的社工,服务对象都是犯过罪的人,我们在针对服务对象开展小组时遭到了用人单位的反对,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觉得把这些犯过罪的人聚集在一起会产生“交叉感染”,造成不好的影响.请问我们该如何开展小组,既能完成小组指标要求,也能避免“交叉感染”,争取到用人单位的支持呢?  相似文献   

11.
曾有社工在微博中写道:"一名社工可能会扮演或者被扮演的角色有:社工、摄影师、推销员、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老师……"这条微博在透露出社工工作综合性的同时,也表明了社工角色的灵活性.而在我眼中,社工,是生命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12.
我从2008年开始参与深圳一线社工及督导助理的督导工作,2012年又在广州市番禺区担任社区中心督导及深圳社工机构的顾问工作.通过多年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我观察到一线社工一般都对社工专业的介入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在活动和小组方面运用得比较有信心.但是在个案工作方面,同工的困扰和担心则相对较多,这同时也是一线社工在接受督导期间比较关注并想要多学的领域.现将一些同工常常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东莞市的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09年11月,当年也是东莞社会工作的开元之年,首批驻校社工由此诞生.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众)的驻校社工最初只有4人,派驻在两所学校,如今则已有20名社工,派驻在全市10所学校.这支驻校社工队伍平均年龄26岁,均为持证社工,负责为学校内的青少年及老师、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经过5年的发展,大众的驻校社工模式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美社工协会(NASW)和奥尔巴尼大学劳工健康研究中心在2004年秋天进行了美国注册社工基线调查.这次调查从美国48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注册社工名单中随机选取了1万名社工作为样本,向其邮寄问卷进行调查.这份报告总结的是这次调查中关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一线社工群体(包括老年领域专职社工和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非老年领域专职社工)的重要发现. 背景 老年人口是促使整个社会发生改变的主要催化剂.随着出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变老以及平均寿命延长,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关于老年人口统计的联邦跨部门论坛(2004)预测:到203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7500万人,是2000年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15.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但却因为本身的高专业性和医疗体系的庞大复杂,使得医务社工无法像社工进入社区那样轻松进入医院开展服务,这又直接导致病人及医院无法充分认识到医务社工的作用,久而久之,医务社工的认同度明显低于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已有多家医院设立了医务社工部.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医务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机遇.作为嵌入医疗机构的一种新的专业力量,医务社工以何身份自处、如何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如何有效实现服务价值、如何获得职业认可,这对医务社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带着回答这些问题的专业使命,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医路同行"医务社工服务项目于2011年9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医院)启动.  相似文献   

17.
从过去在农村、灾区工作到现在身处城市社区,从事社区工作的经验告诉我,社工需要时刻保持敏感。社工的敏感是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意识和发现社区内发生的事情对工作的影响。若要对社工的敏感进行分类,我认为可以分为对细节的敏感和对文化的敏感,做到这两类敏感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在工作中的两次经历让我对这两类敏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一个深秋的下午,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社会福利院内,社工带着福利院工作人员为老人举办九月集体生日活动,歌声、欢呼声四处荡漾,老人们满脸笑容;几乎同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城北小学,社工带着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开展小组活动。这些是绵竹青红社工团队承接四川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三区”计划项目的部分场景,也是基于响应中央开展社工服务“三区”计划的号召。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 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人才总量逐步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丽区民政局认真履职、积极探索,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大力支持.区委组织部对社会工作及相关培训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区编办批准在区民政局设立社会工作科,负责社工管理工作.区财政局拨付相应资金用于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和政府购买服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称的设置及人员聘用、社工职业水平考试等方面都予以极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