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1月15日上海发生的特大火灾触目惊心,灾难后的危机干预成为上海社工面临的紧迫任务。很多社工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与实战经验而感到紧张不安,对帮助受灾居民特别是死难者家属从创伤中康复感到不知从何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工协助灾民抚平灾难带来的内心伤痛,这个工作不是一两个月能完成的,最少一年,最好三年。我们到绵阳地区的时候,是灾害发生的第九天,到救灾点的时候是第十天、第十一天。一般来说,所有受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丧失了家园、亲友、财产、同学、朋友,大部分人此时已经开动了心理自我保护的“机器”。灾难之后,在2~3个星期内人会自动开动这个“机器”。但不久,伤痛就会慢慢地呈现出来,难以平复。所以,如果我们要为他们抚平伤痛,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医生、心理学家已经到了现场,那么我们社工就应该在未来的一年到三年为他们做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工E问:我所服务的医院最近发生一件事情:一个妈妈因为医疗事故去世,留下一对双胞胎,家里与医院商谈赔偿事宜时发生一些纠纷,爸爸对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很抗拒,甚至厌恶,见到医院的工作人员就情绪激动.社工想就此做一些事情,但是医院明确告诉社工“不要管”,社工不知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一位同工出席一个检视社会工作发展的研讨会回来,跟我分享会议内容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还有点生气地说:会上一些“老师”提出,见到我们的社工只会带游戏,好像说我们的社工就只会陪人玩,未能做到更深层的社工介入,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我在大学里主要是教授《小组与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两门基础社会工作科目.相比而言,理论课不好教.不好教,是指学生的反应.香港的社工专业学生,一般都是想好了当社工才在大学选择修读社工专业的.以他们的理解,社工既然是助人的专业,读社工就是要学助人的技巧.小组及社区工作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觉得很“实用”,通过角色扮演及讨论案例,令他们掌握怎样“做”,感觉踏实.可是,学理论课时,他们容易感到乏味,抽象的理论令他们有点困惑:这些理论和模式怎样用来帮助人?  相似文献   

6.
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名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临床社工.当别人问起我关于“社工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说,社工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新入职的社工追问“社工究竟怎样助人,尤其是遭遇重重困难时怎样能坚持助人”时,我很难说清楚该运用怎样的社工“技巧”.不过,我一直跟进的一个案例,让我对社工助人的方式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因为职位的变动,我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话.犹记得机构要接第一个社区项目时,在民政局、社区、社工机构三方见面会上,社区的领导提出质疑:“社工是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把购买经费给社区,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类似的质疑至今仍会偶尔听到,我们要怎么回应呢?我们常会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可是社工在进入社区时,这样文绉绉地同各利益相关方说话,效果一般都很不好,甚至会招人讨厌.原因在于,第一,社会问题有很多,你能解决的有哪些?第二,社会问题有轻重,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第三,你若解决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资讯     
80名都江堰社工培训后正式上岗服务;“十一五”末济南市有1.3万专业社工需求;上海市卢湾区:8800万元资金援助就业;深圳市盐田区:社工贴身服务社区居民;培养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成湖南“两会”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协助四川灾区进行社会恢复和重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建了四支服务队,前往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逾200日的专业服务,协助居民与其外在环境重趋“适应性平衡”。实践显示,专业智慧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0.
“社工不是专家,一旦社工成为‘专家’,就会以‘专家’式的知识为标准,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脱离开。我们需要的是与义工互动,并通过专业服务让更多的人成为义工,让居民日常生活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中旬,山西省太原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多名优秀专业社工,入驻太原市万柏林区5个老工业基地社区,试点开展“守望·相助”老工业基地社区空巢、独居、病残老人养老支持项目.两个多月过去了,社工在社区的项目开展得怎么样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日前,记者走进试点社区,与社区干部、社工、居民一起感受专业社工服务带来的变化. 社工:居民认可让我们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和同事共同为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做了一次专题培训。培训前,我们针对社工理念、理论、方法技巧、实务案例等方面进行悉心准备。培训过程中,社工们都听得很认真,时而记下重要内容,时而低头沉思。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最先跃入眼帘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业”二字,心里不由地“激动”了一下——国家终于开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区分开,想要大力着手培养专业人员,将从业人员培训转化为专业人员了。作为社工专业毕业又一直坚持做社工的人,我最希望看到的正是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与社工同伴聊到深圳社工机构专业价值的话题,一位同伴说到有些社工机构存在专业价值模糊的现象,在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在与用人单位进行具体业务沟通时易妥协,缺乏原则,也丧失了专业权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众对社工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可以说社工机构迎来了“卖方市场”的好时机。但是,现实中却似乎仍然是“买方市场”。常常听到用人单位说“这个社工走了还会有新的社工来”,即你不愿意做,我可以找愿意做的社工。社工机构之间往往为了获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以一种卑微的姿态来面对强势的环境,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岗位和项目。  相似文献   

15.
自希望社工2008年9月入驻学校以来,我感受到学校每天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第一是我感到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课余文化育人的功能。很多学生喜欢来“社工之家”办公室,有事没事都要来转转,看看社工在做什么,部分学生更是—下课必来“社工之家”报到;师生每每经过走廊都会驻足停留,看看我们的标语、图片’开怀大笑。社工走到哪里都会有学生主动问好。  相似文献   

16.
手工小组属于康乐类的服务,很容易就能吸引服务对象,社工可以此为契机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手工小组容易流于形式:组员忙于做手工,社工难以控制场面或任其发展,小组开展过程中组员间缺乏交流互动,小组凝聚力难以形成.如何将专业技巧融入手工小组?笔者以“幸福手工坊之布艺小组”为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行动的力量     
“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社工到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群众中去”——走村入户做家访,然后做评估,然后有针对地展开专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工与义工的不同,看到了社工的专业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多领导都会询问我们服务团队的社工平均年龄,亦有领导很直接地评论——我们的社工太年轻!这些领导偶尔无奈地反映我们的社工不够进取,在表达时不够大气,未能够向外好好地反映社工的业绩;亦有一些领导会感叹社工们未结婚,更没有孩子,人生经验不足,所以都不敢让我们的社工做一些太严重的个案,担心社工应付不来,反而令危机恶化。  相似文献   

19.
5·12地震震撼了大地,更震撼了每个人的心。身为社工的我们,又能怎样发挥我们的专业所长,即时做出一些有效的回应和支援呢?面对这种大灾难,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社工界是一种考验,因为我们还不曾经历过,我们的支援工作,除了借鉴国外以及港台等地的经验之外,更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关系是一门学问,尤其在中国文化中更是如此。很多社工不愿触及“关系”的话题,在日常交流中常听他们说“处理关系不是社工专业的事”。果真如此吗?翻开所有社工专业书籍,“关系建立”均是一切专业服务的开始。若我们在服务中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最终往往导致部分案主或小组成员的流失,许多服务将会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