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与印度文化、印度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既是我国近代最早的较为系统地研究印度文化的学者 ,也是最早进行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他的许多研究成果 ,对后来的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提出的翻译文学的概念 ,对比较文学中翻译文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本文从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印度文化、印度文学的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
尹锡南 《南亚研究》2006,1(2):83-87
本文介绍了独立以来印度比较文学发展的概况。印度独立后,比较文学研究在理论建树和实践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印度比较文学研究由分散到集中,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和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还对印度不同语言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即“比较印度文学”和梵语诗学批评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3.
东方文学作品选季羡林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1 986.9公理和惩罚 (印 )耶谢巴尔著刘宝珍彭正笃译河南人民出版社 1 986.9采果集 (印 )泰戈尔著汤永宽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86.1 0印度童话朱占府李百燕选译北京出版社 1 986.1 0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二辑季羡林主编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86.1 0秘密宝藏 (印 )泰戈尔著宋诒瑞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 986.1 1古印度神话 (苏 )埃尔曼·捷姆金著黄志坤编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986.1 2茅庐集 (印 )泰戈尔著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86.1 2印度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 (印 )高士 (Ghos,S.…  相似文献   

4.
从川端康成到大江健三郎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孟庆枢1968年12月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他不仅是继泰戈尔之后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且实在是真正用本民族语言创作而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第一人”。①时隔...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晓平所谓日中比较文学,是指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为出发点、以日中两国文学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这自然属于日本学术的范畴。它与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学为出发点的相同对象的中日比较文学相比,由于立场、出发点、视角、方法的差...  相似文献   

6.
东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室的古田岛洋介先生,1991年6月在日本《比较文学研究》杂志第59期的书评栏,发表一篇题为《淡江评论杂志》的文章,介绍和评论了台湾的比较文学。作者从介绍《淡江评论》谈起。他说:《淡江评论》是台湾私立淡江大学发行的英文的比较文学研究杂志,系该校外国语文学研究所编辑的。它创刊于1970年4月,原为半年刊,从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8.
王燕 《南亚研究》2008,(2):80-84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二十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塔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以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本是鲁迅早在本世纪初就注意过的。他甚至把唤起清醒的比较意识作为复苏民族精神的前提,说:“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①正是借助于同近代欧洲浪漫派文学的对比,鲁迅看出了中国古代文学有轻软柔弱之弊。自然鲁迅当时并不知道比较方法已经在西方推动文学研究形成了新的领域,但说他是中国最早注意以比较思维方式理解文学现象的先驱者之一,实不为过。只是因为时时处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多从内容倾向上看待鲁迅的文学观念,所以他在分析文学时倡导的比较方法,便相对地被忽视了。事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当中国又一次面向世界开放的时候,人们重新对比较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中国文学界不仅热心回顾鲁迅等先驱者运用比较方法开拓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教益,并进而着手以自觉的比较思维方式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一个文学研究的新学科正在生机盎然地孕育和成长。但目前,国外的比较文学已经迈过了法国的“影响研究”、美国的“平行研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1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其多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开拓了印度近代文化史上一系列艺术门类之先端,然而,他首先是位诗人。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将世人的文学视野引向了东方,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世界性殊荣,古老的印度文化也得以更加广泛地播扬。《吉檀迦利》(1910)共收入英译散文诗103首,这部被精选出来献给诗人理想之神的抒情诗集,汇粹着泰戈尔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沉思,作为诗人思想艺术成熟发展的标识,《吉檀迦利》一向被推为奏出了泰戈尔艺术乐章最佳旋律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吧;让欢迎伟大时代的歌声响起来吧!让我们两个国家把欢迎的灯点起来,迎上前去吧!”——泰戈尔(1924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的伟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在他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视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他对中国人民是始终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7日,是印度人民的伟大儿子、世界著名的伟大诗人和哲学家、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这天下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会在对外友协礼堂隆重举行。应邀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有北京各界人士一百余人,还有印度驻华使馆官员和在京工作的印度专家等十余人。下午2时许,会议在隆重、庄严、和谐的气氛中开始。首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韩叙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先后发表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泰戈尔一生中为印度人民和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泰戈尔的怀念之情。接着,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中印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的先人为此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印度文学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泰戈尔的诗歌对我国诗歌的影响是显著的例证。在这个过程中,汉译印度文学作品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的主要文学成就无疑是诗歌创作。然而,他的小说创作其中包括短篇小说也很有特色。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实际上就是熔抒情诗、哲理诗、故事诗于一炉冶炼而成的产品,不但有动人的故事、深邃的思想,而且抒情意味极为浓酣。印度评论家S· C·圣笈多认为,泰戈尔似乎创造了“一种将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的艺术结合起来的新文学样式”。这一评语十分确切地指出了泰戈尔短篇小说创作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及艺术上独特之处。泰戈尔的短篇创作与众不同的显著特征,主要是音乐性的抒情笔法。这种抒情性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故事的叙述、景物的描写和语言的运…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现代文学史上,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与泰戈尔齐名的文学大师。普列姆昌德的一生最可贵的品德就是他的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彻底的献身精神。他在一九三○年六月三日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我没有什么宏愿。此刻我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印度民族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获得胜利。我不图名,不贪利,但求温饱即可。我不奢望坐汽车,住洋房,只希望能写出几部较高水平的作品来,其目的也只是为了争取印度独立。”  相似文献   

17.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印度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中国人民永远缅怀的朋友。他作为一位诗人和文学家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他的大量文学作品,包括一些主要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及戏剧等在我国早有翻译,但是对泰戈尔哲学思想的研究却仍感不足。泰戈尔是不是一位哲学家呢?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泰戈尔最主要、最本质、最基本的方面是位有情者,他对于神、人和大自然充满了情爱,如克里希那·克里巴拉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既有“比较的”文学史,也有“比较文学的”史,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本文认为,“比较的”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的”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文学史,后者是学科史.“比较的”文学史是用比较的理念、视角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而“比较文学的”史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繁荣的历史.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前者的理念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也可用作本土文学史.后者却只能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从孕育到产生再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16至20日,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以《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为题在重庆四川外语学院举行了第四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36名代表参加,共提交论文23篇。 5月16日,研讨会在川外图书馆会议室隆重开幕。印度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倪培耕主持开幕式,副会长刘安武致开幕词,川外副院长杨武能到会祝贺并讲了话。当日,陕西师大叶舒宪、徐州师院王海龙分别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文化史意义》和《传播与变异:佛教精神与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创立至今,关于学科自身合法性的问题,如学科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学科建制等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其中既有来自外部某些文学专门学科的质疑,更有比较文学学者们对本学科的自省.可以说,比较文学是对自身学科质疑最多、最具有自我批判意识的学科.比较文学学者们的著作不仅包括在不同时代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比较实践研究,更包含了大量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理论潮流下对学科自身合理性的考察、方法的修正及理论的更新.比较文学开始于19世纪浪漫主义盛行的欧洲,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把自然视为由不同物种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这一观念启发了文学研究者把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视为文学表现和审美意识的统一体,具有可比的主题和特征."[1]4因此,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在初创时期是以欧洲不同民族间的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跨文化、跨民族/国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