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的学习观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内容:在不同时期,邓小平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反复论述学习的内容既包括政治理论,也包括了经济、文化和科学知识;他认为学习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上既要坚持根本原则,又要把握一般原则;在学习方式上,他认为既要围绕总目标,又要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根据当代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创新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主权论的思想 ,特别是国权的维护。它主要包括国权维护的核心内容、基本方式、中心环节以及根本保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的视野中,一方面错误是客观存在着的,人难免犯错误,我们不应惧怕犯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实事求是对待之;另一方面,承认错误难免并非要任错误扩大和泛滥,我们应力求少犯错误,不犯大的错误,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实践邓小平正确对待错误的思想和敢于“试错”的精神,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和平外交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本文分三部分:一、以丰富史料回顾了从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和工党自二战后至文革时对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的认识,并浅析了其中变化的原因,接着着重分析了邓小平同志1997年复出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二、分析了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内容:1、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2、和平与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3、中国的首要外交目标是和平、而中国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和和平。4、对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三、二十年中国外交的成就:1、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周边环境。2、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综合国力。3、为世界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交往中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政治交往、网络交往和两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实现起重大促进作用.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过程,在现阶段的实现目标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必将推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才能满足交往的欲望.公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发展、个体成长及达到目标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掌握现代交往技术,转变交往模式,增强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藏族(90.48%)和汉族(8.17%)人口占西藏总人口的98.65%,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西藏社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西藏社会稳定而言,更是决定性因素。准确评估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帮助民族之间互相理解和沟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也有参考价值。文章依据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西藏地区影响藏汉民族关系的因素,认为社会交往是反映西藏藏汉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教师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点是: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邓小平对教师阶级属性的科学论定;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邓小平对教师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尊重教师,爱护教师,是邓小平所倡导的全社会对教师的基本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邓小平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人的工作,这其中的范围有大小,层次有不同,行业有不同,但其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管理者都要十分注重自身的社会交往,惟有如此,才能使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以及“两个文明”的关系,揭示了一定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相对于物质条件的超越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早年失去双亲,在叔祖范镇及季父范百禄的教养下长大成人。岳父吕公著的品性对范祖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与范祖禹情属乡谊,相互赏识。范祖禹与黄庭坚、秦观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居洛修书期间是范祖禹与司马光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集的时期。此外,富弼、邵雍、程颐、程颢等人也在范祖禹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认为,体制性缺陷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深化体制改革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根本对策,法制建设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基本途径,加强制度化监督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从社会发展的运行层面上系统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从人类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性质和发展阶段,强调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内容的创造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合理性的探讨有其相应的语境,仅仅从一般意义谈论是不够的。发展合理性问题的出现与现代化本身的悖论密切相关,社会发展的内涵是有层次的,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合理性问题的研究应有具体所指。  相似文献   

16.
晚清官僚士人群体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繁的人际交往既是晚清官僚士人交流学问、寻求友情的重要手段,也生动地反映了处于末世的封建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官僚士人没落的人际交往方式受到了先进思想家和新知识界的批判和挑战。伴随着制度鼎革和社会发展,人际交往方式及其观念的现代化变迁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不仅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本土政治学的生成具有重大意义。它提出了一系列深邃的理论判断及命题.对中国政治与制度发展的价值和路径进行探索,形成了同中国本土政治息息相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是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学发展史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进步观。邓小平的社会进步观从社会进步的根源、动力、道路、社会进步与历史主体意愿相一致等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进步的内在必然性。邓小平还从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制度的进步、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等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进步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直关注党内民主建设,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党情,认识到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必要性。邓小平认为,实现党内民主和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在党内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创建一个良好的政治局面。邓小平所讲的民主是具体的、有界限规定的,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注意到我党民主的界限与底线。总之,邓小平对于党内民主的论述不仅促进了当时我党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对当前我党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