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继敏 《城市》2011,(12):74-79
北京在奥运会之后,提出了建设"三个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对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围绕"绿色北京"、"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命题,绝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建设的资源环境管理、生态科技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对于"绿色北京"精神层面的问题关注不足。有文章曾指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障碍是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冷漠的环保意识,即生态文化培育的不足。本文主要讨论北京生态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宋迎昌 《城市》2010,(11):38-42
一、北京CBD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业升级 "十二五"期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CBD作为世界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要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亚丽 《职业》2014,(35):12-13
2014年,国家领导人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北京电子技校")作为北京支柱产业——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唯一的技工学校,承担着建设中的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孟祥林 《城市》2011,(4):15-21
一、"双核+双子"格局下的京津唐秦城市空间互动分析 "双核+双子"模式的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构想是在打破传统行政隶属关系条件下以京津两个大都市拉动近京津河北省地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通过构建大北京、大保定、大唐山、大天津的城市互动新格局以期在宏观层面拉动唐山—保定与北京-天津的城市互动,在这种城市群建设格局下,保定、唐山分别成为京津双核的两翼(如图1)。  相似文献   

5.
傅崇兰 《城市》2010,(6):3-11
一、前言 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首都已经进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强调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南城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生态涵养区发展、做大做强高端功能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一系列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的健康"出发探讨"健康城市"的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健康城市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对"人的健康"发展对建构"健康城市"的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健康城市建设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晓耕 《职业》2011,(18):108-108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其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性相结合的内涵,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伟 《职业》2012,(12):164
一、化工产业在湖北省的重要地位2008年从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两百多项重大化工项目落户武汉城市圈,总投资一千多亿元,将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央以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由此可见中央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决心,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本文笔者结合施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模式及路径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裘晓林  李惠 《职业》2012,(16):135-136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童潇 《科学发展》2010,(11):105-112
上海"十二五"青少年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事关上海未来十年"四个中心"的人才供给及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潜力。在全球化激荡、城市化推进、信息化提速、市场化延展的背景下,上海青少年工作的对象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工作体制也遇到重大挑战。"十二五"上海青少年规划应围绕上海城市"四个中心"建设,把教育并引导好一代人,培养对接"四个中心"的高素质人才,千方百计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心和重点:进一步做实拓展现有的青年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强化青少年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并将职业能力考试体系向在校大学生适度开放;建立青少年工作的资源筹集平台与交换平台;充分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政策工具实现绩效管理;全面构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及诉求应对体制;授予权青少年部门成为行政主体;推动上海建立青少年发展配套改革试验区等。  相似文献   

13.
杨生文  周天择 《职业》2011,(14):4-7
去年3月开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的"融合发展"理念让教职员工有些坐不住了。他们都被要求到外面去与市场对接,与各界"融合";不仅要校企合作,还要更上一个台阶,走融合发展之路。一年多的时间里,"融合发展"四个字搅动了一池春水,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北京初春的一个上午,记者专访王海平院长,近距离感受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从结合到融合的跨越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刚  李绍华 《职业》2014,(30):34-35
钳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对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强调以一体化教材建设为重点,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建设,改进教学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月智 《职业》2011,(12):137-139
笔者所在学院烹饪专业于2008年初成立,成为北京市50个专业创新团队之一。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在团队核心成员及骨干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团队制定的工作计划,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一、外部良好环境,孕育团队成长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引起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之北京未来规划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6.
徐玉芳  郭小磊  毛海燕 《职业》2014,(35):60-61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师德建设的践行者。本文提出,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智力高地、道德示范平台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好老师的四个标准"为准则,明晰教师道德,强化教师职责,号召引导培育教师践德尽责于行,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7.
蔡中为 《科学发展》2011,(12):39-46
自2003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开通到2010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在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中国逐渐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经济也应运而生。但高速铁路在快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享受"高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反思与"高铁经济"相关的这些问题,以利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高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福祥 《职业》2013,(2):129-131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引企进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研究课题。对此,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本文从"引企进校"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入手,对"三共同一独立"的建设模式和从机构、制度和形态三方面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引企进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由政府主办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理想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制度创新,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等省市的实践总结和比较分析,系统地梳理我国推进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瓶颈和对策建议,以资引起各界对这一"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丁祝红 《职业》2011,(33):20-21
近年来,职业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探索"围绕专业办企业、引校入企设课堂、引企入校建车间"的培养模式,提出建设"学校像工厂、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像"工程。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然而,不少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三像"工程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往往重形式、轻内涵,重建设、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