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彭崇谷 《公关世界》2016,(22):80-81
国画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画的创作应舍形重神。重神就是要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内在精神表现,而不必束缚于形象的逼真和事物的外在表象。这里说的作品的内在精神,就是强调国画作品要有文化底蕴,饱含着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视窗: 在谈话、综艺及各类专题节目中,文化人随时随处可见。天天文化——忙坏了的文化人摩尔:一天中无论什么时候。摁着遥控器.总能在屏幕上看到以不同形式向观众传播各种文化的文化人,所谓“天天文化”是也。他们,在似与不似之间;他们的文化,在是与不是之间。  相似文献   

3.
都市人对形象的自恋,时不时地搅动着时尚之潮。玩过了户外摄影、主体成相,试过了婚纱照、明星照,看够了现代科技再现出来的真真切切的自我之后,都市人又在寻找可供观赏的一种新的自我——“似与不似之间”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花样年华的美丽倩影谁不想永远珍藏?玩过了户外摄影、主体成相,试过了婚纱照、明星照,看够了现代科技再现出来的真真切切的自我之后,都市女性们又在寻找可供观赏的新自我——“似与不似之间”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陈明 《公关世界》2016,(20):80-81
写意人物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造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多少大家殚精竭虑,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造型的难处在于,既不能像古典油画那样高度写实,也不能完全抛弃基本的造型,成了抽象的东西。似与不似之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何况,好的写意人物画离不开“有意味”的形式(造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为什么好?有大唐气象,华丽、雍容、大度,气韵飘举。陈洪绶、吴昌硕的人物画为什么好?古拙、雄奇、清雅,返璞归真。若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造型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学养,恐怕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6.
刘旎康 《现代交际》2011,(3):123-123
在培根的肖像画画面中,人物形象似人似兽,暧昧不清,封闭压迫的空间感让人感到窒息,画面中充满了舞台剧的氛围。在他的肖像画作品中这些人物形象变得面目可憎,焦虑与恐慌无助。人们在感受他画面的真实与悲剧感的同时,在里面得到了一种莫名的美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是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际工具。两性之间的沟通,其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否则,你说了好些,还是不能艺术地处理好与对方之间的关系,更无法艺术地捅破异性之间的那层纸。比如,在恋爱阶段,其语言就应该委婉而含蓄。恋爱故事总是很动人,启人灵智的。如果把这时双方的日记、书信什么的细加展玩,必可见到许多让人心跳或可笑(你会感觉这两个词这时似乎只差一步了)的文字。同时,也一定会有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妙语。常为文学艺术作品中围绕着“情”字如歌如泣的描述所感叹,只不知俗语早说得明白:“戏上有,世上有”,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寥寥数笔,一鸟一花一草便跃然纸上,奇趣有致,既有“不似之似”之精神,又有“钩花点叶”之外貌,将一幅寻常的花鸟图,演绎的不落常套,清新柔淡,别具风味,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胸襟气质和笔墨修养。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有着不同的承载,写意是个宽泛的概念,其实有太多的作品都可归纳于写意的范畴,写意是那种在物象提炼概括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在似与非似之间涌动着艺术家的才情和感情,在笔触的清晰与模糊中诠释着生活的欢愉和艰辛,在色泽微妙的变化中融合着大千世界的精致与浪漫。  相似文献   

10.
穿过流言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我们的故事在别人的嘴与嘴之间传递流荡,于是由一至二,由二至三,三至无穷,一下子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许多的猜测,多了许多似有知无的怀疑和半真半假的关切,于是我们常常要反躬自问:我们到底被怎么了?终于想探出头来看个究竟,而实际上那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是怎么也不可能再有了。所以说人的嘴也真是件难伺候的东西。我们这样说,因为是发现包围着我们的除了一个个活动人形之外,竟然还有一张张如刀似枪功夫十足的嘴,生活在入与人之间的我们同时也处在了嘴与嘴之间.处在了由嘴所…  相似文献   

11.
评价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摄影的构图,摄影中的构图直接影响着一幅摄影作品的好与坏。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摄影构图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杜米埃 《现代交际》2006,(7):F0004-F0004
这是一幅颇具现代艺术意味的作品,如果把它放置在任何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里,观众都不会有丝毫不协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孩子的绘画作品线条稚拙,内容天马行空。但我们教师在从事一线工作时,常常陷入"双刃剑"的困境中:害怕传授美术技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怕一群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和自己如出一辙;又怕孩子因为没有必要的技巧无法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好美术教育这把"双刃剑"呢?如何来保证孩子既掌握必要的表现技能又能无拘无束遨游在想象的殿堂呢——让美术技能与幼儿自由畅想之间进行对话,促使其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要把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这两者有效地融合,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的目的。通过七种方法的概述,让我们对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不知道性感这个词来源于哪儿,也不知道它是谁发明的,但是,无疑, "性感 "已经与 "潇洒 "一样,成为一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赞美人的词汇,二者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在我们的流行文化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的时候,中国人经历了一段 "谈性色变 "的时期,任何与 "性 "有关的字样在我们看来都显得有些中等偏下的意味。 "性感 "这样的词不仅让人不明所以,还让人将其与 "下流 "联系起来。这在今天显得有些可笑。如今,如果你对着某个女人说她很性感,那意思就是夸她长得很漂亮,而且,很让男人着迷。这…  相似文献   

15.
先锋派是自8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便形成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的共性,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中最具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代表人物,在探索小说的叙事技巧的形式上做出了极大的创新。灵活运用文本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系,制造有意味的重复,创造有节奏的叙述频率,把余华的作品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小说《老人与海》在欧美文坛具有较高影响力。在整部作品当中,作家运用了很多象似性的写手手法来体现文章的语言风格。本文笔者将针对此作品,尝试运用象似性的手法进行解读。首先笔者会对小说的框架结构进行解读,然后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的隐喻象似性,最后再对文中数量象似性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方彪 《中外书摘》2006,(8):34-36
历史上的镖行与我们的时代相去已远.但是本文所述的镖行与贼匪之间的微妙关系非三言两语便能说清,它带有中国文化中一些特有的元素,读来别有一番意味。  相似文献   

18.
聂鸥是我国80年代涌现出的当代著名女性水墨人物画家之一。她的绘画从题材到作品面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和深厚朴实的意味,并且极富天趣。画中"黄发垂髫……不知有汉"的桃源趣境,让人观之心生欢喜,沉迷神往。聂鸥作为一名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女画家,创造出一个质朴童真却意趣隽永的水墨世界,为当代水墨画带来了一股回归自然的田园之风。  相似文献   

19.
李峰亮 《职业》2010,(4):16-17
“我没那种命啊,轮也不会轮到我……“恰恰不似歌里所唱的,越来越多的事实发现,有奥运冠军是来自半职业体,有成功企业家是出身于半职业体,有走进名企的毕业生是来自半职业体……草根族眼里的半职业体究竟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未听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我没那种命啊,轮也不会轮到我……"恰恰不似歌里所唱的,越来越多的事实发现,有奥运冠军是来自半职业体,有成功企业家是出身于半职业体,有走进名企的毕业生是来自半职业体……草根族眼里的半职业体究竟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