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史长达200年,其间文化交流是一项主要内容。渤海使节与日本诗人的赋诗唱和,不仅表现了当时渤海和日本的文学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盛唐文化对渤、日文化的影响。渤海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唐艳香 《社会科学》2008,3(4):177-185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媒体,在当时的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它自创刊到1919年这段时间内不同阶段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涉及女子教育、妇女参政、婚姻自由等问题.它在这些问题上表现了媒体的敏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问题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3.
曾绛 《云梦学刊》2014,(4):115-120
福斯塔夫的身份隐含特定历史期及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意义。经分析表明:福斯塔夫由于自我迷失和自甘堕落而表现出的厌世、投机和虚伪善变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相一致;福斯塔夫的身份及其身份与行为的反差影射了亨利四世当权时动荡不安的政局,反映了王权与教权的夺与和封建贵族间为集团利益争斗的现实;福斯塔夫身份意义对当代社会仍具引导世人扬善抑恶和获得道德启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轶 《船山学刊》2007,(2):168-170
巴黎和会期间,《申报》不仅对山东问题由来作了详细的介绍,而且细致报道并分析了政府人士、和谈代表及政界名流对解决山东问题的主张,从而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内部对解决山东问题的不一致性和对外表现的不定性,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孟繁冶 《文史哲》2006,3(4):73-78
诫子书是从至亲至爱的血缘亲情出发来客观真实地反映魏晋士人心声的。它对魏晋士人心态的反映,表现在志存高远、贵生保身、戒酒节酒等三个方面,体现出了当时士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珍爱,和对家族长远利益的由衷关怀。魏晋士人这种有悖于生活方式的内心世界,表明尽管魏晋时期佛道昌盛、玄风竞煽,儒学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但其社会主导性地位并未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遗书中,珍藏着一批出自唐、五代、宋初时期由军营将士及军政人员写作的文学作品,或是对当时的重大战事有所反映;或是对当时的军营生活有所记闻;或是对当时的军人精神情感有所描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些作品,还表现了"战俘"这样一种在文学史上难能一见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依据内容对这些作品略述梗概,以期使敦煌文学中包含的这一重要方面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对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军旅文学有所探赜.  相似文献   

7.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与日本来往的文章有六十多篇,共百篇左右。这些文章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渗透着深厚的中日友谊。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咏花词情感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照词中咏花词占有一定比重。在咏花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变化,与当时政治时局的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女词人高标凌世、乱世挺拔的性格特点;而咏花词中浸通分的那种青春美、别情美、沧桑美,别表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大片大片的森林,随处可见的灌丛,林木茂盛,野草丛生,丛林之间遍布沼泽湖泊。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反映商代中原地区植被种类的字形;一些特殊的甲骨文字如"朝"、"暮"、"东"、"西"、"楚"、"茔"等,都反映了当时植被的丰富;甲骨文中还有众多与林地有关的"麓";文献中许多关于"松柏"、"桑林"的记载,表现了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植被的特征;野生动物的大量生存,也是当时植被丰富的一个佐证;最能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的竹林,在商代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分布。但是到了商代末年,由于长期的农垦、田猎、畜牧以及生活生产用木等,自然的植被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执政前后实施了多项政治措施,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家队伍和文学创作;而因政治革命导致的文人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巨大改变也如实地反映在不少文学作品中。这在洛阳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经常反映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名著,金声玉韵的佳章,是歌唱爱情的呵!唐代诗人,普遍地描写爱情生活,其中尤以李白的创作为最多。他通过对爱情生活的描写,表现当时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和心理状态,反映唐帝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些诗篇,清新明丽、丰富多彩,大胆泼辣,豪放刚健,具有  相似文献   

12.
金莉莉 《晋阳学刊》2006,(6):113-116
20世纪80年代末儿童文学探索性作品的出现是与当时整个文学场域的结构转型息息相关的。从叙事学角度看,探索性作品在语言形式和叙事技巧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儿童文学作家在成人与儿童关系方面新的思考,对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蛇图腾是百越民族的图腾,但根据考古资料、典籍、时代特征及对各类文化等的研究,笔者认为蛇并非是百越的图腾,蛇图腾不具有百越民族的图腾特征,百越纹身习俗是巫术力量抽象的初化的反映,蛇文化只不过是当时巫术文化在百越大地的一种习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两篇拟话本小说中,可具体感受到明代后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如蒋兴哥、朱八朝奉对土地、经商的有别于传统观念的价值取向;王三巧的悲欢离合所揭示的礼教对妇女禁锢的松动;及由金团头这类人物所反映的随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等等。而一味追逐功名利碌的金玉奴则又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杰出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沉挚悲凉,具有幽、并豪健俊爽的气概,表现了北国的诗风。时人称其可与南宋大诗人陆游齐驱,谓之“南陆北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HarkTwaln与鲁迅作品的比较,分析HarkTwaln和鲁迅在批判观上的异同。从他们作品的批判对象的阶级、批判的感情色彩和批判的口吻分析其表现出的相同点;同时,从两位作家作品批判的立足点、表现手法以及批判目的分析其不同之处。他们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本质现实。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唐诗的海洋灾害书写,至两宋已由片段而全篇、由意象而叙事,蔚为大观。特别是两宋不少诗篇以灾害事件为中心,反映了宋帝国东部沿海南北各地遭受飓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历史图景,形成忧悯受灾疾苦、歌咏御灾业绩、反省人类过失等系列应灾主题,表现了华夏先民历经苦难、依海而生的峥嵘历程和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士人应对海洋灾害的精神成长过程,实现了对海洋灾害这一民族心腹大患的生命体察和人性关怀,标志着这一题材的写作日趋成熟。许多诗作以对飓风、波涛、水族、海堤以及人海抗争的形象刻画,开拓了中国诗歌新的意象天地和艺术境界。这类诗作突出反映了人海冲突的一面,是当时诗坛对海洋题材创作的重要补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革命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现代启蒙文学。其基本主题是揭示封建专制文化对国民精神的毒害和人格的扭曲,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反映于鲁迅作品中的思想深刻性、反封建的彻底性,以及艺术的表现的准确性、形象性,都与这一文学主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元代雅俗兼作的文人在表现相同题材或事件时,出现了"同题不同体"的创作,即用雅俗不同文体表现相同题材的创作现象。张养浩不仅是元代著名的司台谏臣、馆阁名流,且诗文词曲兼擅,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张养浩在对灾荒事件的书写中,雅俗文体均有不同的表达,但都折射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达济天下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