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生态美学在20世纪中叶出现理论萌芽,经历了在生态伦理、生态文学、景观设计等领域几十年的发展,逐渐与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区分开来,并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话语体系的一门学科。生态美学的学科构建主要体现在处理生态学、美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具有从自然到环境再到生态的内在逻辑承接性,包含了人、社会、文化、环境四个维度的融合。生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美学知识自律的窠臼,并以科技与人文相融合、景观与艺术相渗透的视野成为后现代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体的生态自然与生命自由提供知识资源。利奥波德、米克、贾克苏、高博斯特和林托特等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在各自的领域推动了西方生态美学的发展,他们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西方生态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在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实现经济关系的新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健樵 《东岳论丛》2000,21(3):38-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和能源,科技投入的数量和使用效果,直接影响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能力,同时也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使得旧的世界经济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在重新组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如何,能否不失时机地迎接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本文根据发达国家在科技  相似文献   

5.
空港经济已经成为后工业社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越来多的城市重视空港经济的发展。基于DEA模型对全国11个城市的空港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南京的空港经济发展的绩效DEA指数排在11个城市中的第8位,空港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结合南京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构建南京空港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突出空港经济的知识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虽然政府早已推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念和思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设计,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GDP政绩观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与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实现政绩观的转变。要破解GDP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并深化政绩考核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Economic power and economic great power are two concepts which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On the one hand,the two concepts are closely linked;economic power and economic great power are both able to reflect that a particular country occupies certain position  相似文献   

8.
9.
科技带动与县级经济发展张卫国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各级政府所认识。以科技进步为龙头,全面深化县级经济改革,实现县级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说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宋薇 《晋阳学刊》2011,(4):53-56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12.
海派京剧与现代美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83-88
海派京剧是传统京剧范式定型后南下传播,受以上海为中心的工商社会影响和文化转型熏陶,在剧目题材、道具布景、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强烈革新意识的京剧流派。它传递了新的社会观念,表达了新的审美体验,引领了新的审美趋向。其演变轨迹反映出中国美学形态从古典和谐型向现代对立崇高型的转变,体现了美学现代性进程中从侧重人的解放维度向侧重民族独立维度的逻辑转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和改革开放的生力军,民营经济长期游离于体制边缘,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当前民营经济所遭遇的产业进入壁垒、城市聚集效应不足、制度供给滞后等发展困境,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所造成的。加快政府转型步伐,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加大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同时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体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丁霞 《江汉论坛》2012,(1):59-63
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转折这个时代座标之上,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和多元化,以及时代转折期的凸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发展理念,即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的问题,从而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型,也就是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美学随着艺术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巨大转型过程,例如,从感兴趣于“创造”概念发展到热中于研究“创生”概念,从对“秩序”及其审美特性的研究到转向对“偶然”、“即席”、“自发”等概念的研究,从全力研究“成熟”艺术到研究“童真”艺术,从研究“客观反应”的艺术到研究“内在反应”的艺术,如此等等。本文对这一转型作了一番素描式勾画。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审美文化研究,使功利主义的、超现实的传统的哲学美学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关学要想对现实仍然具有阐释和说明能力,必须适应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现实,关注商品社会由技术和传媒控制的、以视像为载体的世俗性消费型审美文化,关注审美的泛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等新问题和新现象,关注快感和体验的重要地位,在研究对象、美的观念、审美经验等方面,采取开放的包容的姿态,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转向形而下的生活体验,完成美学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由天津市科协、天津社联、天津社科院联合发起的“环渤海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于1933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以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两科”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消耗状况、投入产出效率、产业结构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对我国1978-2005年间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是一种"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这种"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高投入和扩大规模的路径来实现,以高成本和低效益、较大的经济波动性、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基本特征.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以及体制的综合创新来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3,2(5):78-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长洪 《江淮论坛》2012,(2):33-36,62
未来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将不断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企业与地区经济的普遍特征。在此前景下,中心城市和城区将沿着升级版的城市化道路继续发展,向深度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发展高度依存城市发展。未来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目标,必须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城市化道路的转型,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