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读了徐度的《却扫编》,很受启发。赵康靖公槩,既休致(犹今之离退休,引者注),居乡里,宴居之室,必置三器几上,一贮黄豆,一贮黑豆,一空。有间投数豆空器中。人莫喻其意,所亲问之,曰:“吾平日兴一善念,则投一黄豆,兴一恶念,则投一黑豆,用以自警。始则黑多于黄,中则黄多于黑,近者二念俱忘,豆亦不复投矣。”看了这个故事,深为赵槩的自警行为所震撼?槩(996—1083)是北宋的名臣。《宋史》卷318记载了他平生的业绩。他是河南虞城人,小时候“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通判海州……”他在很多地方做过官,卓有政绩,…  相似文献   

2.
文史不分家,也有区别:从本质上看,文学是人学,是挖掘人的灵魂和塑造人的形象的;而史学是事学,是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重在美,史学贵在真,两者共同追求的都是善;从功能上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铸造灵魂,融化在血液中,而史学则是以史为鉴,落实在行动上。我在写历史小说的过程当中,当然就得看一些古典历史小说方面的评论。感觉一是某些文章雷同,新意少,有"软剽窃"之嫌;二是不看原著,"炒章句",某些文章简直就是拼盘。这是我从史学角度来看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古代史研究中也屡见不鲜。皆急功近利,学风浮躁所至。  相似文献   

3.
天籁之音指的是对于包含人在内的万物起着决定作用的宇宙的法则,由于它的决定作用彷佛宇宙对于人应该如何行事的告诫,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天籁之音(亦即宇宙之言)”。从这一理解出发,传统形而上学把天籁之音规定为作为理性的逻各斯,并且由此出发把哲学规定为类似于自然科学并且高于自然科学的科学(第一科学),同时它还把自然科学家看成是哲学家的同盟军,认为哲学家以及科学家是天籁之音的承接者;海德格尔哲学则把天籁之音规定为作为神的尺度的逻各斯(本质语言的显现),并且由此出发把哲学规定为“思”,同时它还把诗人看成是思者的同盟军(思诗比邻),认为思者以及诗人是天籁之音的承接者。天籁之音的不同内涵不仅决定着传统形而上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不同性质,而且还进一步影响着现实的人类社会,使之产生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的 10余年 ,日美中三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各具特点。总体上看 ,日本的现实表现最差 ,而美国与中国则属于“优等生”。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力量对比关系的演变使三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态势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美国仍能维系竞争中的“老大”地位 ,日本却在竞争中暂时陷于被动。无论是从时代潮流还是从各方的战略需求看 ,巩固和推动中美日三边合作 ,实现互利是历史的必然 ,合作大于竞争 ,机遇多于挑战 ,应是对本世纪三大国间经济竞争关系总体发展态势的恰当描述。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到《桃花源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作中,探讨陶渊明思想的发展过程,谈谈对“桃源理想”的初步看法。一《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是很清楚的。作者在此文的“序”中点明它作于“乙巳岁”,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桃花源记》的具体写作时间则是很难确定的。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陶渊明的晚年之  相似文献   

6.
"作者"、"作品"、"审美"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三个关键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人间词话》中作为"境界之魂"的"气象"范畴作以解读。"作者之气象"是要词人不仅具有真性情、雅量高致,且能"出入自如";"作品之气象"则关注文本内在之"神"及壮观之境界;"审美之气象"则崇尚"不隔"之境,言外之味的自然流露。由此,从"气象"审美的角度出发,又再次回归到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理路之中。  相似文献   

7.
马丽丽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125-126,F0003
合唱作品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到稳定音准和调式的作用,而且是合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弹好钢琴伴奏使之与合唱作品珠联璧合,则需要从两个方面考量。首先钢琴伴奏者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并与指挥、合唱队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期与之形成一体,共释作品;其次钢琴伴奏者自身需要加强音乐素养训练,提高在作品中的表现力,需要充分做好排练前的准备工作:乐谱浏览、分析作品、视奏练习;在排练中积累弹奏经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在彩排和演出中锻炼自己,提高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人类思想史从纵与横两方面看,都可以说充满着丰富的交换思想。从纵的方面看,巫术、神学、经济学是先后三大显学,三者中都包含着全面的交换思想。从横的方面看,中外思想、宗教教义、哲学的属性皆内含着深刻的交换思想。中国《周易》的基本观点即其名:周是周全、普遍,易是变易、交易,周易即是普遍的交换。作为西方哲学中的重要内容的世界本原之"数本原论"、社会秩序之"契约论"、数学方法之"数理逻辑",其内在逻辑都是交换思想,只有交换哲学观才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对它们作出一致性解释。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作为解说天地、规范人伦的思想体系,都强调末日审判、善恶报应等,是交换观意义上的说教。哲学论域中的"精神与物质"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交换关系中的对立统一,属物质(或存在)的交换与精神(或思维)的选择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帝国都市的边缘空间——论多丽丝·莱辛的《四门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1919-)是战后英国文坛最具风格的杰出女作家之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四门城》是莱辛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城市建构了互为他者的关系,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伦敦与非洲互为镜像.同时,莱辛在对都市边缘空间的书写中,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消极影响,对技术现代性提出拷问和质疑.本文通过对《四门城》的文本分析,分别从"凝视的去中心化"、"结构的视觉化"和"废墟的符号化"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金荣权 《南都学坛》2002,22(5):52-55
汉代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反映了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品定文品,肯定屈原及其作品者目之为“忠贞之臣”,而贬之者则说他是“狂狷之士;司马迁透过屈原的作品发现了一个“怨”字,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论;以儒家诗教原则和儒家经典为标准对屈原作品进行评判,反映出汉代以政教为中心的实用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 ,从文学观上看 ,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 ,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 ;而张平却广泛得多 ,既有农村和农民 (《天网》) ,也有工厂和工人 (《抉择》) ,还有公安干警 (《十面埋伏》)、学生 (《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 ,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 ,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 ,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 ,活灵活现 ,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 ,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 ,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 ,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 ;而张平则恰恰相反 ,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 ,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 ,虽然走得比较艰难 ,但他们都不后悔 ,也不退却 ,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 ,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与<文选>之关系可从两方面看之:一是<文选>辑录的七贤作品;二是其他作家与七贤有关之作品.两者相较,以前者为重,前者又以嵇阮之作为重.前人对嵇阮之作论之甚众,此文以<文选>选文之角度讨论竹林七贤及其作品,<文选>对七贤作品的辑录自有其标准,大抵重阮诗重嵇文,而刘伶<酒德颂>的入选值得思考.同时,<文选>里尚有其他有关竹林七贤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个主观与客观的統一体,所以它有思想,即作家对生活的認識、评价,以及美学理想等等。作家的思想决定了作品的性貭,它是作品的一个重要属性,称为思想性。思想性应該指的是作品思想性质的表現,和它对讀者的作用。所以,张光年同志認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作家的世界观、政治修养、思想傾向在作品中的体現”(1960.3.文艺报p 35)。我們認为作品有好与坏、进步与反动之分,主要就是針针着它的思想性而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光辉摧灿的人物画廊中,关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位。作品里,他是最引人注目的英雄,全身闪耀超绝尘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芒,《圣叹外书》称为“三绝”之一:“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灯对青史,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眼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弄月光风。心则赵扑焚香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傲物白眼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这种评价尽管混杂着封建伦理观念,但的确代表了…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部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都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临夏方言的叠音名词和叠音形容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临夏地区回汉杂居,各占其半,虽同操临夏方言,但在词汇、语音方面有一定差异。我们权称这种差异为临夏方言的“汉民腔”和“回民腔”(以下简称为“汉腔”和“回腔)。汉腔以临夏市旧城城内话为代表,回腔以旧城南关八坊话为代表。本文即取材于这两处。临夏方言叠音名词和叠音形容词在语音形式方面两腔之差也有所表现,下文如不明言汉腔回腔如何,则为一致者。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本文题目所指内容: 1、意义和结构特征 1.1 先看几句临夏话:车车门上放着哩。(车儿在门口放着。)|桌子撑撑是榆木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9,(5):41-47
以杜甫诗歌中诗题带有歌、行、叹、哀、吟、引、谣、曲等字样、七言为主体句式、常见三平尾者划为歌行(共87首),在与杜甫律诗的对比中,可以确认杜甫歌行的体类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杜甫歌行体诗无声律限制,多数采用自然音节,尽可能回避律句。二是押韵形式多样化,绝大多数作品使用两个及以上的韵部押韵(71首)。1.大多数作品平韵仄韵兼用,而且其中部分作品平韵仄韵互转;转韵作品中,每个押韵单元的句数不等,少则2句或4句,多则12句,最多者19句,灵活机动,以表意为主;每个单元的第一句以入韵为常例,如果使用入声韵,则往往邻韵通押,甚至混押。2.通首只用一个韵部(14首),以用平声韵为主,上声韵次之,去声、入声韵又次之。3.通首采用邻韵通押者,只有2首。三是多数作品有意回避对仗,出现较多词性虽同而声调未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横向看,文化由物质文化、物质性人口文化、精神文化(含精神性人口文化)三大部分构成;从纵向看,文化则是有着七个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三重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