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谈先秦至东汉汉语语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汉代注释书,即所谓随文释义训诂著作,西汉毛亨《诗经诂训传》,东汉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发现原文和释文在语法上有不少差异。笔者看来,这些差异反映了先秦到东汉这个历史阶段的汉语语法的差异。这是因为,几部原著除《淮南子》外,均为先秦著作,代表先秦语言;而注释作者除毛亨为西汉人外,皆在东汉(中后期);现代训诂学研究已证明,汉人注释书是用的当代活的语言。这样从原文和释文对比中可研究先秦到东汉时期汉语的发展变化并可从中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 程湘清主编的《先秦汉语研究》一书,1982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语言学工作者的欢迎。该书收入先秦汉语研究论文六篇,其中有两篇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另外四篇以传世的先秦重要古籍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词汇和语法两大部类。该书是一部先秦汉语专题研究论文集,这类论文集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 高更生教授专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为汉语的语法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很有益的贡献,为语法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很有益的贡献. 汉语有汉语的特色,汉语语法之精微犹待探索.基于印欧语而来的普通语法理论有其启发、指导作用而有待于充实和修订.如所周知,今日之所谓普通语法理论,自不足以涵盖汉语语法之种相.如是,汉语语法本身之研究,不独于汉语语法之教学研究、理论研究有建树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高更生教授的《汉语语法问题试说》(以下简称《试说》,1981年出版)的姐妹作。《试说》就汉语语法教学中四十个疑难问题侧重于运用语法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则针对九个语法专题,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拓展语法理论。二者各有所重,互相补充,皆是近年国内语法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 ,但是诞生了“诗史”。从《诗经》到两汉乐府 ,到中晚唐诗篇 ,中国古代叙事诗发展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显现了夺目的光彩。唐代叙事诗 ,是中国汉语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对它做重点研究 ,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诗界“抒情”和“叙事”之双峰 ,更深刻地理解艰难时事怎样造就一代诗豪 ,更准确地检测诗人的才力和魄力。  相似文献   

6.
由罗振声、袁毓林主编的“计算机时代的汉语与汉字研究”一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56篇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句语义研究、语料库研究和语料语言学,语音识别和汉  相似文献   

7.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研究理念篇章语言学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研究,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和对语言产品的影响。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语言产品产生的影响,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篇章语法(Discourse Grammar)。篇章语法分析是以语法范畴为出发点的、针对跨句语篇的语法现象的分析。它关注不同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在语篇当中的地位和功能,关注交际互动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乃至语法手段的塑造。在一些文献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文…  相似文献   

8.
一部高水平的教学语法专著──评《汉语语法专题与研究》高更生李志霄先生的《汉语语法专题与研究》,是一部大学教学语法专著。该书的主要优点是:匡谬正借,锐意创新;注意提高,新颖实用;条分缕析,循序渐进。一匡谬正俗锐意创新大学高年级语法专题课教材的一个重要标...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翔 《北方论丛》2005,(4):58-62
目前学界对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似有可商之处.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首先应该根据其本质特征确立科学的界定标准,然后据此才有可能得出切乎实际的结论.根据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本质内涵,本文得出了五条鉴别标准.由这五条标准可知,清人俞樾1868年出版的<古书疑义举例>才是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0.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在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语法的层面来解剖《尚书》,通过历时与共时的对比和定量透彻的语法分析,科学地揭示了今文《尚书》中的语法特点,总结出今文《尚书》的全部语法规律。作者是把《尚书》当作是一个活的机体在研究,把原本不为人所知,或原本不为人所重视的经典文本的意义和功能复活起来,给《尚书》注入新的机能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体现当前汉语辞书研究最高水平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由于各种原因在义项、书证、释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之处。建国以来,在楚地和秦地出土的大量简牍文献,尤其是其中的《遣策》等材料为汉语词汇史特别是量词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主要体现在增补词语义项、提前始见书、订补释义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界说十六后,界说十七论述“次”前,有一段承上启下的论述: “前论名代诸字与动静诸字,所有相涉之义,已立有起词、语词、止词、表词诸色名目,今复以名代诸字位、诸句读,相其孰先孰后之序而更立名称,凡以便於论说而已。”现有《马氏文通》、《马氏文通校注》、《马氏文通读本》均是如上标点。读到“今复以名代诸字位、诸句读,相其孰先孰后之序而更立名称”一句,感到前后不一致,没法理解。仔细读来,我认为这里标点有误。从整个意义上来看,“以名代诸字位,诸句读”中顿号应该删去,改成“今复以名代诸字位诸句读,相其孰先孰后之序而更立名称。”前一个“诸”字是代词,为“字”的定语;后一个“诸”为兼词,“之于”讲,作“位”的补语;“位”为动词谓语。这样全句才能与“前论名代诸字与动静诸字,所有相涉之义,已立有起词、语词、止词、表词诸色名目”相承,又与后边“凡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序之位,曰次”“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起词者,其所处位曰主次”“凡名代诸字为止词者,其所处位曰宾次”等定义论述一致。前后讲的都是“名代诸字”。  相似文献   

13.
有幸及时读到林杏光先生的论文集《汉语句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7),总的感觉,确如该书“内容介绍”所说:“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大”;“既力求实用和生动而又不忘开拓和创新”。其中《汉语五百句——现代汉语句型初探》《复句与表达》《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三个长篇(占全书三分之二以上篇幅)都曾出过单行本,引  相似文献   

14.
自先秦就开始的汉语语法研究,在《马氏文通》问世、建立了汉语语法学之后,成绩斐然,不容抹煞。可是,在语言科学日益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探索语言深处机制已成为当代语言科学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的情况下,在现行汉语语法学已处在进退维谷的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众多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得益于汉语语法研究中新理论、新视角的深入开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热点视角进行阐述:(1)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2)汉语语法研究的类型学视角;(3)汉语语法研究的韵律词法、韵律句法学视角.同时指出,多视角研究综合互补是近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等奴隶主贵族文人对《诗经》的褒扬播布相对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其中主要是商鞅、韩非和李斯等人,对《诗经》均持严厉批判态度。他们在不同的斗争境遇中,异口同声地批判《诗经》,指出它对新兴制度的危害,主张坚决禁绝。这一主张,后来变成了秦始皇“焚书”的理论根据之一。秦始皇所焚之书,头一部就是《诗经》①。这一历史事实表明,无论如何,《诗经》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7.
《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中文系汪维辉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项目批准号00BYY013),2005年7月结项,最终成果是专著,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该成果的重要观点有:1《要术》的语言具有专业性、口语性和地域性三个鲜明的特点,同时全书语言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专业  相似文献   

18.
张新艳 《中州学刊》2012,(4):197-199
汉字中的成字构件在表意和组合能力方面与语素有大致相同的性质。汉字成字构件能够表示语素、能够记词的特点,促使其表达出一定的汉语语法信息。汉字构件对语法信息的表达主要表现在:1.不同词性的义符对确定形声字词性有一定影响,动词性义符与形容词性义符更容易与所构形声字词性一致,名词性义符构成的形声字词性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名词性义符多是表示人或物体的指称字;2.汉字成字构件之间,特别是形声字义符与声符之间表现出丰富的语法关系,主要有联合、偏正、补充、主谓、施受、支配等。不少复合汉字浓缩了汉语口语的语法逻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学活动这一概念,对和平解放后至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汉语文学活动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一时期西藏汉语文学创作主体构成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点,传播媒介简陋及接受对象有限,亦缺乏整体的组织规划,并且受社会政治规约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先秦军事制度同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诸状况以及变化相适应,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建国40余年来,史学界在先秦军制史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互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先秦文献以及甲骨、金文、简牍、帛书等材料有关军事制度的记载过于简略;更由于学者们对于先秦文献的解说各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