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论文化取向对翻译策略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涉及翻译的文化取向和翻译策略问题,即翻译是以译语文化为主,还是以源语文化为主,或者说,是以归化策略为主,还是以异化策略为主.不同的翻译取向和翻译策略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以翻译活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对语码转换尤其是异类文化中的语码转换时,采取非传统意义的翻译变形补偿方法是解决文化缺省,弥补语义真空这一无形现象的有效手段,可最大程度地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域。  相似文献   

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译文与原文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现实。这是由翻译所基于的翻译参考资料中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两种语言范式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和译者主观能动性导致的,我们把由上述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信息不完全重合、对等的客观规律称之为语码转换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此理论来终结关于语言"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一种语符间的转换,更是传递源出语信息、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转换。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了“异化”、“归化”两大翻译策略,提出译者母语与源出语及译出语间的相对关系应是翻译过程中采取“异化”或“归化”处理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然后讨论了异化、归化的实际使用情景并指出“异化”、“归化”各得其所,无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思想交流与文化交流的工具。翻译除了具有对文字的意义进行转换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移植和阐释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比中外翻译名家的诗歌翻译案例来讨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把握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尺度。异化翻译从文化和语言的层面尽其可能地向目的语文本再现了源语文本的异质因素,从而忠实反映了源语文本的内容。但是,由于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要确保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异化翻译也需要注意尺度,不能使"异化"超出目的语读者所能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语言语码的转换,由于英汉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民族传统的差异,英汉翻译中叛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叛逆现象表现为客观性,但也可转化为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冲突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陈述了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二者是解决源语文化与异语文化的冲突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并突出了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解决文化冲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特定的诗学效果,但其翻译历来是令译者头疼的难题。笔者从语码转换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出发,分析了译者在翻译多种语码时遇到的障碍,以及各种翻译手段造成的形式与内容上的亏损,从而提出译者应正视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再现文学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文化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文化交流形式之一的翻译实际是一种文化交融。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交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灵活得当地运用,就能消除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障碍,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有文化以来就有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必须以翻译为媒介,因此翻译拥有漫长的历史。在翻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同化、异化、直译、意译等门类繁多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这些常见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梳理并厘清其内在关系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所区别,从语言本身和文化双重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化与意译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同样,异化与直译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策略。在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品牌名称翻译的异化策略逐步占上风,但运用异化策略时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并适当借助归化法,两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 ,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 ,谚语的英汉互译应以异化为主 ,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空缺是很多译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殖民杂合理论主张颠覆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权,在译文中多保留原语的异质文化成分,这对粗俗语的翻译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粗俗语的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上还是在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中粗俗语的翻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合。在全球化的今天,粗俗语的翻译应当根据其文化空缺程度的不同,在借助归化策略清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交流,保持文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实践中 ,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词化、异化 )的选择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外文化融合进程中功不可没。翻译实践中 ,译者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以文化交流和语言融合的不同程度为尺度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异国文化的不同认识程度 ,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权衡。随着全球文化融合不断推进 ,异化翻译无疑是文化翻译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归化与异化在谚语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作为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民族内涵,因此,基于文化的背景采考察英汉谚语的翻译,将文化差异的考量融汇于英汉谚语互译之中,会给谚语翻译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而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译法正是针对翻译中文化异同因素的处理所提出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电影翻译提倡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同,后殖民理论给中文电影英译时异化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向英美观众的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抵抗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确立其文化身份,促进多元文化健康发展,但同时译者必须尊重文化交流和电影翻译的一般规律,注意杂合的度,防止过分异化的台词出现.  相似文献   

19.
从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出发,探索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化方法。认为在现阶段的英汉互译中,语言层面以归化策略处理为宜,而文化层面则应用异化策略。进一步通过提出零补偿,文中补偿,注释补偿和转换补偿等各种异化补偿手段,构建了跨文化翻译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