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星星  邓川 《经营管理者》2013,(28):81+393-8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就业问题的重点。本文以内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提出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就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着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本文分析了当前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  相似文献   

5.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黎屏 《决策导刊》2006,(3):15-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改善就业状况,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应关注并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容言 《决策通讯》2001,(2):22-24
目前,中国有1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新疆以现有土地测算,农村实行劳动力剩余量为75-120万之间。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需要。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兴利除弊的指导思想,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促进就近就地转移;二是鼓励城市化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8.
张文莉 《经营管理者》2014,(12):141-142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已婚中青年妇女的转移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就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以及为其彻底顺利转移所应该做的政策上的绿色通道问题浅做探讨:包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实现有效的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强化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决策》2001,(1):11-13
中国农村的城市化必须先走劳动力转移这条路,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城市化的实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使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由“民工”变成“民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城市制度变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上有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学者长期关注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并从不同时代、不同视角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等都渗透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诸多因素,综述理论精华,对当前探索重灾区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有积极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迁安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基础上,结合省、唐山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工程,重点强化了资金保障、质量保障和就业保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虽然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但这些措施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每年仍有大量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出发,探索适合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凸显了出来,于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我国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宾川县的相关案例,对我国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富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及时转移,实现再就业,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办法及对策,为各级政府部门合理、有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柳爱华 《决策探索》2010,(14):44-44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随后波及到内陆地区一些企业。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把促进农民工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开展河南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使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基本解决,新增转移就业103万人。但是,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仍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6.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安丘市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子,应充分发挥电器技术培训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搞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城口县的实际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06年将新增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培训3000人以上,农村劳务收入力争达到1.8亿元以上。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培训上要下功夫,在作风上要深入,在方法上要多创新,在体制上要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决策探索》2008,(24):54-5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 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