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赵树理文集>小说卷中的绰号为语料,以现代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礼貌原理、间接言语行为的美学理论及语言视觉修辞理论为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了绰号修辞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的绰号叙事体现了作者体会政治脉搏、反映政治生活的自觉,但这种自觉不是一种简单附和与政治追踪,其不仅表明作者“为人生”的劝诫立场,同时还涵盖善意的包容以及狂欢化的情感态度。赵树理的绰号叙事既具有具体反映社会生活、民族风俗习惯心理的主题意向,同时还委婉曲折地融合了赵树理本人创作本能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和高晓声是公认的善写农民的铁笔。两位作家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奏响了同一历史主题的时代乐章,象雕塑师似地塑造了一批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从人物观念、人物结构、人物环境、人物语言等方面比较赵树理和高晓声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特征,以期更好地把握他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笔下成功的妇女形象被讽刺、嘲笑、批判的居多,肯定赞扬的则少。几十年来对赵树理创作中的这一现象,许多评论工作者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兴笔问罪。对于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认真研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在今天,这个工作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5.
绰号是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藏,极具开采价值.在国内不断升温的文化研究热点中,绰号研究并未得到重视.现有研究多以研究汉语文学作品人物绰号为对象,讨论一般集中在修辞方法和文艺效果上.借助网络等大众传媒,"范跑跑"、"郭跳跳"等格式绰号不断出现并有泛化使用的现象.研究这种绰号的时代特点、传播原因,对于研究语言、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生活的发展使然,赵树理建国前的成名作和建国后的第一篇作品都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小说里都有一位饱尝封建婚姻之苦却仍然干涉女儿婚姻自由的母亲,两位母亲又都有绰号,一个叫“三仙姑”,一个叫“小飞蛾”,赵树理的这两篇作品就是曾经给文坛带来很大震动的(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关于这两篇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个案分析,以往的评论界有过很多评价,它们是赵树理坚持文艺大众化原则、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笔法反映农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但是将两篇作品中的人物提取出来作一比较分析,并从中窥探赵树理…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只要有空,我一定要看,也很想让年轻朋友,特别是文学青年看看这部电视剧。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家。他本身的性格特点犹如他笔下的人物,很鲜明。赵树理认为。文坛太高,老百姓爬不上去,我们的作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脱离现实。因此,他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等一批作品无一不是“农字头”的,就连新中国成立后作协刊物《说说唱唱》杂志也以通俗易懂著称。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与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别.鲁迅的农民形象中包含的对国民性改造的绝望,来自于对大环境的静止化理解;而赵树理切实地生活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所以塑造了完全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式现代主体性的农民形象.从中国小农社会产生阶级及公共意识的可能、赵树理笔下的新式娜拉和阿Q形象分析、社会主义经验和东方小农伦理对赵树理文学的关键影响,可以窥见赵树理文学独特性产生的原因;也是从这些方面出发加以分析,赵氏打破了鲁迅的“国民性”魔咒,例示了新的底层文学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建树的作家,他以自己独树一帜、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风格博得了海内外读者的盛情赞誉。关于赵树理作品的题材、人物、语言、风格,乃是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但对于赵树理创作思想的评析却甚为寥落,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赵树理在这方面无论从理论上讲,或者从创作实践上讲,都是有他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独到之处的,很值得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外号,是他作品人物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一。他的作品人物外号,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十个之多,特别是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有。赵树理十分喜欢并擅长运用“外号”这一修辞方式。有次记者采访赵树理时提出,您小说中的人物外号又多又很有趣,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说:外号啊!有人说太多了。不过我想外号这东西很好,它便于人们记忆,譬如水  相似文献   

11.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 ,从文学观上看 ,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 ,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 ;而张平却广泛得多 ,既有农村和农民 (《天网》) ,也有工厂和工人 (《抉择》) ,还有公安干警 (《十面埋伏》)、学生 (《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 ,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 ,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 ,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 ,活灵活现 ,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 ,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 ,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 ,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 ;而张平则恰恰相反 ,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 ,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 ,虽然走得比较艰难 ,但他们都不后悔 ,也不退却 ,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 ,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研究者,在肯定赵树理小说创作优点的同时,却批评赵树理小说只善于讲故事,不注重刻画人物,更缺乏人物心理描写。这种意见有相当影响。近年来有些人无端贬损赵树理小说.也以此为论据。笔者认为,上述不符合实际的论断,严重影响着对赵树理小说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笔下的婆婆、媳妇和女儿这三类形象的分析,阐释赵树理创作中女性观的矛盾现象,即在显文本中对女性的关怀和潜文本中对女性的鄙视,并试图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俄语中存在的绰号为语料,概述俄语绰号的发展、研究状况,分析俄语绰号的语言和超语言因素,说明俄语绰号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描写和表达-品评功能。俄语绰号的翻译要考虑语言、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俗简朴的说唱语言是赵树理小说成功的一大因素,他在地方性与普遍性之间找到了最佳的语言结合点。从语言的基本特性即审美性、情感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对赵树理小说进行探究,以便于更进一步深入理解赵树理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且尽可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尝试性地把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应用到人物绰号的翻译,以《水浒传》沙博理(Sidrey Shapiro)译本为例来探讨人物绰号的翻译,并对沙译本中绰号的翻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赵树理小说俗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赵树理的26篇小说中所用俗语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鲜明的通俗性和口语性,独特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赵树理小说运用俗语的主要特色;刻画人物,开展情节,激发感情是赵树理小说运用俗语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据语言学家称,赵树理的语言是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盖过鲁迅。那小说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汪先生一语道出了赵树理语言的特点:他的小说语言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这种语言是相当规范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而且,这个定论是以研究语言为职业的专家认定的。这里,汪先生讲的“山西味很醇的”语言,大概就是赵树理语言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说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普通话,当属赵树理语言的准确、纯洁的特征。如果把赵树理说成是当代的语言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人名或绰号具有鲜明的隐喻意义,即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霍译本基本保留了原著人名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人名或绰号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功能。具体表现为人名隐喻是人物身份的标识;人物绰号是人物性格的品评;下人名字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如何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多年来研究者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手法所造成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作者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分析 ,解读曹雪芹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真实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