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认为"欧洲中心论"产生于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认识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商业化模式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的起源,反而成为"欧洲中心论"的理论依据;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仅扩大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而且为反"欧洲中心论"留下了陷阱。要超越"欧洲中心论"就要揭示资本主义的真正起源、帝国主义的实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特殊性。伍德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有利于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一人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特权和神权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观念、提出的口号。人权思想的雏型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生产关系最先在西欧瓦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形成,“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2页)十四世纪下  相似文献   

3.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运动,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熟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从两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环境恶化的联系。生态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暴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正> 在欧洲宗教改革史上,十四世纪英国著名的神学家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1320—1384)被誉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晨星”。著名文化史家威尔·杜兰认为,欧洲的“宗教改革真正开始于十四世纪的约翰·威克利夫……,由十五世纪的约翰·胡司推波助澜,而到达十六世纪,在鲁莽的威登堡修士(指路德——引者)手中开始大放异彩。”作为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先河的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对欧洲后来长达二百年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牟德刚 《江汉论坛》2004,4(8):106-108
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参与组织反宗教同盟,积极宣传收回教育权,借“五卅”运动之势引导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在这场运动中,共产党人正确处理了宗教信仰自由和反对基督教的关系,在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问题上态度坚定,提倡教会自立,割断与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共产党人在非基督教运动中初步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把近代以来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当代西方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深刻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该模式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健康消费,维护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现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引人注目的左翼社会思潮,它是以"绿色意识形态"为其理论支点的社会主义流派,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生态运动,掀起了一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要求建立一个符合生态环境、没有剥削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继承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人的先进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主张君主立宪。这种维新思想在当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维新思潮比较突出的是重商思想,正如严复所论:“争进出差之正副,斯保商之政,优内抑外之术,如运而起。”①重商思潮在中国近代有着爱国、救国、富国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评论。欧洲历史上,在封建制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0.
张西虎 《社会科学家》2005,3(3):168-170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权”、人性”。但人文主义者并不一定反对信仰,更不一定反对宗教。  相似文献   

11.
李勇 《学术探索》2004,2(6):89-93
作者旨在通过对周谷城世界通史编纂思想和实践与当代“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相关性比较 ,发现其与当代世界通史编纂趋势既相合又相异的两面 ,其价值在于世界通史的编纂上所体现的整体史观念和反对欧洲中心论的立场 ,但同时又存在着对整体史认识上的一些局限性及其在反对欧洲中心论上表现出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启蒙思潮的内涵,广义地讲,包括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富国强兵、独立自主的爱国主义思潮,反对满洲贵族的腐朽统治、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潮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思潮。狭义地讲,启蒙思潮仅仅包含上述最后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反对封建和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学,宣扬资本主义政体形式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潮。这三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并行不悖且有密切联系。因而有必要对近代中国这三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以及启蒙思潮与传统观念的关系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评判李善峰一、现代化的历史局限性现代化肇始于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主义运动,是一种持续的历史变迁.作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型文明,它是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人类的文化精神理性化的产物。近代西...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心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它的兴起与欧洲认同的建构密切相关,是欧洲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为论证欧洲优越而想象的一套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影响波及全世界.从古代到17世纪"欧洲"对自我和他者的界定中,寻求欧洲中心思想的最初迹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欧洲各国风起云涌地展开了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然而,战争的结束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民主与自由,而是失望和痛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屡次失败,封建的复辟、专制的黑暗统治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消失,使欧洲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和苦闷,普遍产生了仿徨、消沉的情绪。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正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加之对待革命与现实生活的态度不同,故决定了浪漫主义本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浪…  相似文献   

17.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歌德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卓华 《学术论坛》2005,(12):52-5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应适度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若干正确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生态问题上、政治理论基础上、经济理论上、文化价值取向上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独特新颖的理论特征,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七世纪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此时期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发展,思想文化领域普遍兴起对中世纪文化的批判,形成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其特征是:反对中世纪的权威,主张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实人生;提倡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与此同时,在此时期的中国,李贽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黄宗羲发出了反专制的呐喊……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表现出了新的历史趋势,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首先,传统权威受到怀疑与批判,反对权威成为这个时期时代思潮的主要特点.中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为本位,宗法等级制盛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学说,为了等级制社会和谐发展,别贵贱、尊卑,序长幼,强调个体的义务与服从.尊尊亲亲、事亲孝,事君忠、事长敬.因此,权威意识非常浓厚.反映在哲学形态上,自孔子始,就谆谆告诫人们,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其本人也尊崇古代的权威,提倡“述而不作”.两汉时期,特别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统治思想.儒家的典籍也被视为经典.它不仅是治国的指导思想,更成为衡量是非的唯一标准.人们通经即可做官,成为统治者.因此,儒者对其经典进行广泛的考证、阐释,形成统治中国思想界达数千年之久的经学.经学把孔子之言视  相似文献   

20.
谈到新文化运动,我们往往习惯于罗列几条: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然后把一大堆资料填充进去,形成其内涵,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它却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简单化了.新文化运动等同于一场价值重建运动,它所要立的首先是“人”,许多新观念、新价值体系都要人去掌握去拥有,因此,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其关注的角度和新文化的深度,我们还应换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价值重建运动,也是人格重建运动,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