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程广丽 《兰州学刊》2014,(4):121-126,179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中国经济伦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对社会变革的追问与反思,对当下"风险社会"的理性承担。在对金融危机的道德审视中,经济伦理思想史建构自然无法回避诸如国家安全问题、人类发展问题、主权信用问题、经济一体化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新问题。为此,中国经济伦理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总体性理念直面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对话,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为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许惠芬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05-110,158,159
依据马克思人类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论述,人的伦理主体的历史发展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群体的伦理主体、作为个体的伦理主体和作为"类"的伦理主体。"类伦理"概念的提出,是从唯物史观的伦理学视野出发,对人类道德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一种尝试。从这一意义上,类伦理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构成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逻辑之始点。当今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全球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诸多困境,需要类伦理作为一种普遍伦理所展现的实践智慧来应对重重危机。  相似文献   

3.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视人伦 解构三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儒家伦理普世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不论是在世界意义或本土意义上把儒家伦理直接发展成为普遍伦理,还是让其作为一种伦理资源参与普世伦理的建构,儒家伦理普世化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儒家传统伦理与当代生活分离的现实.只有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中国现实社会所受传统熏染的情况及儒家伦理对当今及未来现代化进程的正负面效力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扎扎实实地做文化治疗和创建工作,才有益于儒家伦理文化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述颖 《学术论坛》2012,35(7):193-196
社会变迁一般都会通过家庭及其伦理观念的变化反映出来,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伦理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概括而言,我国在婚姻家庭伦理研究方面,尤其在婚姻伦理、性伦理、生育伦理、代际伦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家庭的和谐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的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的《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吾淳 《文史哲》2006,(3):144-149
犹太教社会的伦理,通常称之为宗教伦理;与此对应,中国宋代以后社会的伦理,我们可以将其叫做宗族伦理。在犹太教中,伦理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种律法,比如摩西十诫;在中国宋代以后的社会,这种律法即体现为族训和族规。换言之,这样一种伦理与法律密切相关,符合伦理的生活也就是符合法律的生活。同时,这样一种亦伦亦法的生活准则又通过教育得到落实。普遍伦理只有在法律和教育的担保下才能够实现或成为可能。这样一种伦理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已为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相似文献   

12.
乡村伦理的根基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伦理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内含着乡村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特定乡村社会关系中才能解释乡村伦理的内涵。乡村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永远不变的伦理,只要有社会变迁,伦理转型就会发生。乡村变迁不应该是乡村本质的消失,只要称其为乡村,乡村的基本要素就存在,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种种变化。解释与建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一定要研究乡村在社会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管理伦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和理论体系下的管理制度与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相结合的产物.而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是管理伦理的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道德、组织道德、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也是推进社会伦理道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结果.文章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管理伦理、制度伦理、法制伦理的基本概念,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与现代社会的交互作用,揭示了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的当下性建设就必须推进三个伦理概念及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新教伦理的角度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原因,从经济和伦理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其经济伦理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价值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坚持继承、创新的态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政府引导与经济主体参与相结合,加强法制建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宜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传统家庭伦理不再适用于当代家庭的发展状况,因此,建立和完善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在内涵上体现为以人为本、注重个人心灵体验与修养。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中,修身养性、家道和顺以及社会情怀将成为这一目标模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一直到今天的信息技术时代,生态问题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发展方式和生态伦理及发展伦理之间的关系。从哲学层面看,主体人的异化、科技异化和消费异化等动因构成了发展伦理的前提基础。因此,在生态语境下,发展伦理的架构应指涉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一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论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践,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论的有力批驳。  相似文献   

19.
刘斌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95-96
档案诞生虽久,但作为社会独立门类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有关档案的各种理论研究也多有欠缺。档案工作中的伦理原则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成败和得失,充分理解档案工作的伦理内涵是解决档案发展理论的基础条件。从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来看,档案工作的伦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即职业层面和信息层面。对档案工作伦理涵义的剖析,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档案工作要求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思想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观除了来源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孕育,中国传统节俭伦理思想也是一个丰富的源泉和宝藏,其在伦理导向、伦理策略、伦理标准、伦理智慧、伦理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