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真珍 《学术探索》2013,(4):103-107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对西南夷的7个主要部族地区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为我们透析当时的西南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衣食住行、社会生产、礼俗文教三个方面对当时西南夷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张卉 《殷都学刊》2007,(1):57-60
南朝宋范晔作《后汉书·西南夷传》,在前人著述基础上裒集史料,广采精择,著述体例严谨周密,内容记载丰富翔实,不仅是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东汉民族关系及时外关系的重要史料,而且反映出作者的进步的民族史观,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因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引发的纠纷折射出我国法律对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规制存在的缺陷,纠纷的根源在于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只有借鉴国外有关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吸收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立法,才能发挥承载着人文或自然因素所拥有的盛名和美誉的那部分地理名称在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经济中的角色由被动的遵守者转变为游戏规则制定的参与者-这就意味着我国可以争取制定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规则。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众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以经营者的身份去管理这些“祖传之宝”。  相似文献   

5.
无终新考     
马兴 《晋阳学刊》2004,(2):17-19
无终这一上古时期的部族,在族属上,过去将其视为山戎的说法是错误的,无终应为北狄系统中白狄的一支。在迁徙上,传统的说法也与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出入;实际上无终在商朝后期便活动于陕晋交界一带,春秋时在晋悼公“和戎政策”下,东迁到今山西省太原市附近;鲁昭公元年“大鹵战役”失败后,分为二支,一支迁往今河北省涞源县与蔚县一带,另一支迁至今河北省玉田县境内。  相似文献   

6.
自北宋中后期起,中央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大规模实施招纳归明人的政策。因时因地,灵活采取不同策略对西南部族进行招纳,并对招纳有功的边臣将士予以奖励。随着归明部族的增多,中央先后订立各种法律条文,逐步完善对归明人的管理,其中,对于一些归明的部族首领则尤为体恤和优待。此外,中央利用归明人在西南地区运输粮草、开通道路、修筑堡寨、维持治安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发展和文明教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驰 《兰州学刊》2003,(6):129-130
本文论述了地理标志的概念与分类 ,分析了国、内外立法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指出了我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童谣考释     
王科 《社会科学论坛》2008,(20):114-116
童谣是儿童文学与民问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的悠久性、多元的价值取向性、读者对象的模糊性、呈现方式的特殊性、结构的短小与完整性、语言的适龄性.  相似文献   

9.
童谣考释     
王科 《社会科学论坛》2008,(10):114-116
童谣是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的悠久性、多元的价值取向性、读者对象的模糊性、呈现方式的特殊性、结构的短小与完整性、语言的适龄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11.
冯培红 《西域研究》2020,(2):153-165+172
山西太原虞弘夫妇合葬墓发现至今已有廿年,这廿年间学界发表了大量论著,集中讨论了虞弘族属、鱼国地望、石椁图像等问题,众说纷纭,观点各歧。本文回顾梳理了廿年来的学界研究成果,加以归类并作评骘,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指出方向,特别是在墓志解读、图像识读、发掘史料等方面进行拓展,转换研究视角,展望新的具有总结性的终极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边疆战略地位提高,统治者经略南部边疆有着明显的“郡县意识”,且南部用兵相对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不会伤及东汉根本。  相似文献   

13.
墓志作为一种纪念死者、赞颂功德的幽埋明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漫长。墓志的质地和志主身份各异,墓志文体及志石形制不同,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异名,情况复杂,但实质基本无别。其产生原因和丧葬的产生与志墓习俗、墓志进程的阶段性、形制的不统一性及志墓材料的不同、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礼仪制度的需要及歌功颂德的驱动、儒释道文化的共存、墓志文体和形制的连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胡长春 《学术界》2005,(6):146-150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殷周金文在古文字学、上古史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收录金文数量最多、最具权威性的著作无疑是《殷周金文集成》。该书共十八册,收录青铜器铭文11983器。该书出版后,又新出土了一批宝贵的殷周铜器铭文,涉及宗周王室、列国王室的世系、职官、礼制以及殷周古族等诸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本人搜集整理了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成《新出殷周金文集成》一编,共得铭文1517器,其中有许多重器如晋侯苏钟、子犯编钟、吴虎鼎、史密簋、逨盘等,并就部分字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5.
晋公室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始封君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春秋时期世系为:穆侯→文侯仇、公子成师,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晋侯缗(无后)→小子侯(先晋自此绝),公子成师→庄伯、韩万(后别为韩氏)→武公称→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无后)、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公子奚齐(无后)、卓子(无后),文公重耳→襄公讙、成公黑臀、公子雍(无后)、公子乐(无后)、公子儵(无后)、公子刘(无后),惠公夷吾→怀公圉(无后),襄公讙→灵公夷皋(无后)、公子捷→公孙谈→悼公周、扬干(无后)→平公彪、公子慭(奔卫,无后)→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出公凿,成公黑臀→景公獳→厉公州蒲(无后)。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文公重耳、襄公讙、厉公州蒲、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献、文、襄、厉、悼、平、昭、顷、定九君可称之为晋诸公作家群体,太子申生属晋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16.
徐鸿修 《文史哲》2003,(4):10-11
2 0 0 3年 3月 ,由山东大学等单位主持发掘的济南历城大辛庄遗址出土了商代甲骨文 ,引起学术界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4月 7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东方考古研究中心邀请国内部分知名学者召开座谈会 ,对大辛庄甲骨文及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多数学者认为 ,大辛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 ,它的出土 ,在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鉴于此次发现意义十分重大 ,《文史哲》编辑部率先发表有关材料 ,并与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了“大辛庄甲骨文与商代考古”笔谈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徐山 《殷都学刊》2011,(3):111-114
"匄"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从刀、从亡"的会意字。"亡"的字形义为刀锋状。"匄"的形体中的部件"刀"和"亡"为"刀"义的叠加。"散"字的初文作" ",而"散"为"从 ,夕声"的形声字。"刅"字的金文形体中"刀"旁的两短划为血状,即受到创伤者所流出的血。"疌"字的小篆为"从屮、从又、从止"的会意字。"疌"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向前方手执树干武器获胜[义素(1)]的人迅速[义素(2)]走去。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者对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颇多质疑,并提出三种可能性:本鲜卑是楼氏改姓高氏者;本塞上鲜卑或汉人久居塞上而鲜卑化者;本高丽高氏入居中原者。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在高欢显贵之后伪冒河北大族勃海高氏则无疑义。否定、怀疑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的看法并无确凿的证据,其推测经不起推敲。根据《晋书》有关记载可以断定,高欢先世确为勃海高氏,而非高丽高氏。唐初史家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比喻高欢与勃海高氏出身的高乾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认为高欢必与高乾非同族出身,也就不能证明高欢不出于勃海高氏。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提供的信息否定了高欢先世由鲜卑是楼氏所改的推断,进一步印证了《魏书》对高欢先世事迹的记载。《魏书》及《北史》(《北齐书》)关于高欢家世族属的记载是可信的,高欢为西晋末年北徙幽州-平州的勃海高隐六世孙,为四、五世纪之交归附北魏的后燕官吏高湖曾孙,为献文帝时期罪徙怀朔镇的高谧之孙。而高欢母系血统中几乎全为鲜卑基因,加上北镇胡族社会环境的影响,到高欢崛起之时,就民族性而论,高氏已然成为一鲜卑家族,陈寅恪提出的"北齐最高统治者皇室高氏为汉人而鲜卑化者"是最为通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百寿图是现今所见的中国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为一身的摩崖石刻,但至今缺乏对百寿图及其一百个小寿字的全面记载及研究.文章在重新对百寿图摄影及拓印逐个核实小寿字及铭章基础上,对百寿图作研究考证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