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死亡,老庄主张以哲学方式面对:达观地直面死亡和精神的自在逍遥。这内在地导致了肉身速朽和精神自由之间的悖论。道教接着老庄往下讲,在以精神自由论为基础深化游仙思想,以游仙对抗死亡的同时,依据老庄的自然死亡观演绎出一套宗教方式,谋求实现形而下的肉身不朽,从而为精神自由提供物质基础。虽然肉身不朽与游仙思想因宗教方式的可验证性而最终破产,却对魏晋名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逍遥至乐的生存哲学思想是庄学中最为灵动活泼和最具魅力的诗性特质,它是超越了所有形态的一种无待逍遥。庄子诗学所追求的是人类精神的绝对自由,它对生命局限的突破、否定此在的沉沦、实现旷放无羁的人生,等等,都体现了道家生存哲学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美国"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中具有中华文化和哲学因素已经被学界所认可,其中浓烈的道学意蕴使其诗歌具有更为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雷氏诗歌以寻求文学上的自由为突破口,去寻求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绝对的自由。他在形体的逍遥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精神的逍遥。同时,他周游各国,归隐山林,苦心修行,从大自然和冥想思辨中唤醒人类对精神生命的重新认识。他"遁入自然"的诗歌作品与中国道家的隐逸文化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逍遥自成一说,是庄子哲学的一种人生境界。庄子本人以此描述了一副行云流水自由无拘的图景。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四个方面细致地多角度探讨《庄子》中的逍遥之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庄子哲学的思想精髓,对人类在社会高度物质化今天的精神自由追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2,22(2):98-103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体道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为人"在"世的应然形态,逍遥的意义,首先便在于它体现了如上价值趋向。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但同时,庄子又将自然的形态视为逍遥之境,以无为消解目的性,自由与自然的某种等同,使之对自由的价值内涵也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不过,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哲学中的统一性与个体性、天与人的张力,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化解。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和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郭象都提出了各自的逍遥观。庄子的"无待逍遥"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逍遥,是一种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自由;郭象的"逍遥"是"适性"的,是一种现实的物性基础上的逍遥,他对庄子的"逍遥观"既有所继承,亦有超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第一次哲学碰撞发生在莱布尼茨身上.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感兴趣与他批判机械论世界观密切相关.要理解后者,必须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深刻难题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莱布尼茨的解决方法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呈现于人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获得自由.在莱布尼茨成熟的单子论中,精神的个体即单子彻底超越了空间的局限.这一思路和中国古代气论所衍生出来的空间的非实在性确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 ,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 ,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具有积极意义 ,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一在西方的文化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即企图超越生命的暂时性而达于不朽,超越生命的动物性而达于神性。这一点构成了西方文化传统特有的道德基础。这种道德精神是以它的至善至爱至美的神圣价值存在上帝作为自己的根基的。在西方,宗教神学存在的依据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