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叶,苏州府骈文名家辈出,前后相继,蔚为壮观,其中率先在骈坛自树一帜且号为大家者,乃是昭文邵齐焘。邵文“寻观往制”、涵揉众体,形成了以“于绮藻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奇偶相参、以气驭文,文笔简澹、节短韵长和长于叙议、兼擅写景等方面。就文学史影响来说,邵齐焘以其“自拔于蹊径”的骈文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清代骈文朝着更为广阔的道路发展、衍进。  相似文献   

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六朝文絮笺注》点校本,是对清代著名的骈文选本《六朝文絮》的黎经诰笺注本的全面整理,为研究六朝骈文和清代骈文学提供基本文献。整理本已刊正原书注文等不少错误,但千虑一失,仍存在标点、引文等方面的错误。兹举31例加以考辨,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骈文复兴的历程中,持续性地激扬回旋着一股六朝风,牵动文坛风尚的进路。如何为“六朝”涤去“金粉气”,洗刷所谓“齐梁小儿语”的污名,清初的有识之士利用时代与地域条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乾、嘉、道时期的骈文家拓展了更大的理论发挥与实践创辟的空间,不仅自觉靠拢六朝审美,而且确立了以“六朝”为高格和正轨的审美主导理念。晚清骈文界深化认识“六朝”作为典范的审美价值,积淀了深厚的理论与创作成果。清代的“六朝”观连缀着清人下逮民初精神史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术界发生了由“宋学”到“汉学”的学术转型,学风由空疏玄虚转向崇实尚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骈文理论观念也发生了由空转实的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将训诂学引入骈文研究领域,从而催生了骈文训诂。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成就尤为突出,其继承《文心雕龙》的实学精神,引“汉学”训诂之学入骈文领域,以成骈文训诂,实现了由空疏玄虚到实事求是的骈文理论观念转变,开创了骈文理论的崭新局面。这也是《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的根本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四六丛话》是清代孙梅的一部辑著,既辑录了元代以前的骈文文话,又表现了辑录者骈文理论批评观念,有骈文著述“集大成”之誉。清人陈广宁云:“从未有钩元摘要,抉作者之心思,汇词章之渊蔽,使二千年来骈四俪六之文若烛照数计,如我夫子(指《四六丛话》作者孙梅)之集大成者也!”今人陈志扬亦云:“《四六丛话》是我国古代骈文理论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出现在骈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六朝文絜笺注》点校本,是对清代著名的骈文选本《六朝文絜》的黎经诰笺注本的全面整理,为研究六朝骈文和清代骈文学提供基本文献。整理本已刊正原书注文等不少错误,但千虑一失,仍存在标点、引文等方面的错误。兹举31例加以考辨,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朱筠在清中叶以学政大吏操持选政、广开幕府,以儒林而兼文苑的通才培育为根本,不惟笼罩清中叶学术,亦是清中叶文章通变之先导。他把“识字以通经”作为文章写作基础,有意改造制义文风;以振兴古文为己任,力倡清中叶史学派古文,推动了清中叶传记文的发展;倡导以学养气,于“不名一家”格局下,引领并加深了清中叶常州骈文群体根柢经史的创作,扬州汪中“骈散之迹泯”,洪亮吉骈散兼容,这种骈文方向的生成壮大均离不开朱筠之点化推动。其对通才的培育在文章理论及创作上孕育了通变之思,进而引发文体及文风的转变,以学济文、不论骈散渐成为文章主流。  相似文献   

8.
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有品种。在1912—1919年间,当文人们已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幕落花凋的末运,骈文竟有了一次回光近照般的兴盛。这种兴盛和后来所遭到的贬斥,说明骈文确实反映着古典文学的某些被发展到极致的特征。骈文中大量用典体现了中国文人对“时间”的独特感受,并应和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主题──凭吊。以《玉梨魂》为代表的大量骈文小说的出现,则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出的风景之一。  相似文献   

9.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极具声望的骈文作家。他一生学问广博,识见超卓,其骈文既继承了六朝骈文优秀的抒情风格,又自成一家,有力地证明了清代骈文卓然自立、繁荣复兴的文化地位。古朴淡雅是其骈文的总特点。以学济文,气质渊雅;用典自然,高古为尚;韵律和谐,铿锵悦耳;情感真挚,凄恻委婉是其骈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清代乾隆时期至当代,学界对汪中骈文研究,从内容上说,一是高度赞扬汪中的文学成就,肯定汪中是清代骈文创作的最高峰;二是指明汪中的骈文创作根源于六朝。从形式上说,各家评论以评点式为主,寥寥数语,没有翔实具体地说明汪中与六朝骈文之间的渊源。由此观之,对汪中骈文的研究尚有较大学术空间,应当系统研究汪中骈文,深入分析其对六朝骈文之师承与超越,进一步探讨汪中的骈文主张及创作对清代骈散之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阳湖文派"是清代重要的古文与骈文创作流派,其成员间有着丰富复杂的宗亲与师友关系,并且基于上述关系的文化学术交游,乃是"阳湖文派"之所以能够成派的重要基础。这一点颇具地域文化特色,清代其他文学流派多不具备。  相似文献   

13.
彭兆荪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和理论家,他所编选的《南北朝文钞》是清代中期以后较有影响的骈文选本。本文结合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时代思潮,从《南北朝文钞》和其他相关材料入手,对彭兆荪骈文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彭兆荪在选本编纂、理论阐发和创作实绩等方面为乾嘉骈文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任昉是南北朝时期骈文宗匠,时人有“沈诗任笔”之誉,又推其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清人孙德谦为研究骈文大家,在其《六朝丽指》中亦称“骈文之有任沈,犹诗家之有李杜”。但对任昉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甚为简略,而且因其作品多为诏策之制而颇受贬抑。因此,从研究任昉交游入手,去研究任昉的人脉和文脉以及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都很有价值。本文通过对任昉交游活动的梳理,来考察交游对任昉人脉、文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一、骈文的定义不应是“美文”;“骈文”与“四六文”既是种属关系,而在某些场合又是对等关系。二、骈文与赋虽各为一体,但可相互包容交叉。三、唐代骈文的变革主要应归功于古文运动而非陆贽及“燕许大手笔”之力;而唐初骈风之盛主要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十八学士”的倡导。  相似文献   

16.
曾燠编选的《国朝骈体正宗》,是清人所选当代骈文选本中影响十分广泛的一部名作,清代后期学者姚燮、张寿荣曾先后对其进行卓有建树的评点.从《国朝骈体正宗》到《国朝骈体正宗评本》,三代学者累蓄努力,既从"破"的一面鉴别、抉示出历来骈文包括清代骈文所存在的弊症,又从"立"的一面倡扬骈文高格、树立清代骈文经典.就批评建树而言,《国...  相似文献   

17.
“发冢”作为一条律文由来久远。在清代,该律及相关的律文解释构成对社会存在已久的盗墓及侵犯逝者的种种现象的完整规制,笔者结合《刑案汇览》中的“发冢”案件事例,旨在将涉及“发冢”律文的解释著作进行解读,形塑出清代“发冢”律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18.
《骈文类纂》在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选本刊刻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制艺之时。王先谦选编《骈文类纂》反思以“古文为时文”给士人带来的思想僵化,提倡以科举策论代替八股制艺。《骈文类纂》指导士人通过广泛涉猎经、史、诸子以开阔视野,提高科举策论水平。王先谦突出选本教育的功能,把守身持正、勤俭养德的思想渗透骈文,倡导士人读书的非功利性。王先谦从自身经验出发,通过科举教育探索,在书院体制下进行选本思想渗透,解决了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捆绑问题,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晚清科举制存废问题上下举棋不定的情况下,王先谦的教育探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占据了时代主流的学术话语,桐城派与章学诚都对这一学术思潮进行了回应,古文理论是他们学术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桐城派古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注重文的传道功能,对骈文有相当的排斥,风格上讲究雅洁.章学诚论文重经学、史学,不拘骈散,文风上追求清真.  相似文献   

20.
清中叶是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骈文史上最有分量的骈文大家多半产生于这一阶段,而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骈文观上,袁枚主张文分骈散是自然之理、骈散系出一源且各有价值、骈散代雄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袁枚骈文形成了流丽浑脱的风格特色,这是他在规抚以唐宋骈文家为代表的历代前贤、综取经史百家各种精粹的基础上,发挥才情、熔裁学识、涵纳个性而刻意创辟的结果.袁枚骈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句式灵活多变、俪体散趣及议论自铸伟词、奇纵融通两方面,最能体现其特色与优长.要之,袁枚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大家,《小仓山房外集》也称得上是一部独标高格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