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宁大学人     
许希明 教授 男,1954年11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英语专业,1996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英译汉、汉译英、英汉语言比较、语音学和音系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语比较与翻译、语音学与音系学。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载于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见于《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上海科技翻译》《国外外语教学》和《文艺报》等。出版著作《新英语语法精编》(合…  相似文献   

2.
艾略特的《荒原》被公认是一篇难懂的伟作 ,诗中大量神话、典故和文学作品的引用给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大量象征、意象变形和通感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使得诗歌更加晦涩朦胧。本文从《荒原》中体现出来的艾略特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波德莱尔对艾略特的影响、通感的使用和意象的变形粘贴等方面探讨了《荒原》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早期的《荒原》到后期的《四首四重奏》,艾略特对诗歌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从多恩(统一的感受力)到乔伊斯(神话方法),再到但丁(一以贯之的哲学信仰)的变化。艾略特认为,只有重建信仰才能解决现代写作的形式危机。  相似文献   

4.
“荒原”诗派是日本战后诗歌的起点,继艾略特的《荒原》之后,对诗歌史中的“荒原”母题又有东方式的贡献。艾略特的《荒原》对一战后的欧洲乃至全人类的荒原(他认为)作了超越其上的哲学思考。荒原的出现被认为是个普遍的轮回,荒原的拯救需要甜蜜的宗教;“荒原”诗派则寻求着自己对二战后日本出现的荒原的一种价值效应。为此他们在荒原中跋涉,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中寻找解脱荒原的路径。艾略特采用的是神话与现实相呼应的结构,“荒原”诗派则运用“物哀怜”的抒情体制结构诗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艾略特早期哲学思想中考察其追求诗歌的“隐晦”目标,并通过中西诗学观点的比较指出艾略特的“哲学诗歌”误区,这一误区导致他在早期诗歌特别是在《荒原》中使用“生典”和“硬典”的修辞败笔。  相似文献   

6.
深大学人     
刘英凯教授1946年5月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专业。1979年起在黑龙江大学英语系任教,1982年评为讲师。1985年调入深圳大学。1991年评为副教授,1996年赴美国进行“合作研究”。1999年评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广东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兼任国际语用学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和中国修辞学会文学语言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及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英汉语言文化比较和翻译理论研究,著述包括《英汉语音修辞》等专著和编著…  相似文献   

7.
《空心人》的发表体现出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及新批评派的诗歌达到了成熟并趋向于完美的境界。《空心人》这首诗是艾略特发自内心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刻画了那批生活于荒芜不治的荒原上并且失却了人性的人们,从而揭示出人们不愿意说出的事。艾略特告诫他们,要记住一件事,在客观地对待别人的同时也要客观地对待自己,因为他们自己正是被填塞的空心人。  相似文献   

8.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总需要一些哲学和美学思想来支撑。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荒原》的发表给西方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荒原》引用了大量的神话和传说,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使之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艾略特使用的现代主义手法实际上是他对于“知识”和“经验”的认识论哲理的诗化反映。他使传统与现代交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促使人们在荒原上进行探索,以求现代精神危机可以得到解救,他的作品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文章还着重分析与比较了该词的三种英译,阐述了中诗英译虽为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但三种英译却具有再现意境、把握情感、锤炼语言、以诗译诗等特色,成功地译出了原作的风貌。本文还对中诗英译的方法与原则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指出译诗必须突出原作的意象、诗味,做到用地道的译语再现原语和以诗歌形式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10.
叶维廉先生是我国台湾最早系统研究和评论艾略特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学者.本文在释读叶维廉先生1957—1960年间发表的《陶潜的〈归去来辞〉与库莱的〈愿〉之比较》《〈焚毁的诺顿〉之世界》《艾略特的批评》《静止的中国花瓶——艾略特与中国诗的意象》等文章的基础上,就叶维廉先生关于"客观应和的事象""沉思的展现""一种独特的诚实""真诗的暗示性"等观点进行综述、比较和评论,进而揭示叶维廉先生在我国艾略特诗歌创作、诗学理论研究与诗歌翻译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荒原》(The Waste Land,1922)是艾略特最著名的、最有代表性的诗作,1919年开始构思,大部初稿写于1921年秋季,当时艾略特正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向伦敦银行告假休息,先是在马加特,后来又转到瑞士的洛桑疗养,在此期间他同庞德保持通讯联系。1922年初他返回伦敦时路经巴黎,把手稿交给庞德,庞德对原稿作了大量的删减和改动(修改后稿子不到原稿的一半),使之得以定型。为了表示感激之情,艾略特把这首诗献给了庞德。《荒原》是按现代主义模式创作的一部划时代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一种激进的新诗的出现,这种诗充满试验性的节奏,交织着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在结构上不属于任何一种重  相似文献   

12.
吴学斌 教授     
吴学斌,男,1971年生,湖北天门人,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12月,经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晋升教授任职资格。1991-199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14.
深大学人     
刘洪一 教授 深圳大学教务处处长、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1960年 8月生,江苏徐州人。 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 1993年晋升副教授, 1997年晋升教授。曾任深圳大学中文教育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犹文学—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 3部,其中《犹太精神》 (1995)是国内第一部从文化综观的角度研究犹太民族精神的理论著作;《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研究》 (1995)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犹太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专著。另主编著作 6种,出版译著数十万字。在《外国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5.
苏东斌教授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方向带头人1945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任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政治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协常委、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有18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过学术专著《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1987)、《选择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诗序体这一新型诗歌体式为审视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这一虚构文学的代表,以及陶渊明在诗序体创作中所获得的建树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均进行了全新观照。认为诗序体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新潮,“艺术包装”成为唐代传奇作家们的创作时尚,均与陶渊明的这一艺术精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深大学人     
景海峰 教授 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1957年10月生,宁夏贺兰人。1978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深圳大学任教至今。1991年4月,为香港中文大学“明裕”访问学人,1997-1998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评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兼任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儒学研究。著有《熊十力》、《梁漱溟评传》(合著)等;编有《当代新儒家》、《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百年中国哲学经典》(5卷,合编)等。参加整理校点《熊十力全集》(10卷)等;执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4辑)、《文化与…  相似文献   

18.
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先后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分析了唐诗《清明》及其英译文,向我们展示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诗歌翻译中的作用。在黄教授论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的基础上,对该诗及其英译文的人际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为古诗英译的人际功能分析提出更容易操作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诗歌的语言特点及欣赏孙叶红正如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有写诗赋词、咏物言志的传统一样,英语作家也为世人留下了浩瀚的诗歌海洋。从乔史的《坎特布雷故事集》到T.S艾略特的《荒原》,英语诗歌,不论是格律诗或自由体,无论是浪漫派作品或现代派作品,都凭其迥异的风...  相似文献   

20.
深大学人     
李梦梅 教授 1942年生,四川人。 1964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原四川财经学院 ), 1987年调入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兼任深圳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劳动学会副秘书长。 多年来从事经济管理、特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国内外经济管理》、《经济纵横》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国内核心期刊全文转载。独著、合著著作 8部。代表作有《特区经济教程》 (1993年 )、《香港经济概论》 (1995年 )、《现代企业经营导论》 (1997)、《区域经济前沿》 (2000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