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近代右翼思潮的继续和变型,从其意识形态根源及其本质来看,与近代右翼思潮一脉相承。其重新泛起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紧密关联。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思潮又表现出新的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时代特征,其泛滥对日本、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右翼势力在20世纪末日本社会逐渐右倾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后 ,逐渐崛起 ,现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并开始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右翼势力通过著书立说向日本国民灌输右翼思想 ,使国民意识和社会舆论日益右倾化 ,导致整个社会思潮的右倾化。另外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右翼分子大量进入各级政府和议会 ,有的已成为内阁官员和国会议员 ,他们和社会上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 ,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日本政府在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导致日本政治的日益右倾化  相似文献   

3.
日本右翼势力的再度泛起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在进入新千年之际,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跳出来再次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掀起逆流浊浪,否定侵华历史绝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日本的对外扩张性、二战后军国主义势力未被彻底肃清、右翼势力得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依然存在、缺乏对后代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政治上的右倾化等,是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右翼势力的再度泛起,是日本新法西斯主义思潮及其活动更趋活跃的具体体现,是日本右翼势力旨在进行所谓“政治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网络右翼"迅速崛起,影响力日增。日本战后新保守主义运动倡导的"民族意识"、"大国意识"等,奠定了"网络右翼"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泡沫经济崩溃后"格差社会""边缘人"的不断涌现,也为"网络右翼"的扩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网络右翼"持有的"反叛意识""悲情意识""强国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凝结成一个"自我完成"的体系,其目标指向,体现在强烈的"排外情结"之中。尽管如此,在"网络右翼"激扬文字、自身观念世界无限膨胀的背后,难掩其自信力的缺失,以及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无知与偏见。"网络右翼"尚未构成规模庞大的现实运动,但其潜在的破坏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日本朝野内外的右翼势力仍在顽固地坚持皇国史观、军国主义史观,明目张胆地否定过去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和侵略罪行,气焰十分嚣张。这股右翼势力人数虽少,能量很大,影响极坏。它影响到今年6月9日通过的“不战决议”,是一个不反省、不谢罪,不承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决议;它也影响着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因此,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必须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美化侵略战争的种种谬论予以驳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还其历史本来面目,以澄清是非,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在对外侵略战争中强征殖民地和占领地的数十万女性为其“慰安所”的性奴隶,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大罪,这是日本不可推卸的国家犯罪.而今日本的政界和右翼势力妄言不断,全面否认和掩盖其侵略历史罪行,不知悔改,还无耻狡辩美化侵略,进而妄图复活日本特有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历史亡灵.为了东亚及世界的和谐安宁与共同繁荣发展,必须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罪行,深入批判现时日本政界和右翼极端错误的历史观和危险行径,这无疑是东亚各国历史学界的一个共同而迫切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日本中央情报机构的设置和民间右翼间谍组织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以及抗战爆发前后,日本设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众多特务机关,揭露了日本特务的情报工作在其侵华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存在长期的经济低迷,右翼团体活动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军费急剧膨胀,不断扩军备战。日本的政治军事走向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它的产生与日本政治军事大国的“理想”、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以及由日本政府操控的教科书审定制度分不开。同时,日本经济变化对政坛的冲击、美国战略的影响也严重波及于此。而畸变的武士道和日本民族独有的耻感文化则是其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清邮政诞生后,为维护邮权不断挤压民间信局。民国时期,在国家邮政的强力扩张下,民信局和批信局采用走私方式与邮局展开竞争,邮局则以缉私来捍卫国家邮权和邮政利益。民间信局的走私和邮政的缉私斗争,反映了国家邮政与民间信局关系的一个侧面。邮政对民间信局的整合,是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控制由弱而强的一个转变。  相似文献   

12.
经过 18 10— 182 4年的独立战争 ,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是 ,独立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存在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其原因是独立派阵营内部具有保守倾向的克里奥人有较大的势力 ,成为民主改革的阻力。  相似文献   

13.
1932年11月1日,《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的征文反映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九·一八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思想取向。他们认为:首先,国民党政府应变对日妥协为积极抵抗;其次,国民党应废除其一党专制,实行宪政,给人民以人身自由和其他种种自由权力,以便动员和团结全国抗日力量;第三,应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后来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知识界反对对日妥协,要求民主宪政的呼声更加高涨。“七七事变”后,他们中的不少人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滚滚洪流,践行着知识分子个体和整个民族“新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唐与南诏引发了冲突,使得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逐渐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唐朝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丰富的人力资源、优惠的政策、健全的法制以及良好的商业环境,印度成了全球服务外包的最大承接国。近几年,虽然中国的服务外包业迅速发展,但印度的服务外包业明显强于中国。因此,中国要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政府方面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税收政策等对企业给予扶持;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盘瓠与盘古氏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物,代表着原始社会不同阶段的社会状况.他是帝喾高辛氏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徙于今湖南泸溪后,氏族部落发展壮大,与土著蛮人结合,成为蛮人尊奉的祖先之一.其后裔逐渐南徙,传说和遗迹遍布于江南地区,反映出"五帝"时代江北、江南氏族先民的迁徙和文化交流,比"三皇"时代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因此故,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尊崇备至,尊儒、崇圣、祭孔活动愈演愈烈,这充分体现在曲阜的碑刻中。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色彩纷呈.九十年代的女作家已经不再是一些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们的作品也呈现出更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前,她们已日益学会在现实的物质关系中重新叩问性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三部曲以其父亲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描写了澳洲开拓时期失败者的命运。作品通过展示人物对他们生活中事件的反应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来逐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麦昂尼作为一个深受文化冲突之苦的角色在遭受一连串的失败时不能正确面对,他病态的性格表现了人类在面临痛苦和失落时的弱点。他的妻子却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为家庭的支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官方认可并向官方承担义务的"行",因官方需求无限增加,行户纷纷脱离而衰落.商人们建立起以同乡关系为纽带的会馆,以维护自己权益,形成了官牙外的自我管理.官府除了颁布政策规范牙行行为、禁止私牙设立外,逐渐让会馆合法化.会馆也纷纷向政府申请备案,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责任.商会成为商人们的领导机构后,会馆也多演化为商会的团体会员,或转化为同业公会.总体上看,商人的管理经历了官方管理到民间自我管理,再到官方强化对商人的管理的循环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