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5,(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里极力宣扬的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头子宋江,打着“造反”旗号,干着投降叛变的勾当,是个断送农民起义革命成果的古代投降派;资产阶级野心家、大叛徒、卖国贼林彪,大搞阴谋诡计,疯狂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内屈服地主、资产阶级,对外投降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是个地地道道的现代投降派。 相似文献
3.
三打祝家庄是梁山农民起义军的一次著名战役。小说《水浒》从第四十六回至第五十回,用了近三万字的篇幅详细描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同历史上历次农民革命战争一样,这次战役的胜利完全是农民起义军广大将士英勇机智、群策群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结果。毛主席曾经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浒》这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面教材,通篇美化和歌颂的一个典型人物就是宋江。作者把他描绘成是一个人人敬仰爱慕的英雄好汉,其实,这个家伙恰恰是一个不齿于人的叛徒,一条地主阶级的忠实走狗。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5.
彭陟焱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3):5-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祖国其他兄弟民族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即使中央政权多次改朝换代,西藏地方政权数次更替,中国对西藏拥有的主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上的宋江混同起来历史上的宋江同《水浒》里的宋江,究竟是同一个人物,还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人物?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 相似文献
7.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莲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在浔阳楼写的这首所谓“反诗”,是作者着意颂扬宋江的用心所在。这首诗集中地暴露了宋江的丑恶灵魂及其上梁山后必然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我们剖析投降派头子宋江,很可以从这里开刀。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站在反动的地主阶级立场上,精心塑造了宋江的形象,对他竭尽讴歌、美化的能事。给他的脸谱上,涂上种种灵光异彩;为他的人格,唱出一曲又一曲赞美诗。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解剖一下宋江的一生,就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宋江,不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而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的黑标本。现在,我们把这个黑标本的特点,归纳为下面的几条,作些简略的分析。其一,宋江有一颗投机家的野心。 相似文献
9.
11.
12.
本刊第二期发表了邓广铭、李培浩同志的文章《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这篇文章通篇没有什么新的史料,而对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史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以求其符合自己的主观论断。然而作者对于自己据以立论的主要史料——《折可存墓志》竟都不曾细读,以致在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错误的理解,因而就使其结论经不起推敲了。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5,(5)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通观《水浒》,人们可以极其生动具体地看到:一个敌对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怎样混入革命队伍,又是怎样“修正”革命路线,怎样把革命拉向投降道路的。 《水浒》所反映的时代,即北宋末年,封建制度已经没落腐朽,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封建王朝,极为反动、腐败、昏庸。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同烈日焦土,空前 相似文献
14.
从《太一生水》看先秦自然道论的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店竹简中《太一生水》一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两层意义看 ,第一 ,它是迄今为止所见先秦文献中最长一篇描述宇宙生成的文字 ,它的内容使先秦宇宙论思想大为深化 ;第二 ,相对于自然道论的玄奥性 ,它是近于“纯粹”的自然知识理论。本文主要从第二层意义分析《太一生水》 ,由此入手 ,对先秦自然道论中玄奥性和知识性理论的分流作了一个初步梳理 ,提示了一种理解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这一光辉指示,对于反修防修,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长卿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从其生年、诗歌的风格、实力乃至创作的个性来看,刘长卿都应该归入盛唐。特别是他在盛唐诗风的承传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而在情景交融上也具有“定型”的意义。把他归入盛唐,不只是个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盛唐山水诗群落派的自然生态的必然要求,显示出此派的无形而巨大的聚合力,也更是对盛唐山水诗派的实际情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