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洞,有人念成洪Dong,又说,因长治邻洪崖古洞,所以,被称为洪洞。这是错的。洪崖为传说中人物,有的说他是黄帝时人,有的说他是炼丹得道的仙人。南朝谢庄,有《游豫章西山观洪崖井》诗,豫章在今江西,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活动的遗迹是在江西的。离今天的洪洞有几千里远。山西的洪洞县,东魏初置洪洞镇,到隋朝才定为县名。所以名为洪洞,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这个地方,靠近汾河、水势澎湃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近来,在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中,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阿 Q 正传》应当念成《阿桂正传》,阿 Q 应当念成阿桂,Q 不应当念成Q(克育、克由),而应当念成Quei(桂)。理由是: 一、鲁迅在《阿Q正传》第一章《序》中说:"他(阿Q)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  相似文献   

3.
洪三泰论     
洪三泰是近年广东文坛上一位多产高质、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家。他最初以诗歌创作引人注目,接着以电影文学剧本《女人街》、报告文学《中国高第街》以及大量散文、小说作品在较大的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本文对洪三泰创作的美学价值和独特成就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洪疫之年》描写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索取,最终导致了“无水洪疫”的发生,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故事.《洪疫之年》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生态批判小说,更为重要的是,阿特伍德在这部小说中借助“上帝的园丁”这一宗教组织的原则及生态环保活动,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深生态观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5.
《菜根谭》现在通行本标注的作者是洪应明,而据近日笔者在江西临川搜集获得一本由宋代传承下来的《菜根谭》,版本所标明的作者为汪革;书中有胡安国的序言,并明确指出其为汪革所作。另考据汪革生平与思想,与《菜根谭》内容的主题思想相吻合;清光绪二年的抚州府署藏板《抚州府志》中的记载亦有佐证。因而可以得出结论:《菜根谭》的作者为宋代的汪革。  相似文献   

6.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7.
《响泉公书丹崖乐志吟》是一本集名人文章、名家书法、名师刻石及名胜古迹之无锡乡邦文献的精拓古帖。从其所纪顾门之史事及顾光旭注文可得知 :海瑞是洞阳公祠飨堂的最初创建者 ,且是洞阳公顾可久门下士 ;真武殿中之铜像 ,乃明刘伯温所铸。其中关于东林书院石坊一事 ,反映了其落成前后的因果、宋杨时及后人讲学于斯之事迹 ,以及顾宪成“东林党”之起因。  相似文献   

8.
释洞过水     
《释洞过水》曷为作也?为《记洞过水》而作也.《记》两收戴段二家之集,今先明作者,以理误编之惑;次释水名,以订俗说之诬.段玉裁《经韵楼集》(道光元年刊)卷七有《记洞过水》(代寿阳令龚导江),《戴东原集》卷六亦有《记洞过水》(己丑代),不云代谁;惟“从者应日昨雨盛”,段玉裁乾隆壬子《覆校札记》出校语“本作雨甚”,段集正作“雨甚”,以此为异,余文悉同.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于“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下云:“是年作《记洞过水》一文,自注代寿阳令龚导江.”又谓《戴东原文集》亦有之,“一字不异,未知段作或戴作.”寻光绪壬辰张煦监修本《山西通志·山川考》“入汾四水·洞过水”未录龚导江《记洞过水》,注云:“案此记乃戴氏震作,见东原本集”,不云段作,亦无疑辞.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于“乾隆三十四年己丑”下不云作记,乃于“三十五年庚寅”下云;“是年有代寿阳令龚君(导江)《记洞过水》一篇”,与戴集注“己丑代”者有一年之差,今  相似文献   

9.
《可洪音义》是五代时期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著作,随着佛经音义研究的深入,它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得以挖掘。作为中古时期的一部佛经音义,《可洪音义》所展现的丰富的文献材料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传奇《长生殿》为清代前期杰出的戏剧家洪冥(1645——1704)的代表作。它问世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激赏,历久未衰。作者在《长生殿·自序》中自述其创作意图时,明确地讲了两点:一是“言情”,亦即《例言》所说的“义取崇雅,情在写真”;二是“垂戒来世,意即寓焉”,这表明剧中寓有历史教训的深意,特别寄托着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感喟。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的名和字,《宋史·本传》仅载:“黄庭坚,字鲁直”;“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历代修水县志,黄氏宗谱,所载略同。而明毛晋跋《山谷题跋》转引洪玉父《豫章先生退听堂录序》,“舅氏鲁直爱山谷石牛洞,故自号山谷道人;谪黔戎时,假涪州别驾,故又号涪翁,或曰涪皤;在黔中又号黔安居土;至宜州,又号八桂老人。”洪玉父所胪举的,都象现代作家的笔名,故说“皆班班见于诗文”。黄庭坚幼时,还有小字乳名。这不仅是当时双井黄氏的家风,也  相似文献   

12.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13.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14.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校正写本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例,从订讹误、考难字、通异体、补例证、增未收等五个方面,举例说明《可洪音义》在字典编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维桢是元末“铁崖乐府诗派”的领袖人物,其“铁崖古乐府”名震东南,影响巨大而深远.杨维桢的古乐府认识观,主要是蕴含多方面的革新与艺术实践之中.以“与《风》《雅》并行”的诗旨,“无复旧格”的创新追求,新、旧体并用的诗体取向,为其古乐府认识观最为本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16.
刘熙载的寓言,现存凡四十二篇,总名《寤崖子》,刊于《昨非集》卷一。这是不该被遗忘的一个“角落”。《寤崖子》借鉴庄周式的寓言手法,思辨性和哲理性极强。其文辨性欲,正名实,去怪惑,通孟荀,辟墨学,讥慎惠,知行并重,法意两取,而归之于崇天机,养太和,被友人誉为“取类得干《易》,博依得干《诗》,敷畅似《说苑》《新序》,非深悉事物之理者其何能为”。“寤崖子”是作者本人晚年自号,据说名此是为“自警”,四十二篇则是历年  相似文献   

17.
《增订注释全宋词》之注释有关镇江及其属县的错误,又见二例,现举如下:一、册二页一七三王之道《南歌子·扇里薰凤细》:“新竹轻储粉,流莺巧弄簧,不知何处是华阳。”注:“华阳:地名。《尚书·禹贡》:‘华阳黑水唯梁州。’”按:据词意,此处“华阳”当为仙乡意,与《禹贡》所记之陕西华阳无关。此“华阳”当为江苏句容市茅山华阳洞之省,华阳洞在茅山老虎坡西侧,相传西汉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在句曲山的三座山峰学仙,曾在此洞修道,后成仙,因而三人称三茅真君,句曲山改称茅山,华阳洞也成为道教洞天福地。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也曾隐居华阳…  相似文献   

18.
二、地名 [千家洞] 传说中的瑶族远古居地之一。据瑶族的《盘古歌》载:“……”千般言语且莫唱,且唱桃源出世边;桃源不离千家洞,千家洞口出桃源。……” (见《湖南省民族志》修订稿)可见千家洞这个地方可能在湖南省的桃源县或该县的附近。 [梅山洞] 瑶族古代分布地区之一,位于今湖南资江流域的新化、安化等县。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罗尔纲等在《论洪秀全》一文中认为这段话是了解洪秀全的“一个具体出发点”。1979年重版的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也充分肯定洪秀全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吴雁南更认为洪秀全不仅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而且还是学习得卓有成效的人①。所谓向西方寻找真理,当然是指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等而言。我  相似文献   

20.
释“岂弟”     
“岂弟”一词,《诗经》中多有,在齐风《载驱》、小雅《蓼萧》《湛露》《青蝇》、大雅《旱麓》《洞酌》《卷阿》等篇中反复出现。毛传以“乐易”释“岂弟”。《载驱》“齐子岂弟”传:“言文姜于是乐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