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率调控目标与我国现实的反差利率调节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储蓄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利率上升,储蓄增加;利率下降,储蓄减少。后者则反映出投资与利率呈负相关联系,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利率机制正是通过这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调节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调节着社会总投资与总储蓄;从微  相似文献   

2.
居民的高储蓄是日本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50年代是日本战后实现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当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这个时期虽然总体上的储蓄率并不高,数额不大,但储蓄存款乃为财富保值的主要手段,全部金融资产中定期存款占42.9%,活期存款占17.3%,各种有价证券占15%,现金占10.99%等。同期美国居民储蓄中定期储蓄  相似文献   

3.
“笼中虎”越养越大1994年市场物价涨幅高达20%以上,而被视为“笼中虎”的居民储蓄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举突破2万亿元当年城乡居民在认购上千亿元国库券和股票的同时,新增储蓄仍达6000多亿元,超过了1992、1993两年新增储蓄存款之和,创下历史的最高纪录。尽管去年物价涨幅超过了1988年18.5%的水平,也并未伴生出抢购风潮,但2万亿元的存款毕竟虎视眈眈。在高物价的形势下,居民储蓄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规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形成储蓄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1993再减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注增长28%…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债困扰”,三维债危机(财政债危机、银行债危机、企业债危机)交织形成了一个“债陷阱”,使金融资源不断地聚集、注入、沉淀,被长期锁定在一个低效率的配置流程之中,即居民高债权、高收益,国家高债务、低收益,银行高利率、高风险,企业高成本,低效益。因此,改革的逻辑必然要求政府大幅度削减对居民的负债,通过建立市场融资机制来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包括实物投资、股权投资和保险投资,使居民直接投资取代银行负债成为对经济的主要资本注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新制度的生成,推动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1994,(6)
我国历年发行的国库券情况如何?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已连续发行13年。在历半发行的国债中,有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公债六个品种。其中国库券每年都发行。历年发行的国库券其基本情况如下: (1)1981年国库券,年利率4%,主要向单位发行。自1986早起至1990年止,按抽签号码分五年作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然而英国银行的个人储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持续下降,1998年英国人在银行的储蓄总量只有80年代末的48.6%。导致英国人储蓄持续下降的原因:一是投资形式的多样化。许多英国人把储蓄看作是回报有限的“死钱”,因此,许多英国人一有机会,便会把闲置的钱投向股票、期货、债券、基金、房产和收藏等方面,在英国人的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持有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二是寻求刺激消费。投资股票。期货则有很大的不可预期性,富有侥幸取胜的心理。三是在银行储蓄收益率不高…  相似文献   

7.
最近20年、特别是70年代,是国际银行业信贷活动蓬勃发展的时期。80年代银行业的特征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建筑业和不动产的投资急剧增加,银行不可能从利率的调整中得到补偿,使资金周转发生连锁反应困难,从而导致大批银行亏损甚至倒闭;其次,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前者涉及美国银行和日本银行,后者主要指美洲国家银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喜 《学术交流》2003,3(3):83-86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银行中介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在现有体制和经济关系中正不断积聚金融风险 ,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影响资本形成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加强有关的制度和基础建设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及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以疏通全社会范围内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流程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居民成为国民储蓄的最大主体。在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发生分离的情况下,庞大的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依靠银行信用中介。这种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确立,对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特别是金融事业的发展,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这一机制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深化的需要,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深化货币金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金融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如今开始“有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995年12月底止,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在银行内的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了人民币29662.2亿元。创下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峰。其中,单是1995年一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在银行内的储蓄存款余额增加量,就达到了人民币8126亿元,也创下了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堪称“双高”。与以前的历年来的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增长率相比,1995年的储蓄余额增长率虽然还不是最高,其数仅只有37.76%,只比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增长率力36%的速度,略高1.76个百分点,但因为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短缺经济基本结束,摆脱了高通膨的困扰,宏观经济运行的供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加工业开工不足,产品积压严重,生产能力闲置,效益下降,下岗人员增多。从居民储蓄总额持续增长的势头看,这种经济“过剩”并非支持力不足,而是购买意向不足。金融机构发布的资料也证实,自1996年6月份以来,企业存款余额的增长也呈上升趋势,至1997年5月末,企业存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将近5个百分点,比同期现价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面对居高不下的CPI,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来收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各家商业银行为应对吸存压力,亦推陈出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息而涨,产品期限更加丰富,一些3个月以下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左右,有的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达5.5%,比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高。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众多短  相似文献   

14.
6万亿人民币的私人存款,虽说其中真正属于工薪族的十分有限,但对消费市场而言,谁敢说不是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前不久,从一张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这 几年连续数次的银行利率调整,正在使我国城市居民的金融意识得到增强,投资结构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对此,笔者亦有同感。但问题在于,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或者说连续数次的利率调整,特别是当开征储蓄利息税,在把钱存入银行几乎将没有多少利息可获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居民尤其是都市人的投资意向呢? 笔者在近2年的每次利率调整后,都曾在都市…  相似文献   

15.
曹子坚  田立军 《创新》2010,4(3):71-74
在全球经济普遍降温的背景下,稳定强健的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力量,而现期我国居民的生活却呈现出高储蓄、低消费的态势,消费严重滞后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是由于农村社保体系的不完善引起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后.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又作出决定.从1997年10月23日起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各项存款的年利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卜调1,l个百分点;各项贷款的年利率在现行的基础k.平均下调1.5个百分点。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说明了什么呢?从降低存款利率讲:—一通货膨胀得到明显的遏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指出:1997年的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定低。自5月份开始.全国商品零售价格的同比涨幅均在l%以下。9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持平,居民消费价格仅11涨了18%。1-9月份.全同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开发程度和发展速度又始终受制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二是科学技术的转移扩散。从两个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看,前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据和起点,后者则是对科学技术的实施和运用。没有前者,就无所渭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银行相继发放了科学技术贷款,这确是银行信贷工作的重要突破。但这种贷款发放的目的还只是着眼和服务于后者。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银行信贷对前者,即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能否做些事情?本文拟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利率调整中的主要问题 (一) 从利率运行机制的内部看,问题主要是: 1.利率管理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主要表现为:一是高度集中,各种存贷款利率均由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各级行仍不能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二是利率一定几年不变;三是利率上的一刀切,由于各级行没有灵活变通的权力,因而出现不分行业、用途和经济效益,皆执行统一利率的现象。 2.总的利率水平仍然较低。利率仍为物价上涨的负值,即低名义利率、负实际利率的问题仍未解决。1985、1986、1987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分别为-2%、-1.2%、-0.1%,1988年则达-11%以上。这显然使利率的存款凝聚作用无法硬化。贷款利率水平仍  相似文献   

19.
《创新》2010,(2):101-101
湖南大学苏基溶、廖进中在2010年第1期《经济评论》发表《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文指出,消费不振和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作者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同时检验了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种储蓄动机假说。  相似文献   

20.
王一 《社会》2009,29(5):132-148
目前,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