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浣纱记》结构论(下)──传奇结构研究之三许建中二《浣纱记》以西施、范蠡爱情的悲欢离合作为贯串线索,敷演了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这一惊心动魄且极富戏剧性的斗争。这个故事既见于正史,如《左传》、《国语》、《史记》,也见于“稗官杂记之体”①,如《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传奇作品篇幅宏巨,较难把握。现在通常采用思想、形象、艺术等西方话剧的研究方法,难免隔膜。戏剧的生命在于表演,剧本的生命在于戏剧冲突,冲突的进展有赖于戏剧结构的架构设置,结构研究是认识和理解戏剧这一主体的综合性艺术的基础。我们的工作首先从《琵琶记》这部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开始。本文从戏剧情节的设置安排、具体结构手法的艺术运用、总体结构的架构布局三个方面,评论得失,分析成败,试图对其结构艺术作一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戏曲家梁辰鱼(伯龙)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山腔格律写成的传奇剧本,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历来的剧评家对她既少重视,更乏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其实,《浣纱记》一面世,就使“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为之倾倒(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除了声腔新颖,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外,还有赖作者塑造的鲜明活脱的艺术形象。本文着重就剧中一些主要人物,作点探微。  相似文献   

4.
昆山腔的诞生,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一件大事.但是,在它形成的初期,还只是用于清唱,不像戈阳、海盐那样用于戏剧演出.梁辰鱼的《浣纱记》问世后,昆山腔才逐渐取代了盛行一时的戈阳、海盐诸腔的地位而蜚声剧坛.因此,《浣纱记》不仅是昆曲发展奠基的剧本,而且在戏剧声腔发展史上,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对《浣纱记》的全面评价,另有专题论述.这里只想就《浣纱记》的作期、《浣纱记》与西施、《浣纱记》与昆曲  相似文献   

5.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一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号少白,自署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在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正所谓多事之秋:内有严嵩父子专权误国,外有倭寇侵扰东南沿海。一般正直的文人学子,有报国之志,无飞腾之机,梁辰鱼也不例外。据说,梁辰鱼“身有八尺之躯”,虬须虎颧,修髯美姿容。“好任侠,喜音乐”,谈兵习武,“颇著才情”,善度曲,特别于“长套”,王骥德说“梁少白最  相似文献   

7.
8.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的甚至密不可分。《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昆腔”条说:“—般认为昆山腔在明代嘉靖年间经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予以加工提高后,影响逐渐扩大。魏良辅配合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使之成为符合昆腔音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笔者认为:魏良辅没有配合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故不揣浅陋,敢论所得,以求正于大方之家。首先,考察一下魏良辅等人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对昆腔进行革新的大致年代。过去,由于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魏是“嘉、隆间(1522——1577)人”,而认定其革新工作也在这一时期。这个“结论”,值得商榷。《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原文末的“叙”文  相似文献   

12.
西施,这个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名字,早已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美的指称。有多少位作家、艺术家,便有多少个他们塑造的西施。世世代代,西子故里诸暨的父老乡亲,为他们生活的这方绿水青山曾经养育过这样一位千古美女子、  相似文献   

13.
粱辰鱼的代表作<浣纱记>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写政治的离合悲欢,塑造了西施巾帽英雄的形象,赋予西施范蠡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结局.虽然说梁辰鱼赋予了西施一个光辉美丽的形象,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是以西施的妥协和牺牲来成全的,西施是范蠡为了自已的功成名就而进献给吴王的政治工具.这部戏曲仍然是在男权视角之下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张田 《北京纪事》2015,(7):106-109
在街头巷尾的报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期刊画报,这些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期刊,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广受大众的喜爱.像电影画报、时尚画报、健康画报等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那什么又是画报呢?根据其形式与内容,我们一般认为,以摄影图片、绘画为手段,来传播信息和知识的直观图像的期刊.我国最早的画报是创刊于清光绪三年(1877)的《寰瀛画报》,它随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而来,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图文并茂的报刊.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沉淀了许多关于人类生活重要层面的婚配生殖的原型表象。它们是原始风俗中集体潜意识的积累与凝定。《焦氏易林》以四言的体的形体,把上述表象丰富化喻象化了。本文以这两个“文本”为基础,研究婚配生殖意识向人们饮食活动、并向人们豢养的牲畜(猪马牛羊),发生渗透转移的情况。同时征求人类文化的普遍经验,作以比照。  相似文献   

16.
象征就是用直观的感性形象来表现超越形象自身的意义。象征一般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象征形象;另一个是象征意蕴,二者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象征形象显露于外,象征意蕴寄寓其内。象征形象总是若隐若现、半透明地体现了象征意蕴。总之,二者总是一表一里,合二为一。我们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先论象征形象,次论象征意蕴。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在下一章中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 对《金西厢》持批判态度的同志,比较集中于反对金圣叹对莺莺这个形象的修改和评论。有的同志说:莺莺原本是一个反抗性很强的“情”的化身,离经叛道的反封建形象;金圣叹却把她改成一个缺乏反抗性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很重视作品结构的,他认为在写作伊始,首先“应该是定格局”,然后再“一直写下去”①。这“格局”便是我们常说的“结构”。鲁迅是把结构视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的。因此,他很讲究结构的技法,在与何白涛谈木刻时说,“我以为中国新的木刻,可以采用外国的构图和刻法,但也应该参考中国旧木刻的构图模样。”“艺术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②。这里说的“构图”也是“结构”。在结构艺术上,鲁迅很善于  相似文献   

19.
总论我们在上面对《呐喊》、《彷徨》集中的全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的考察,现在可以概括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了。这种结构特点,应包括它的体系、形态及其功能。1. 《呐喊》、《彷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其形态。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呐喊》《彷徨》的结构有连锁反应式(意识流式)、锁链式、板块式(或称框架式)三大基本体系。这些体系的表现形式便是它们各自的基本形态。所以说是“基本”,原因有二。其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探讨秦之兴亡的作品极多,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却无过于贾谊的《过秦论》.仅在《史记》和《汉书》中,它就先后被三次引用.司马迁以之论赞《秦始皇本记》,褚少孙用它补缀《陈涉世家》,而班固在《汉书》中,又将它置于《陈涉项羽传》之后.这三位史学家政治观点各不相同,思想风格也互有差异,但对《过秦论》推崇和赞赏却完全一致.可见它在思想、学术界的影响,确是异乎寻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