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利益,传统版权法的权利已不能满足其要求,版权的扩张势不可挡.新权利的产生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模式,数字化环境下恢复利益平衡机制是版权法必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版权保护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版权保护领域原有的权利和利益格局 ,版权传统权利的性质需从新加以认定。传统的版权保护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的发展 ,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改革 ,主要体现在对版权人的主要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保护方面。信息网络的国际化给版权保护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必将产生新的法律冲突 ,进行区域性、世界性的国际立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保护技术措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措施是高科技时代版权人为保护作品版权而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规进技术措施现象的出现,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也成为版权法的研究课题。美国十余年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必须既保护技术措施,又防止版权人过份扩张权利,造成技术垄断。美国的最近立法成果——“数字千年版权法”规定了禁止规避访问控制措施的原则和诸多例外情形,同时对用于规避技术措施的产品和技术予以限制,较好地在版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维持了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版权保护经历了前版权制度、传统版权制度、全球化版权制度和现代版权制度四个发展阶段。每一次复制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都为版权人权利的扩大提供了契机。传统的劳动论、功利论难以解释版权制度保护版权人利益与兼顾社会公众合理分享知识信息的价值目标。社会规划理论从新的视角探讨了网络版权保护的新思路。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对版权法体系的重新构建以及遏制版权扩张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的权利人有了更多的途径实现权利,但是,由于网络上作品的扩散既快速又便利,如何真正实现这种权利,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于是出现了一些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本文在对技术措施的种类、性质、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保护与限制的建议,以期能对版权的保护及技术措施的规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品的法定许可制度是我国当下《著作权法》修订过程中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对音乐作品版权人的权利限制和法定费率的规定两个核心因素。作为这一制度的发源国,美国于1909年颁布《版权法》115条,确立法定许可制度,既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包含了版权法的普世精神。借鉴美国法定许可制度百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著作权法》应该深入探讨法定许可制度建立的可行性,不宜因社会公众的一些误读而简单拒绝。  相似文献   

7.
数字音乐版权利益平衡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传统音乐版权的法律问题入手,具体解释音乐版权中"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制度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相应的数字音乐版权侵权责任认定问题,并对数字技术与音乐版权的平衡机制的重构作出了思考,从三个方面提出观点及意见:一是版权授权方之间利益的平衡;二是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平衡;三是收费标准与消费者版权意识之间的平衡。文章提出并重点探讨了数字音乐版权在音乐传播中的得失辩证及如何平衡数字音乐版权权利人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8.
自然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制定法:一是直接途径,二是间接途径。自然法通过直接途径作用于制定法,导致自然法促成制定法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自身的萎缩。自然权利已成为自然法理论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惟一通道,是沟通自然法与制定法的桥梁。自然权利以自然法为基础,通过表现为不服从的权利、反抗的权利和革命的权利而为抗拒制定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法定权利提供了来源,为制定法完善权利保障提供了方向。如果缺乏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指引,社会将不得不承担并将继续承担由此对社会导致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9.
近代版权制度肇始于17、18世纪的英国,反映出诸多的宪法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从特权到私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英国议院对皇室特权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出版商内部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冲突.治理权与审判权的分离为限制王室的特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上议院认为版权是一种成文法上的权利,普通法上并不存在版权.最初的版权判例,在有关版权的正当性论证方面,发展出了自然权利、激励机制和公平三种进路.近代版权从特权向私权的转换构成了当时英国政治组织结构变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人格利益诉求扩张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尽管人们期待立法者创设更多具体的法定人格权以维护利益需求,但人格利益演变成权利不仅需要立法技术进行类型化处理,而且需要考量其内在的伦理意义。制定法保护的利益是广泛而多元的,法官在面对个案利益纠纷时,可以从宪法基本权利、民法法定人格权或侵权法兜底性条款中推演相关诉求得到法律承认的合理依据,同时必须在冲突对立的利益主张之间进行价值权衡,避免利益膨胀导致"权利爆炸"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认定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档案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档案文献版权问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在档案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要解决好版权问题 ,首先应进行版权认定。它主要包括档案文献版权状况认定、档案文献版权权属认定以及档案文献版权权利内容认定三个方面。其次 ,档案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要进行版权保护 ,关键就是要解决好“权利许可”的问题 ,其主要途径有 :寻求版权人免费许可 ;同版权人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通过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权利许可 ;建立档案机构知识产权联盟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条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UNCITRAL<运输法草案>中提出的海上履约方是对该条款的新发展.这一阶段,该条款的重要特征是:第一,适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了;第二,已经由合同条款演变成法定条款,其效力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第三,不仅赋予权利人以消极的权利,同时还赋予积极的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该条款的理论基础有代理理论、为第三方设定利益理论、委托理论.自从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吸纳该条款后,上述理论即为法定理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论法定权利的实现——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定权利的实现是抽象的法定权利在现实社会中的再次认同,属于法定权利的第二次飞跃。在法社会学看来,法定权利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权利立法的超前、设定权利的法律规则不完善,以及权利实现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等是阻碍法定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实现法定权利,需要慎重对待权利立法以防止权利泛化;需要认真对待法定权利救济以防止权利霸权化;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以达到法定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制度本是版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安排,但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版权法原有的平衡机制被打破,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严峻挑战。为更好地平衡网络环境下版权人和公众的利益,在我国著作权法修改时,应将“合理使用”制度由现行的“规则主义”立法模式变为“混合主义”立法模式;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适当扩大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范围,并对版权人享有的“技术措施权”进行严格规制,以防止其滥用“技术措施”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数字环境下,网络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大,版权保护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鉴于此,版权法赋予版权人技术措施权,以强化对其利益的保护。然而,技术措施是“全有或全无”的工具,技术措施的采用,将使社会公众的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由此引发诸多的冲突。因此,如何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现代版权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对于网络版权的权利限制,学界的论述较多地集中于合理使用情形,而对法定许可的关注较少。应该说,在网络版权制度中确立法定许可规则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不可盲目扩大法定许可的范围。对于网络远程教育中编制使用的教科书课件,应建立适当的法定许可制度;对于网络中普遍存在的作品转载摘编行为,应尽量排除法定许可;对于公益性图书馆等公益机构,要防止其利用法定许可制度谋取公共利益以外的私利。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为了反思版权之不足而提出来的.公共领域在版权法上的存在不仅满足了版权自然正当的要求,同时它还具有其经济合理性和宪政妥当性.而从版权法外来找寻公共领域的正当性根据,它不仅为作为一种规则现象的公共领域在版权法上的存在找到了学理支持;同时,它还有力地增强了我们在利用"公共领域"的修辞工具来遏止版权不适度扩张时的逻辑力量和证成性色彩.并使我们认识到,利用公共领域的理论来衡平版权过度保护之倾向,并使后者在接受前者价值规制的前提下良性地运转和发展是完全可欲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平衡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砝码,但利益平衡的砝码正在遭遇数字版权时代的挑战。数字版权下制度冲突的解决需要建构更好的立法模式,可以借鉴《伯尔尼公约》中的封闭加开放型模式。充分运用此模式,通过多管齐下、严格限制以及保护加限制,解决技术措施的无限扩张、个人合理使用中的冲突以及立法空白的临时复制,达到解决面临的矛盾和困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精神权利在国际立法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态势,其所昭示的嬗变过程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作者人格利益的重视和对人权价值的保护.作者精神权利在著作权法上的地位历经变迁后,现为各国著作权法所规制和调整,但其称谓、所处层次和内容并非完全一致;我国立法对该权利的保护超越了《伯尔尼公约》所定之标准.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作者精神权利的经济价值凸显,其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亦逐步扩张并已突破自身的限制,朝着经济权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历史视野中的西方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权利理论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要义和核心,它克服了自然法的不确定性和实证主义的恶法亦法思维,为西方人权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权利理论和权利形态的历史性转换,即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然权利"这一历史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发端于古希腊,经罗马法学家和中世纪经院学者的传承和提升,最终在近代法学家们的手中得以完善.英国经验式的自然权利和欧洲大陆先验式的自然权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权利理念和实践模式."自然权利-人权"理论实现了对自然法和实证主义的超越,为美、法两国革命和20世纪国际社会的人权建设提供了历史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