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术理论总体以西方“话语体系”为圭臬,中国文论话语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应理清中国文化与文论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文化生成规律和学术运作规则。站在21世纪的理论前沿,中国文论话语建设观念进一步明了,这就是:古今通变,融汇中西。而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这一观念的具体实践,“变异学”理论已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标志着中国话语的创新与重大突破,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中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四大理论有诸多类似之处。本文旨在借助西方文论的文评视角,对《诗品》的价值有一重新认识,发现研究的弊端与疏漏,以此推动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否定文学性的西方文论可能有历史价值,一旦“自我关涉”,就暴露出致命的悖论。理论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必然与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为敌。这不仅是西方文论,而且是一切文艺理论的弱点。只有饱和的审美阅读体验才能给理论以生命。理论如果不能阐明审美体验,是病态的,苍白的。本文通过对贺之章的《咏柳》和《武松打虎》的微观分析,说明审美阅读的任务并不是为理论做附庸,而是和理论做搏斗,只有拥有审美体验的优势才能对理论进行同化、征服,甚至颠覆。每一次阅读,应该是一次审美的精神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东方和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美学理论,在世界美学思想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而两者在反映事物的方式、理论形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又各具其特征,这为人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30余年中国社会转型为中国文艺思想的建构提供了契机和广阔而深厚的实践基础。西方理论资源的大量引入,更使这一建构有声有色。对这一建构的来龙去脉进行合于时代的走向性研究具有现实理论意义。文艺思想建构的走向性体现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版的各种文论著述中,对其中的代表性著作进行分析,可使走向性研究更具体,更有坚实的基础。这种走向性体现为时代气象与文学经验的应和、文艺思想的规定性与构成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的重释、对于传统的反思以及批判性地生发既有文论范畴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研究,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已有百年历史,研究队伍可谓庞大,研究著作可谓层出不穷,但同时也不断彰显出其面临的困境.这一困境的核心问题就是古代文论研究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学者们大都以西方学术界所界定的纯文学范畴作为参照,致力于从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材料中,清理出一条古人对文学从缺乏自觉到产生自觉,从实用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念到审美中心主义的文学观念的发展线索.但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上述问题的研究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论的实际,古代文论的创造者们往往不是单纯地探讨西方文学理论意义上的文学问题,而是将其与文化、生活、个人等结合在一起予以论述.既然如此,倘若坚持所谓的纯文学理论的立场来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早期文论,就必然会把许多资料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也就不利于发掘"中国文论"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的独特之处,反映不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真正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艺生态思想,古代文论家以生命态度对待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拟人化文学批评,从而使古代文论具有鲜明的生态学特点。这种特点在古代文论的语言表述方式、创作论、作品论、方法论等理论层面及各理论范畴、命题中都有大量的体现。解读古代文论中的文艺生态思想,不但有助于更深刻正确地理解古代文论,且有助于今天的文艺生态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西浪漫主义文艺思潮透视刘登阁西方十九世纪初、中国明代中后期,都曾出现了具有系统理论纲领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探讨一下二者的异同,兹借助西方理论来烛照古文论精神,将有助于文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一主观表现说创作应当摹写现实还是表现主观自我,是中西文论史上...  相似文献   

9.
刘庆璋副教授的新著《西方近代文学理论史》(以下简称为《文论史》),最由近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西方近代文学理论史,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好评。西方近代文论,在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大家林立、精华荟萃。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文论家,如狄德罗、莱辛、康德、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还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作家兼理论家,如歌德、席勒、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济慈、西果、斯汤达、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艾德加·爱伦·坡、  相似文献   

10.
文学和文化理论进入了一个"后理论"时代。这一时代具有不同于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的一些新的特色:传统的文学理论已经演变成一种范围更广的文化理论,或曰批评理论;文化理论再也不像以往那样能够解释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随着美国的称霸世界早已解体,"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已经没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不同的理论思潮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共同形成了"后理论时代"一道独特的景观。在这样一个时刻,经过改造并重新阐释的后现代"新儒学"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学界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的重要理论资源。既然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者也应该思考如何促使中国文论走出国门进而在国际理论争鸣中发出中国的声音。这应该是"后理论时代"对中国文论家的最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是国际文论界对中国学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李建中1中国文论在本世纪初的历史功绩,有两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二是大量引进介绍西方(包括俄国和日本)的文学理论。这是两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创建“古代文论”,意味着整理和宏扬中国文论的历史与...  相似文献   

12.
从80年代开始,大量的文学理论新潮从国外涌进国内,文论由过去的单一声音,突然变成了各种声音的大合唱。但是,当文论家们运用了西方涌进的文学理论之后,失望地发现,用西方的理论阐释中国的东西,总有一种隔膜之感,因为西方的理论的理论毕竟产生于西方的土壤,那种理论适合于西方,却硬要将西方的理论搬到东方,那种晦涩和行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行之艰难原因很多,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总结了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学批评史并概括为四大学说:即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及客观说.他还用三角形图示出作者、作品、读者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美国另一位学者基思在1994年出版的《批评视角》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艾氏理论,也构建了一个文学批评图,图示出作者、作品、读者、现实和文学五者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采用了系统的方法示意文学批评理论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足之处是二者都是平面图,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批评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4.
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阐释学、接受诗学,在近20年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形成一个不小的热点。在对西方理论的认识、借鉴、吸纳与创新中,中国学者开始了创建中国文学阐释理论、建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体系的努力。这一学术活动,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也势必对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等重大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 ,认为 ,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 :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 ,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 ,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 ,加以整合 ,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 ,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批评已经逐渐成为核心,西马文论的这一文化转向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崛起关系密切。西马文论的文化取向不仅对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西马文论的内涵,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活力,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的文论界,对文论建设进行了探索,在三个方面为今天的文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对文论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探讨,确立了文艺的市场经济机制,宣扬了文艺主体的价值追求;二是对以叙事学为代表的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运用,这既是深入文本内部的研究,更是一种文论方法的学习;三是立足于自身传统,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角度来思考今天的文论建设,这与借鉴西方文论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了90年代的文论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丰富资源,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鲜有原创性的进展,如何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局?文学批评家胡河清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可能的研究向度:立足本土的文化传统,将中国文论的精神充分内化,使自己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回到事物本身",面对具体的创作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理论问题;重返审美体验的文学批评,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有根柢、有灵性、有活力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西方文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冷热交替的过程。我国学界曾经的理论热一方面标示着对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渴望与追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西方文论的过度崇拜和理论运用的失范以及运用者自身的理论匮乏。文本阐释与文学研究中运用某种理论和观念,体现了阐释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审美与人文的价值判断,符合文学评论之规律和规范,与西方文论之主观预设不是一回事,文学之跨学科研究也不等于“场外征用”。要理性对待现当代西方文论,不能因为其有某些缺陷而无视其对我国文学研究曾有的作用和依然存在的借鉴价值;不能因为理论热之弊而忽视理论之重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我们责无旁贷的理论原创与理论建设的历史责任。理论热后呼唤的是融合了古今中外之优良理论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文学理论,以及有理论深度和学术理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