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文化为出发点,从北魏平城时期的遗迹———云冈石窟、北魏明堂、北魏永固陵等入手,研究大同北魏平城旅游开发。提出了以云冈石窟为主体构建北魏平城文化旅游体系;开发永固陵景区、设立北魏文化博物馆,丰富北魏平城文化旅游体系;完善北魏明堂遗址公园的配套设施,提高北魏平城文化旅游的品位;组合资源以突显北魏平城文化旅游的整体格局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近十多年大同考古发掘出的陶瓦形态、表面纹饰、残留文字以及加工遗痕等,对大同北魏出土陶瓦进行了整理分类,再现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魏碑体,揭示了拓跋鲜卑历代执政者的革新精神与雄浑气势.  相似文献   

3.
北魏平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史籍考证与地理考察,推断北魏首都平城应在今御河西岸大同城区而不在御河东岸。北魏经营平城近百年,使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作者就平城的规划、布局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综观古今有关史料与考古遗迹,大同北魏平城形制应是自内而外由宫城、皇城、京城、郭城组成的四重城垣。皇城、宫垣在京城北中部的汉故平城及今操场城中,其京城形制为南北长7里(古里,下同),东西宽3里的长方形之城(明府城仅为其南半城),即南起明府城南墙,北至现火车站一带,计南北长约4 000m,东西宽约1 730m的范围内。其建城时间亦当如《魏书》所记:"泰常八年(423年),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  相似文献   

5.
综观古今有关史料与考古遗迹,大同北魏平城形制应是自内而外由宫城、皇城、京城、郭城组成的四重城垣。皇城、宫垣在京城北中部的汉故平城及今操场城中,其京城形制为南北长7里(古里,下同),东西宽3里的长方形之城(明府城仅为其南半城),即南起明府城南墙,北至现火车站一带,计南北长约4 000m,东西宽约1 730m的范围内。其建城时间亦当如《魏书》所记:泰常八年(423年),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在大同的一些地方,与北魏平城的某些人物、事件有关,并以音训的方式,结合史实和考古遗迹,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有助于北魏平城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梳理北魏平城历史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考古发现,并参考汉代和明代的城址,对北魏都城平城(398年~495年)的宫城范围和宫城主要建筑遗迹进行考证。基本明确了平城宫城的边界情况,推证出宫城中一些主要建筑的位置关系和建造情况,并对有关疑点尝试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魏京郊的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北魏平城时期的礼制性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场所,如郊天坛、圜丘、祖庙;二是皇帝召开会议、朝会万国、宴请群臣的场所,如天文殿、太华殿、板殿。明堂作为平城后期兴建的礼制性建筑,其主要功用有祀天、祭祖、布政、观天象和敬养三老五更。礼制性建筑近百年的兴建过程,也是平城礼仪制度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梳理北魏平城历史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考古发现,并参考汉代和明代的城址,对北魏都城平城(398年~495年)的宫城范围和宫城主要建筑遗迹进行考证。基本明确了平城宫城的边界情况,推证出宫城中一些主要建筑的位置关系和建造情况,并对有关疑点尝试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大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开始,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北魏定都平城(大同),一直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0年4月,原雁北师范学院(现山西大同大学)扩建时发现了以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宋绍祖墓为主的北魏墓群及其文物,为近年来研究有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现选登几幅有关图片供文物爱好者及大同历史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魏神加鹿四年(431年)平城长庆寺《造七级舍利塔砖铭》,为王银田教授2005年12月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村不折书道博物馆所见。此石入藏后并无拓本流行,更未在日本或中国国内作过任何形式的介绍。此次不仅照录了铭文,而且阐述了作为皇家寺院的平城长庆寺的大致情况。铭文所记北魏平城长庆寺劝缘兼作铭记的僧人永慈、建造佛塔的僧人恬静、译大藏经30部并置之入塔的僧人苴倩和昙云,则对北魏平城时期的高僧有了新的认识。《长庆寺造塔砖铭》本身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魏早期书迹,其隶楷即楷书而带有隶意的面目,又揭示了北魏平城时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就是北魏早期的碑版书即铭刻书,或楷隶,或隶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全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碑石自身的规格,同时也取决于书手对各种书体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近年出土的杨众度墓砖铭文和盖天保墓砖铭文中所载埋葬地点的方位,探知北魏平城郭城城墙的南缘和位于其上的南门、东南门洞的情况,并且了解到以此二门为起点而延伸到中原的并州大道和定州大道的信息。从而说明,墓砖铭文虽然简略,但在北魏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魏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不断进行的,同时也带有北魏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封建政权的特色。体现为佛教本身的教义、教仪、教艺和教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北魏金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金陵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的皇陵。在史书记载中,北魏金陵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和金陵三处。虽然这三处金陵至今尚未发现,但笔者认为,云中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是北魏早期的皇陵;盛乐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是北魏定都盛乐时所建的皇陵;第三处没有冠以地名的金陵则应在今山西省左玉县的大南山一带。  相似文献   

15.
北魏平城砖瓦文字简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皇家建筑遗址出土的大量瓦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准、书写能力和书体运用情况。近年在大同地区出土的并不算多的北魏砖铭充分证明,在拓跋氏建都平城时期,所有墓中瘗文字砖者,无一不是来自于南朝的贵族以及西来东至的秦凉和两燕的“投化客”。拓跋氏帝室和近族胡(纥骨)、周(普)、长孙、奚(达奚)、伊(伊娄)、丘(丘敦)、亥(侯)、叔孙、车(车规)等九姓以及“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的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楼(贺楼)、于(勿忸于)、嵇(纥奚)、尉(尉迟)八姓连如此简单的砖铭都没有。但是,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不仅在洛阳大量出现元姓宗亲和其他代姓贵族的大量墓志,而且在平城也出现了“尉娘”、“苟黑”等代人墓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东莞市的清代古建筑礼屏公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筑的年代、格局、形制、细节、特点与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相关的历史人物,近代省港知名的传奇富翁———卢赓扬做了介绍,并对该祠的历史价值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北魏平城时代所开凿的云冈石窟及同时期的墓葬中表现出的乐器元素,反映着北魏平城时代佛呗文化的异域特色,这一风格对隋唐音乐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