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璐 《现代交际》2014,(2):131-132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西方人称这是一种“藏舌头”的艺术。用事实说话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新闻事实的选择、背景材料的运用、现场场景的描述和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出访瑞典时才知道,瑞典人发乎内心赞美别人的话竟然是"他很平凡"。虽然欧洲各国都有"说话是银,沉默是金"的谚语,但实际上南欧人饶舌的多,越往北边话越少。与瑞典同行洽谈业务,他们多以数字、事实说话,言简意赅,从不夸夸其谈。常去瑞典的老同事对我说:"别以为你碰巧遇上了不善言辞的瑞典人,他们受旧式乡村道德观影响,几乎人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3.
李瑞 《现代交际》2012,(8):97+96
新闻标题具有提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是新闻的第一吸引力,对于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指出了标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新华体现象、“标题党”现象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闻标题写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预期主体的角度看,副词"倒"所表达的反预期类型有五种,分别为:当前事实与常理预期相反、当前事实与上文预期相反、当前事实与听话人/被述者预期相反、当前事实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听话人预期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副词"倒"在这五种类型的预期表达中均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且主观性的大小与副词"倒"所关涉的预期主体有关,同时在关涉听话人预期或听话人当前行为时还体现出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浅谈中职学生如何写好新闻作品. 一、新闻的定义和体裁类型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本兼容文摘杂志和新闻杂志特色及优势的期刊,《Vista看天下》杂志突破了二者的局限,开拓出了一片凌驾于二者风格之上的领域。在"时政新闻娱乐化,娱乐新闻社会化"的定位下,《Vista看天下》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本文将从主题、选材、编辑写作等方面探究该杂志新闻视角的选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闻中是否应该加入文学手法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则表明支持在新闻写作用加入文学化的手法,并且重点讨论如何将文学化手法应用到新闻写作当中,并且论述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新闻写作的改革也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不断扩大的对外传播需求,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养。以英语和新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理应是应用型外语特色高校的优先选择。分析高校英语专业开设新闻课程的背景,继而提出英语新闻写作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探讨英语新闻写作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特色和优势,并提出了英语新闻类课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英语是英语中很重要的一种体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好的新闻英语写作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良好的效果。概念隐喻可以使网上新闻英语具有衔接性、客观性、正式性和简练性;人际隐喻可以加强网上新闻语篇的互动性,体现语篇的意图;这些都使得新闻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中很重要的部分,新闻标题通常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它为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新闻标题的表述,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最有用的信息,可以说读者是否对一条新闻报道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新闻标题写作的成功与否来决定的。英汉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新闻传统使中英文新闻标题在时态、词汇、修辞等方面各有不同。了解中英文标题的差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11.
马毓鸿 《现代妇女》2014,(8):282-282
提到佛教,我们会马上想到释迦牟尼,想到印度,想到般若、波罗蜜、度等梵语翻译过来的词汇。提到佛教在中国,就不能不提为把佛教传入中国呕心沥血的僧人们。介绍佛教的书中都对一个问题有所提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与“名僧”之辩。与其纯粹讨论这一似乎没有答案的辩题,倒不如看看这些僧人到底给后世后人留下了什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说来,道安绝对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且掷地有声、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和规律,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客观、公正,但是在现在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和事实的出入导致受众的理解错误,进而舆论导向对事件本身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被老外撞倒的北京大妈"事件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由于最开始报道的不真实导致受众最开始认为是大妈讹老外,到最后事实澄清后大妈的确是被老外撞倒这个过程也导致了当事大妈从受害人从舆论中的不利方到被同情方。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新闻报道的传播者和受众都需要对新闻的真实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庞玲 《职业》2016,(8):114-115
TAT测验法是利用心理投射技术设计的一种心理测验.本研究首次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引入"TAT测验"法,基于心理投射的原理,通过"看图写话"和"看图说话"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课后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得出,学生普遍感到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作文和说话是"有话可写""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4.
侯敏 《职业》2011,(18):106-107
现时技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要培养技校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技校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失误。其实入读技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如果在教学中只侧重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那么只会让学生对语文课望而生畏,更厌倦上语文课。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较容易接受和实施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上。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呢?笔者认为课前十分钟的说话训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岑颖智 《现代妇女》2014,(7):314-314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一门集新闻学、写作学等课程于一体的课程,在以往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对新闻写作固定模式的一种培养,但是新闻写作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文学创作,从根本上来说对作者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对新闻学知识的掌握,更是对作者的文学修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新闻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文学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个很有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旁而已,你还是用喊的,难道不能小声说吗?为什么总是用喊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需要一个巧妙的角度,选择角度的目的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段落,要求作者用最简练生动的语言,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最主要的事实和最新鲜的状态,概括提示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本文重点以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为对象,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持新闻宣传正确的政治方向,用事实说话、传播正能量及新形势下该如何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笑话     
正提高积极性上班地点在城郊,为方便员工上下班,老板租了个班车。作为秘书的我有个疑问:"老板,你有没有搞错?我们有60名员工,而接送班车的座位才40个。"老板一脸肯定:"没错,只有这样,员工们才能提高上班的积极性。"用事实说话最近,老婆说闺蜜圈中流行"保鲜膜减肥法",她也准备尝试一下。正在一旁玩耍的儿子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