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产的原创性、涵盖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元典”,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体自身发展上的道德个人主义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华元典“人文性”的思考冯天瑜本文从比较文化学角度,讨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籍──《诗》、《书》、《札》、《易》、《春秋》、《老子》、《庄子》等元典的人文性。一、参照系;希伯莱元典和印度元典的“神文性”希伯莱元典《圣经》充满了对于彼岸世界的向往、追求... 相似文献
3.
冯天瑜先生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研讨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换的重要著作———《中华元典精神》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几年来好评不断。姜海先生的这篇迟到的评文(文见《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第3期)可谓独具特色。姜文称许了冯著对传统文化及其转换的理性态度后,对著中所论“元典”、“元典精神”及传统转换思路提出了质疑,从中不难窥见姜先生对冯著的揣摩之功及思维之勤。学术贵探讨,然而遗憾的是,姜先生在文中对困惑的表达,却令笔者更加困惑。为了祛除姜先生的困惑,笔者现就姜文发表一点拙见。一、角度的祛惑元典是“专制王权”的还是…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产的原创性、涵盖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元典",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体自身发展上的道德个人主义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论语》和《礼记》中蕴蓄着丰厚的中华道德思想,基于内容上原创性、涵盖面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元典"。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体自身发展上的道德个人主义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人文关怀精神。其巨大的影响力贯穿了中华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并具备其现代性转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一百多年来,“辗转反侧”,确乎已形成某种令人难堪的“传统”。杜维明先生称之“全盘西化和义和团心理恶性循环”而导致的“庸俗化、浮浅化和无思想性”,因而认同是“死认同”,创新基本上是“浮面现象”。董乐山先主亦有同感,他用“浮躁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三个词来描绘近代以来的中外文化之争,认为“从来没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检查一下自己和研究一下对方”。这样的定论不免使人气馁。但细细想来,虽难免有些“扩大化”,又并非全然无的放矢。近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五四”以来(包括“五 相似文献
7.
8.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近来又有人提出学术应按其自身规范操作,而不应受制于现实生活,甚至认为按人文精神治学与依科学精神求道自是二事,不能混一。但是,读了冯天瑜先生《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学术既能关注于现实问题,又能遵循学术规范;治学与求道不仅能够统一,而且能够结合得相当完美。 相似文献
9.
中华元典重史传统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诗》、《书》、《礼》、《易》、《春秋)等原创性典籍称之“中华元典”,试图探讨中华元典所包蕴的基本精神之一——迫先祖,重史范的传统。在中华元典系统中,其本根性不亚于“尊天”观念,而与人文传统密切相连的,是“敬祖”意识,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重史”传统。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构成中华元典精神的主动脉,显示了中国式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中国诗坛,感染了经典焦虑症。诗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新诗是否应该经典化?诗歌经典如何构建?围绕这些问题,本期笔谈刊发了吴思敬、王珂、张大为的文章,分别从新诗经典化的程度、评价,新诗是否应该适度经典化,当前诗歌创作中的问题与经典的反差,新诗在后经典时代如何构建经典等等问题展开论述,涉及到当前新诗经典问题研究的最前沿问题,有学术独创性,期待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季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5):98-100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 ,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正受到广泛担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及多层次表现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管理者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的意义与作用 企业是创造价值的地方,乃社会之本,财富之源。所以,搞好企业建设,提高企业效益 (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确立,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愈显重要。况且,同国外企业相比,由于我国开始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大多数企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研发能力很差,现代化管理水平更显低下。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不仅体现在纯操作层面的硬性管理的缺陷,比如企业的规章制度的不够完善,而且特别表现在以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思维方式,价值形态,话语特征等层面论述《新青年》的新文化元典精神。文章认为: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启蒙思想,人的发现的价值形态,开放语态以及矫枉过正策略的话语特征,构成《新青年》作为新文化元典的基本精神。文章进而分析了新文化元典精神对五四文学现代审美方式的影响。文章最后强调:《新青年》不是单一封闭式的、静态书斋型的纯学术理论,因此,当今学界不能简单地以某一后世学理概念和学术体式的范畴理路去“匡正”或“反思”,甚至“解构”《新青年》作为新文化元典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核,它通过铁人王进喜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完美人格而得到体现,使铁人精神闪烁着人格的光辉、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精神资源开发利用刍议O张泰富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们都十分关注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无不下功夫分析研究自身资源的优劣长短,作为制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然而,在这些分析研究中,有一种值得人们深思的现象。这就是研究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