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幸拜读《启源书杨怀中先生赞》书法长卷,爱不忍释,感叹良多,信手直书,以示贺忱。由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吴海鹰博士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的《启源书杨怀中先生赞》书法长卷(长50米)是一件以诗、书、印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40周年暨《回族研究》创刊10周年的鸿篇巨制。这件作品气势雄浑、真力弥漫、豪迈不羁、波澜壮阔,颇有江河一泻千里之势。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室主任谢启源研究员精心创作的。学术界、书法界、诗词界、宗教界的名家文怀沙先生、王学仲先生、欧阳中石先生、林松先生、林从龙先生等,都为这幅作品题…  相似文献   

2.
穆萨 《回族研究》2004,(4):52-53
作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2 5周年的庆典活动之一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承办的“当前回族学、伊斯兰教研究现状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2 1日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有来自我国北京、甘肃、江苏、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民族宗教工作者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共 7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始前 ,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观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回族书法家谢启源等先生书写的《硕公杨怀中赞歌》5 0米书法长卷。会后 ,来自日本的 3位学者在宁夏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吴廷富 《回族研究》2006,(2):119-120
新年伊始,我应邀参加“天水市首届回族书画展”,展出260多幅书画作品,可谓盛况空前。其间在老朋友吴钰先生陪同下观看了他用小楷写的《马元章道统论》24米长卷,内容丰富深刻,书法工整俊秀,是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的一幅好作品。他请我写个跋,我欣然接受。回兰后,查阅了我藏书中20  相似文献   

4.
在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界中,冯增烈(已故)、马通、杨怀中三位先生是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以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风格成为三座凸显的山峰.冯增烈先生以回族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新领域的研究著称;马通先生以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调查与研究著称;杨怀中先生以回族史研究和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著称.  相似文献   

5.
敏俊卿 《回族研究》2007,(1):134-138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1],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  相似文献   

6.
杨怀中先生是我国当代回族史研究的开拓者、推进者 ,当代回族文化建设的奉献者。作为回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 4 6年的著名学者 ,当代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生前曾经这样说过 :“杨怀中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 ,但在学术经历上已是一员老兵。 195 4年 ,他就从甘肃来信讨论回族史上的问题 ,这距今已有 30多年了。”这一评价 ,是对杨怀中先生一生在回族史领域勤耕不辍、成就卓著的真实写照。一、艰辛中好学上进杨怀中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回族史专家。现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 ,中国民族学类…  相似文献   

7.
杨怀中先生出生在甘肃,成名在宁夏,是我国回族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主编,是国内外著名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学者。现将吴廷富先生写的《启源书杨怀中先生赞》跋文刊发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洪洋副主席、杨怀中先生、马明达先生、谢启源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这里高朋满座,欢聚一堂,隆重庆贺杨怀中先生八十华诞。借此机会,我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向杨怀中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和深厚敬意!向各位来宾、专家学者,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杨怀中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资深回族学者。杨怀中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宁夏从事回族史、伊斯兰文化研究。70年代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先后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9.
从《回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分别读到杨志玖先生《回族杨姓来源述》及铁大君先生《建议重视对清代初期回族天文历法专家杨光先的研究》两文,深受教益。但对他们把杨氏称为“回族”,却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杨、铁两先生所称有一定的普遍性。杨光先是否为回族(或回教徒)的问题,是已往有关著述者熟视、可却从未有人提出并予以讨论,解决的一桩公案。现在,笔者正式提出这一问题,写出初步考察结果,希望能借着《回族研究》这块圣洁的学术园地,以求教于杨、铁两先生及所有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们。 杨光先为回族(或回教徒)一说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清初。其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先教会、后教外,初主者极少且含糊其  相似文献   

10.
冯增烈先生与回族学研究丁克家1996年2月22日,是回族同胞传统的喜庆日子──开斋节第二天。冯增烈先生就在这天安祥地归真,为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划上了句号。在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界,提到冯增烈先生,大家对他的学识和风骨,肃然而生敬佩之情。尽管冯先生是...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是20世纪中国史和中国民族史领域久负盛名的回族学者。先生在长达60年学术生涯中,始终为做好回族史研究而探索。首次明确回族史研究价值取向、研究目标及指导理论;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需要具备广阔视野,主张加强回族研究机构间配合,学术交流形式灵活化、常态化,制定长期规划及基金设置,拓展研究领域等;在回族史料如何收集、收集哪些材料,材料形式、分类与处理,研究人才培养标准、条件、修养及基本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特别注重学风问题,强调实事求是学风和科学态度,反对感情用事。这些对新时期做好回族史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回族史学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明龙先生于1999年10月24日,在出席中国南方回族古籍整理第四次协作会议期间,因心脏病发作,归真(逝世)。此文为马明龙先生的遗作,本刊特发,以示对马明龙先生关心回族研究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丁雪梅 《回族研究》2000,(3):100-104
一、回族历史积累40年终成四册书──回忆白寿彝先生主编《回族人物志》/杨怀中//回族研究,第1期4页民族理论与民族史理论的辩证法──重读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吴怀祺//回族研究,第1期18页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王伏平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49页略论新石黑山派早期发展史(16-18世纪)/韩中义/po北史地,第1期6页白寿彝先生关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李松茂//回族研究,第3期25页试析乾隆朝关涉回族的特别法令/李丕棋入回族研究,第2期16页雍、乾时期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李丕棋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14.
李华 《回族研究》2011,(2):124-129
白寿彝先生曾称赞过"杨怀中先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时间较早,成果也最突出。"适逢《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它从一株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绿荫葱郁的大树,倾注着作者、编辑们和关爱者们的心血,尤其是主编杨怀中先生,更是兢兢业  相似文献   

15.
马寿千、赵宏庆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1997年岁末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寿千是我国资深的回族史学者,在回族学术界深孚众望;赵宏庆是资深编辑,主持的《宁夏社会科学》“回族在祖国各地”栏目产生广泛影响。二位先生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有历...  相似文献   

16.
马文仕先生,字级三,回族,甘肃化平(今宁夏泾源县)人。生于1884年农历六月十六,1961年12月30日病逝,享年77岁。马文仕是清末、民国年间至解放后,呼和浩特市回族中屈指可数的学者和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在呼和浩特市回族的历史文化,社会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正如多年研究呼和浩特市地方历史的专家、内蒙古文史馆刘映元先生在其著述中指出的:“马文仕先生是清末民初到解放,呼市回族中第一个有学问的人。” 马文仕的父亲马俊,是清朝年间的举人,原系陕西大荔县人,后至宁夏泾源,最后迁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当地兴办私塾,成为“呼市地区开拓回族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马通先生是我国当代伊斯兰教史、回族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是我国苏菲派研究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也是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和奉献者.我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白寿彝(1909-2000)先生曾评价他所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时说"有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对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了60年的著名学者--马通先生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掷地有声的肯定.因此,有必要追述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杨怀中先生、尊敬的<回族研究>各位同仁: 欣闻<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作为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一名年轻学者,我从贵刊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回族研究>编辑部: 值<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之际,本人谨以"<回族研究>之友"的名义向你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本人以"<回族研究>之友"自命,完全事出有因,因为早在1979年(即<回族研究>创刊前12年),本人已与贵刊创始人杨怀中先生互为知音.当时怀中先生虽年逾"不惑",但他仍血气方刚.  相似文献   

20.
许宪隆 《回族研究》2007,(3):100-102
十月金秋,我们迎来了答振益先生的七十华诞。作为先生的一位老学生,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先生的学术生涯和杰出成就。纵观其49年来的学术成果,不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回族研究领域的发展来看,还是从我校回族研究专业的发展和延续来看,先生都无愧于被余振贵先生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