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变迁,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从一而终是大多数人的职业生存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国人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而彻底的改变。下海、自主择业、竞聘上岗、下岗失业、裁员跳槽等一系列原来为人们所陌生的现象纷纷出现,带来了人们职业心理、职业行为模式以及职业身份的变化,从而也催动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扩招、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求职心理。因此,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一)内在因素1.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势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和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从考试热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明大学生重视现…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迈向 2 1世纪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模式的改变以及多种经济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社会资源分配体系的重组。这种社会资源的占有、分配以及分配关系的变动 ,不仅引发了社会成员间原有利益格局的重大变革 ,而且导致了整个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要揭示和把握这一变迁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从人们的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着手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一、中国城市居民的职业评价职业声望作为工业化社会核心价值的一种反映 ,一直被社会学家广泛使用 ,以从…  相似文献   

4.
正当人们对白领、蓝领、粉领和金领这些新造词眼津津乐道之际,“领族”又诞生了新成员——“灰领”,2003年岁末,这一全新的职业理念旋风般登陆上海滩,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择业观念的思考,更是带动了全社会对“灰领”这一人才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大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迅速唤起了大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致使不少学生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就业互动过程中无所适从,在职业定向、定位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困惑时则呈现出不同的择业心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渐打破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和地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多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人口开始迁移和流动,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开始全方位地在物质和文化方面进一步交流和融合.本文通过了解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朝鲜族人口迁移变化的分析,发现目前大量的朝鲜族剩余劳动力逐渐由乡村流向城镇,由小城镇流向大中城市,由国内流向国外,从事经商和劳务工作,这也是朝鲜族人口流动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基本载体.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提高我国小城镇土地集体利用水平,进行了相应对策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林 《城市观察》2016,(4):39-50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渐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梯度推进,小城镇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但当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给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浙北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的新市镇进行实地调查,梳理了新市镇人口集聚的历程并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对新市镇人口集聚能力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小城镇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文化特色、体制创新、社会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市镇未来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程运昌 《职业》2012,(11):107
从事职业教育以来,笔者发现,技校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择业意识从被动趋向主动,开始将人生理想与职业生活联系在一起,开始从个人特点出发来考虑与职业的匹配;政治意识淡化,经济意识增强,多元化成就价值取向增强,求财意识强化等等。技校  相似文献   

10.
马思萌 《职业》2015,(10):78-7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只有通过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互动过程中提高适应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随着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职业学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职  相似文献   

11.
就业指导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帮助个人了解职业状况,走上职业道路,以及过好职业生活的各种措施的总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技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择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结构、偏移增长、圈层结构以及不均衡特征等四个层面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人口自然增长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探析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老龄化程度较严重且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学历结构要优于全国其他地区;(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偏移增长量呈现上升趋势,并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人口空间圈层体系结构,但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房价水平、环境质量和就业率是影响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变量。  相似文献   

13.
刘晗 《职业》2009,(28)
60年,中国的职场变化在京城四世同堂这个大家族中得以验证. 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就业问题几乎不会给人们带来烦恼,人们天经地义地享受国家"统包统配"按人头分配工作的"铁饭碗"福利.记者了解到,"刘"家"70"前出生的人几乎都沐浴到了国家"统包统配"工作的阳光,像高宜正老师从事的幼师教育、刘振铎夫妇的地质学专业都是由国家分配的工作,而且都是一辈子扎根于所做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黄玉捷 《科学发展》2013,(12):103-108
特大型城市面临着城区创新和人口发展的双重挑战。城区创新发展与原有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而人口因素是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等3个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只有将人口与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梳理城区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将人口发展寓于城区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当中,才能有效地推动城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兴伟 《职业》2008,(14):33
教育学生如何选择要从事的职业、如何对待已从事的职业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职业出现,人才流动机会增加,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择业机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把握好机会对学生进行从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孔瑾 《职业》2012,(16):128-129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失业人员骤增.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景秋  童佳瑾  王垒 《职业》2002,(11):38-40
在现今求职的人群中,有三类最主要的也是很有特色的群体。由于他们不同的背景和所面对的问题,其职业选择和相应的咨询指导也就有所不同。这三类群体分别是: 1.应届毕业生。这类择业者即将跨出校门,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对社会充满好奇,却不十分了解如何涉足。 2.参加工作1~2年的年轻人。这类择业者离开学校不久,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职业进行了初步探索后,产生了新的需求,激发起更换工作甚至更换职业的想法。 3.工作年限较长的从业人员。这类择业者已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工作技能上也越来越不具备特殊的优势产生了职业危机感,并开始厌倦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希望换工作,但又患得患失。  相似文献   

19.
高军 《职业时空》2005,(16):44-45
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因此,职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浮浅趋于深刻、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学校应把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从而归纳其特点,帮助学生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引导,以达到大学教育、大学生择业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小城镇总体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晏群 《城市》2003,(4):17-20
一、我国小城镇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本文所称“小城镇”主要指建制镇(含县城镇)。2000年我国有建制镇近2万个,其中县城镇1586个。从全国小城镇的整体分析,我国小城镇的特点是:数量上东多西少,数量增长速度上东快西慢,平均规模上东大西小、南北接近,分布上东密西疏、南密北疏。一般而言,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建设质量好于内陆地区小城镇。这种状况是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密度的差异密切相关的,也是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极大,因此即使同在一个地带内(东部或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