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本面对西部大自然歌唱着西部氛围、呼唤着开拓者悲壮浩歌的“西部诗群”的诗人们,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们注视着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开始将审美视野从自然现实转向内在心理与文化哲学的层面,转向对精神危机和新的生存困境的表现,对生命哲学和自然哲学的思考,从而显示了西部诗歌的发展演变和向诗坛主流的趋同态势。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坛引人注目是西部诗群。它植根于旷远深厚的民族历史、苍茫辽阔的地域文化和超常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现实土壤,以着力表现"西部氛围"、"西部意识"和"呼唤浩歌"为其美学追求,成为众多诗歌流派中最有当代中国特色和生命力的诗歌流派,其创作堪称中国西部文学乃至80-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精神和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末激越动荡的文化背景下,西部诗群的诗歌精神和格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诗人已从开拓者之歌和西部氛围的歌唱,转向了对精神危机、生存困境和生命意识的表现,将审美视野深入到内在心理和文化哲学的层面--表现了与整个90年代中国诗坛主流倾向的趋同态势.但依然还有不满于平庸,而坚持西部意识、人生理想和悲壮情怀的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西部诗群的分化与重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本文将对其分化与重组的情况作一大致的勾勒.  相似文献   

4.
西部诗歌以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观为诗情触发点,以现代意识审视我们民族生存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斗争,具有昂扬、激越的雄性精神.它通过自强不息的硬汉子形象和雄性意象展现出的雄性精神不仅是西部坚挺的雄性气质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是一块遥远而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神话般广袤、苍凉的土地上,沙漠与绿洲,古道与新城,清真寺的冷月与拓荒者的热血,崇高与卑微,封闭与开放,落后与创新,富饶与贫脊,粗犷与细腻,阳刚与阴柔,都以自己特有的,神奇的存在方式相互抗争着,排斥着,影响着和融合着。而那些“吐纳雄风豪气的西部歌者,正是从这些对象上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触发了压抑不住的激情,写出了一首首回肠荡气的诗篇”。显然,西部这块土地正以它特有的气质和氛围造就着中国当代诗坛一批才华横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也波及西部民族地区这片古老的土地。西部在与东部的反复碰撞、交往和比较中,才逐渐看清了自己的位置。在强烈的反差下,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紊乱,要么对东部盲目模仿,出现“经济过热”;要么消极观望,手足无措,西部开发的理论准备也明显不足。总之面对外界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关系到我国在本世纪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人才 ,他们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综合才能、又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弘扬“红岩精神”有助于培养西部地区青年人才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奋发有为的精神 ;有利于开发大西部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弘扬“红岩精神”,要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与青年人才的特点 ,这样才会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构成了新生代导演电影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现象。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既是新生代导演自我突破的一次“群体实践”,同时也是新生代导演视野不断走向开阔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创作历程见证了新生代导演一路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9.
以“西部大开发法”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是可行的。立法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以理论创新促开发,确立“西部未开土地开发所有权”,以调动开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间(民族)艺术直接表达着这片土地上人们最传统、最原生态、最真实的审美趣味、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面貌、生存方式包括个体幻想与冲动集中具象生动的反映.没有了民间(民族)艺术的繁荣,意味着本土文化话语权和自信心的丧失.西部民间(民族)艺术要有紧迫感、危机意识,勇于面对时代挑战,通过积极争取政府扶助,高校及科研院所支持,强化精品意识,推进产业融合,顺应产业化浪潮,发展壮大,为西部民间(民族)鲜活生动的原生态表达方式创造艺术与精神家园的高地.  相似文献   

11.
孙犁作品独有的精神与艺术特质在于 :始终执著于对民族精神、灵魂、人格、道德的发现和对生活自身的诗意、温情的赞美。他以自己的创作构筑起了一块终生守望的至善至美的“精神田园” ,并在这块“田园”上寄托着他的理想与希冀 ,以及他对于中国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与生存状态的诗意想象。  相似文献   

12.
《三星草》的作者们采用十四行诗体 ,绝非仅是对一种西方诗体式的接受和移植 ,而是用这种体式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 :个人的生命体验 ,个体自我个性的张扬。与此同时 ,还蕴蓄着浓烈的将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融会贯通的意向 ,并具有一种超越意识 ,诗人们亦因之创获了哲人质素。但他们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的个人的情感世界。抒写这个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方方面面 ,成为诗集的另一重要内容。此外 ,诗人们真实地以这种汉式十四行记录了他们进行诗创造的种种体会与思考 ,因而使得《三星草》又含有诗体诗论的强烈色彩。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思想品质、行为能力和实践活动三方面的统一;先进性是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学习型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搞好党性分析,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建立长效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潮汕文化深层次底蕴的潮人文化心态异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儒文化的濡染浸润,呈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与祖先崇拜、尊儒重礼、好中庸、追求精细技巧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经商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冒险开拓、崇尚奢华、团结互助等特征。传统儒文化与重商观念存在对立,但也有融合,儒文化对潮人的经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形式、民族精神与跨文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从语言表证形式和民族精神的角度即一个民族认识世界和人自身的价值观引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对之进行论证。在翻译过程中,虽然语言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其表达的内容却是始终以形异、易而传承一致的深层精神。很多情况下,尽管译者在考虑到语言形式体系如喻体、压韵等修辞表证的差异以及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能力时,不得不通过有度改变意象或表证来达到更好地传播文化的效果,但我们必须具有形式与内容是互为的认识观照,使我们的跨文化翻译表证建构在理性的认知基石上。  相似文献   

16.
自由精神洋溢在鲁迅《摩罗诗力说》的字里行间,并以鲁迅式的独特阐释给人们以重要启示。针对中国缺乏自由精神的病状,鲁迅开出了药方:建立自由意识,争取自由权利,在斗争而非逃避妥协中保障强化自由。同时,鲁迅立足社会,从文学的感化作用提出自由精神的实现途径。鲁迅对于自由精神的推崇和追求超越了时代局限,对我们今天依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小说世界.在优美动人的语言和貌似繁复零乱的叙事的掩盖下,莫里森的小说世界借以打动读者的本质内容还是对人的悲剧处境和寻求自我的努力的描写.她从摹写同胞们的悲剧生态入手来反思历史,揭露历史的残酷和不合理,然后又走入现实,在宿命论和神秘力量之外发现本民族新的生存内涵和生存意义.由于这一点既与悲剧文学传统息息相关又和现代文化大背景所体现的迷茫和探索的主题相契合,所以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悲剧精神,达到了艺术幻想和哲学思辨融于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强"论,是其学说中十分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人们以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和执着、勇敢的进取精神,投入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里,充分发挥其智慧与潜能;并籍此不断丰富、完善自身,深入、全面地展示其主体能动性,达到个人实现与社会整体目标的统一.墨子的"强"论,不仅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实践运动,也有着广泛而显著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