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选择、打造和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经济,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是构成国家和省级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首要任务。各个县域经济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因地制宜最重要。如法库县统筹分析其地区优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选择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新途径,实现了法库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茂名的县域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然而也正是这些潜在优势依然是制约茂名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性问题。如何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进而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是茂名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当前,茂名市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问题,就是在战略上做重大调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是山西省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依托性的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聚类分析后归纳出三种具体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农副产品基地型、工业产品配套型和多层次城郊服务型,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客观实际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县域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充分认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 ,合理进行辽宁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 ,加快辽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发展特色经济 ,不仅是增强辽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为此 ,要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促进县域经济走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强  胡仪元 《学术论坛》2012,35(9):123-125,147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匮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等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县域财政机制增强县域财力,制定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则是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从莱西市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托区域优势,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搭建发展平台,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化软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与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培育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由此集聚农村资源及形成区域经济优势,并在协调、配合核心区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以及带动周边边缘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曲阜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发挥名城优势,把文化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从粗放式发展转到精细化、可持续发展上来,通过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城建带动,推动产业高端化、城市生态宜居化,明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战略转型和长远发展,强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全力推动县城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总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中小企业在各种模式的县域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县域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促进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县域农业产业化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加以解决 ,笔者提出了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 ,努力培育主导产业 ;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 ,扶持、发展、状大龙头企业 ,增强对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 ;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性、有序性 ;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和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 ,搞好社会化服务等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亚核心"发展规律,即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域中心镇为依托,建立次级核心,通过极化作用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通常,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其具体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二是通过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县临时参议会或正式参议会逐步建立,在旧有体制中如何生存与发展是县参议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县参议会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积极履行政府圈定的议决权和询问权;2.多次交涉试图建立常驻机关;3.各方联系着力提升自身地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县参议会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民意机关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县衙是传统中国地方行政展开的基础与重要空间,与县政建设及地方民生之关系密不可分.以苏州府为中心的吴中地区,在明清两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州县行政既很成熟,又较复杂.本文以县衙的考察为中心,扼要地分析了其内部建构与外在表征在明清两代的若干变化侧面,进而论述县衙与地方社会的内在关联,以及在当世民众心目中的感觉与评判,并藉此透视州县行政与社会关系的地区差异和时代变迁,从而对帝国后期的州县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评判.  相似文献   

15.
被邓小平誉为“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20多年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到1998年底,乡镇企业已超过2000万家,从业人员1.25亿人,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 60. 8%,国内生产总值的 27.9%,工业增加值的 46. 3%,财政收入的近 27%,出口创汇的近 40%,农民收入的 31. 8%,都来自乡镇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 30%。 江苏,特别江苏南部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至1…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拉美国家现代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对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步研究,对“拉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发展模式转换的‘钟摆现象’”、“工业进程的大反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化”、“政治现代化的曲折经历”等重要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如果过分依赖于指标体系去判断问题,很可能会使研究工作陷入某种误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国情等背景下进行的,从这些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即便是客观的、严谨的,也不可能为当代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现成的现代化道路,拉美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应当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朱朝辉 《齐鲁学刊》2008,(2):147-150
胡风文艺思想中存在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与理想主义倾向,这两种倾向的交融化合,使胡风文艺思想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异质性"。深入研究胡风文艺思想的这两种倾向,将有利于我们借鉴、运用其文艺理论的合理内核,更好地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使各县(市)明确自身在全省的相对位次。文章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为切入点,探讨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高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造成我国FDI技术溢出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金融压制以及地方政府在吸引FDI方面的恶性竞争等.为此,我国应适时对"以市场换技术"战略进行微调,通过加大研发和教育投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扶持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用市场竞争迫使跨国公司对我国进行有效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20.
魏光奇 《河北学刊》2005,25(6):143-149
清代前期,统治者通过兴大狱、禁止士绅干预、介入地方政治等措施抑制"绅权".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实行地方自治,新旧士绅通过担任(州)县、乡镇和村庄各种自治组织的首领人员而结成公共权力网络,实现了组织化.在此过程中,士绅们除了在各种自治性组织机构中行使职权外,往往还以"绅董"的身份和资格组织起来,筹备自治机构选举,推举地方公益机关首领,参议和处置区内治安事务,议决地方财政措施,甚至行使全县的议政和行政权.于是,"绅权"在地方社会中便成为了国家组织之外的另一极社会权力."绅权"同"官权"、同民众权益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地方自治制度的实行之所以导致劣绅的活跃和"绅权"的恶性膨胀,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传统性和士绅势力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