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是北京月坛街道二社区二居委的一个老党员,我想夸夸我们的居委会。我退休有十多年了,因为自己是党员,回到家里就自觉协助楼里组织做一些公益事情。这样时间一长,居委会就将我列入了积极分子行列里了。那时候居委会的几位主任都已年过半百,文化也不高,但他们凭着一股子革命热情,吃苦耐劳,挣钱不多,管事不少。因此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也给下届领导班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北京市对社区居委会进行改革,居委会的领导班子要年轻化、知识化。当时我真的很担心,年轻人谁愿意接这个受累不讨好的工作呢?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我的担心是多… 相似文献
2.
白运来经理原来在运城地区建筑工程总公司影剧院任职,他不仅出色地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时刻把离退休职工放在心上,他尊敬、关心老同志,在离退休职工中已传为佳话。 在影剧院工作期间,每逢元旦、春节和老年节,白经理都要把离退休老同志请来,欢聚一堂,汇报工作,征求意见,有时还给大家赠送纪念品。去年春节还专门邮购了《老年人纪念册》,发放后深受老同志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我受我县6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的委托,夸夸我们的贴心人。说起老干部局来,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班子是硬的,人马是齐的,工作是实的,活动是丰富多采的,服务是到家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忻州市群众艺术馆,是一个编制25人、实有26人的文化事业单位。单位不大,可历年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就有10人。这些人退下来以后,除了党员一年一两次党员会议和每月领离退休费时能会会面,相互问候几句以外(也有让别人代领或开会缺席者,彼此连面也见不上的),很少有相聚的机会。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忻州地区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经理王熙同志,自1996年元月到任以来,一直很重视老干部工作,被广大老干部称为贴心人。 他对老干部感情深,在工作中对老干部态度诚恳、语言朴实、接待热情、对提出的问题,能办的事及时予以解 相似文献
6.
“老干部局是老干部之家”,这是忻州市忻府区老干部对区委老干部局发自内心的赞誉。许多年以来,区委老干部局坚持心为老干部所想,事为老干部所谋,千方百计、尽职尽责,以“娘家人”的情怀为老干部服务。忻府区委老干部局多年来一直将全方位、实实在在地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 相似文献
7.
国营大众机械厂为了更好地为离休干部和“老兵工”服务,于2004年3月专门成立了“离休办公室”。担任主任的郭革婷同志是一位年轻人,但她对老干部工作责任心很强。她以身作则,尊老敬老,时时处处为老干部着想。郭主任上任伊始,就协调厂里各方面关系,先后为老干部建立了阅览室、台 相似文献
8.
正"老头子,下午你去把卫生间里拖把池上的水龙头弄弄,好像有点漏水。"老妈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爸吩咐道。"我是搞消防的,水电我也不太懂。"老爸回答道。"别谦虚了!谁都知道你是我们家的万能维修工,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让帮俊给你做下手。"老妈这么一夸赞,老爸便起身去杂物间拿工具了。我笑着朝老妈竖起了大拇指,她轻声地说:"你爸这人让他干 相似文献
9.
蒙城县乐土镇邮电局有个被群众誉为“绿色模范”的邮递员,他,就是卢前进。卢前进是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别瞧他年纪轻轻,可他却打破了过去那种:“嘴上没毛,做事不牢”的陈陋习俗。多年来,他为群众经办的各种信函,包裹等从未出现半点差错,使群众满意。单就投递《专业户》杂志来说,卢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在宁波,是一座美丽又繁华的海滨城市。
那里有酸甜可口的杨梅,有皮薄肉嫩的水蜜桃,还有咬一口满嘴喷香的汤圆。 相似文献
12.
提起亲家母李月萍,我总忍不住要夸她几句,她在嫁闺女一事上,打破了农村大要彩礼的旧风陋俗,让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3.
一不小心人就老了:以前管售货员叫阿姨,如今售货员咱叫哥叫姐。做买卖称呼人是学问:叫小姐被人恼,叫大姐太乡土,人家不抱小孩不穿孕妇装,也不敢叫大嫂。于是,叫姐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叫刘麦儿,75岁,老伴比我小两岁。37岁的那年,我收养了因父母离婚出生不到8个月无人抚养的女孩,给她起名叫刘乃香。我家很穷苦,雇不起奶妈,老伴只好用小米加工做成米糊糊喂她,就这样把乃香养大成人,并一直供养乃香高中毕业。后因车祸,乃香没有考上大学,便到本村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乃香18岁那年,她后嫁到太原的生母多次来信叫乃香去太原走一趟,乃香在太原住了几天。据乃香回来说,生母劝她去太原找个对象,并给她安排上个工作,免得在山村里一辈子受罪。乃香回答:“你生下我不到8个月,就丢下我不管,我父母把我抚养… 相似文献
15.
提起我的儿媳陈淑敏来,不由得让我这位年迈之人百感交集,伸出大拇指来称颂。淑敏在县卫生局工作,前年我老伴病逝后,我的情绪一度极其低落,一连几日不思饮食。淑敏注意到了我的悲痛和孤寂,她生怕我将来生活上受苦,主动动员一家三口,搬过来和我住到了一起。两年来,我不愁吃,不愁穿,冷暖有人照应,衣服、被褥有人给洗,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使我这个孤寡老人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淑敏待我胜过亲爹,在日常生活中,她既热情又细心。为了给我增加营养,她不仅订了牛奶,还经常买些我爱吃的水果、零食让我享用。每天早晨一大早,她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的居民小区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居民选举中产生,却没有“官衔”;他们什么事都管却不拿薪水,居民有困难,他们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居民有问题,他们第一个帮忙解决,居民有矛盾,他们第一时间介入并进行调解——他们被小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楼栋长。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伴叫杨玉芳,今年72岁高龄,我比她大两岁。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为人正直,与邻居和睦相处,做事通情达理,人人见了都说老伴是个好人。我离休后,为了在有生之年,再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村中心墙壁上,办起了一块黑板报。自从办报以来,老伴为我的这份工作费心操劳,经常提醒我写黑板报,更换版面内容。至今出了60期,内容方方面面,有党的政策、老年法规、尊老爱幼,也有种植业、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通过一系列宣传,对村里各种工作起着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在种植养殖业方面,去年全村一次栽枣树15万株… 相似文献
18.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母亲是我最亲爱的人,但对我而言,除了慈母之外,姐姐就是我最亲的、最敬的人。我和姐姐,并非一母同胞,然而20余年来,她在我身上却倾注了许多心血,她对我的爱就像母亲那样的深沉、真挚。 相似文献
19.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清)郑板桥故事先从“爱心姐姐之家”讲起。桓仁县东关小学是一所合并了六个农村小学的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他们吃住在学校。 相似文献
20.
姐大我10岁。姐16岁那年,正是她该上高中的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娘的生命,父亲也在一次煤窑的塌方中,瘸了双腿,瘫在床上。从此,姐担起了一家三口生活的重任。父亲长年躺在病床上,看着姐小小年纪为了生计在棉纺厂做工却又无可奈何。那时,姐是棉纺厂最年轻的纺织工。有好几次,我发现她看着同龄的女孩子们进出县城那所本该她也一同进去的高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