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独特的教育遗产,它历时千余载,制度完备,成就辉煌,影响深远。循历史的脉络,书院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力量,与当代大学教育有许多共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书院教育至今仍然存在一些有生命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它的办学特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与训育相结合、学识渊博的师资队伍、自然优美的办学环境等方面对中国当代高校,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书院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个优良传统无论是对我国教育史和教育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均有借鉴意义。文章从研究性学习角度对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古代书院教育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借鉴。本文通过对书院教育一些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关于高校道德品质教育、学术风气、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书院发展的顶峰时期,宋代书院教学至今依旧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学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填鸭式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产生了重学习,轻德育、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文章以宋代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在了解书院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宋代这些书院的教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大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6.
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书院是与欧洲大学几乎同时出现和繁荣的高等教育形式,二者都对此前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与挑战,但二者后来的命运迥然相异,书院一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最终沦落;欧洲中世纪大学却做出了革命性贡献。书院的沦落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管理模式、组织机制、运行体系、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剖析,深刻阐释了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精髓,为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书院制改革与探索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院精神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界定了书院精神的内涵,然后从自主精神、平等精神、兼容并蓄精神和践履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书院精神的特征。作者认为,对中国书院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批判地继承,实为当今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9.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在其发展的末期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17世纪后期的启蒙教育家颜元,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一种习行经济的书院教育,并对书院的治学内容、培养目标、为学方法进行了一番改造,其事物之学的学说体系对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从教育对象和教育人员管理、教学组织形式、德育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整理研究陕西书院的历史概貌与区域特征,采用历史考证、统计与分析等方法,研究认为:陕西自唐代以后日渐沦为全国书院发展落后区域,多灾多难的社会环境、日益衰弱的经济基础、教育之传统与思想文化之保守等是陕西书院发展历史的最主要背景。作为人文荟萃之地的陕西书院,在陕西学术、教育、文化史上的历史留痕是不可忽视的,而关学与实学的标举发扬是陕西书院划在中国书院史上的最亮痕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北书院制度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藏书刻书制度、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书院制度在清末遭到两次断裂,在民国时期又有复出,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遭到断裂,1984年再次复出。在这断裂与复出之中,表明了官学私学两条腿走路的必要性,教育渐进变革的必要性与教育多元化办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日本书院”的教育特征,无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学习,是为了教育,认为藩校、乡校、塾、诗子屋等近代化教育前人机构为书院,简素书院即为现代书院教育,并概述了日本近代化后的书院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显现了它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抗战时期出现的高校内迁,是中国在高校分布上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改变了战前高校东多西少的局面,对战后中国高校地域分布的均衡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高校内迁对当前中国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高等农业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与趋势 ,以及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要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 :⑴转变思想观念 ,落实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⑵向非农方向延伸 ,向综合性发展 ;⑶农科教相结合 ,产学研一体化 ;⑷优化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⑸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途径、方法 ,使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西南汉学书院及其文化传播是促进晚近时期“中国”认同的重要力量和方式。就媒介意义来看,汉学书院依托家族和师生关系网络,将其文化渗透到西南各地,催生出基于大一统认知的地域性学术形态;就心理层面来看,汉学书院历史叙事和祭祀之中文翁、尹珍作为符号人物的出现,引领了西南知识精英的文化寻根思潮,标志着西南地方认同意识的觉醒;就实践表现来看,汉学书院的师生高举“中体西用”“通经致用”的理论,积极投身到维持中国政治独立和文化保存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侯外庐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从翻译《资本论》入手转而进行思想史研究的独特学术路径,不仅奠定了"侯外庐学派"的理论特色,也发前人所未发,得出了一系列对中国古代社会特点极具启发性的认识。外庐先生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怀融入学术研究,他对封建社会"异端"思想、早期启蒙思想、宋明理学的研究,都表现了这一特色。外庐先生是史学家,也是教育家,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侯外庐学派"后继有人,不断发扬光大。发掘上述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特征,便可发现外庐先生学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