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利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某校大学生作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存在偏差,主导性的应对方式也有错位.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并非都是积极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关注和研究大学生的心态问题,要培养大学生基于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要形成以行动为主导的应对方式,要建立起积极心态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76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应对"、"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2)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3)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非常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初入职场者在工作中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情况,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论:大学生初入职场者在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他们在应对方式中各因子的倾向性顺序可表示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谦卑行为对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的影响,并探索课堂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采用表达谦卑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课堂积极表达量表对8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谦卑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课堂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谦卑行为与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教师谦卑行为能通过提升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提升其课堂积极表达行为。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影响大学生创新的因素及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文章采用问卷对重庆大学2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和感知的教师创新支持都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对困难的应对方式基本积极。大学生在4个问卷上的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好地预测创新动机,教师创新支持和应对方式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起到了中介作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有社会和个人2方面的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要增强女性对自身性别的信心,健全法规以应对就业歧视,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培训和咨询;要学会正确归因,积极进取,努力拓展职业领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SC 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来自江西与安徽的450名高复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高复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且存在性别差异;高复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常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SCL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因子呈弱相关;消极应对与SCL总分和其它九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高复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高复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发展。采用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提出应对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对3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科目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表现显著性差异,理科显著高于文科;不同年级之问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建议,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目标、成败观、积极归因方式等多个维度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以期能够寻求一条适合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为其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659名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女大学生(P<0.05)。②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这三种消极应付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问题解决维度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因子存在负相关(P<0.05)。③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间存在一定关系,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山东省4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运用应对方式问卷、集体效能问卷以及SCL-90心理症状量表施测,研究集体效能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男生与女生SCL-90总分,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在合理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与文科生在心理健康、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2)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负相关。(3)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升集体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采用“合理化”、“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注意避免自责,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和《运动员COPE量表》对CUBA比赛的11个女子篮球队伍中的133人进行问卷调查,探索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压力的来源,以及调控压力的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在压力来源上主要在认知维度和情绪维度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压力的应对方式主要在逃避和宗教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建议建立清晰的学习过程,合理地解决身体、思想和情绪的问题,同时应该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尊结构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者,采用问卷和实验法探讨了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大学生群体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之间存在低相关性;外显自尊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因素存在相关性;内隐自尊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等结果.并得出:"结果"支持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为相对独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显著加大,人际交往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性别、专业等角度更细致地分析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同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其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  相似文献   

18.
为描述西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和群际差异,采用张文新修订的挪威心理学家Olweus的儿童欺凌问卷测验工具, 借鉴校园欺凌调查工具,从欺凌对象、欺凌方式、应对方式3个方面对陕西省两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欺凌对象具有同辈关系差、社会排斥高、人际求助意识弱的基本特征;校园欺凌应对方式具有旁观型多,干预型少的特征。欺凌行为应对方式的学段差异:小学阶段学生相比初中应对方式干预型多,小学多肢体欺凌,初中关系欺凌增多;欺凌方式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肢体攻击型欺凌行为;女生更倾向于关系欺凌。可测到显著的分类变量差异:欺凌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欺凌对象存在就读方式差异;应对方式存在就读方式、年级差异。应结合学生群际特征差异,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现象,针对寄宿生的群体特征,采取反制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体现课程教育的德育功能,营造消弭欺凌行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清华大学白羽等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正相关。自责、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