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文学教育改革可以采取文学学科单设或文学教材单独编写,遵循文学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的方法。为此,必须改变教材的编写方式;改进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曾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过文学的特征:文学要用形象思维;一切文学都是宣传,但不是一切宣传都是文学;文学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应批评文学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瞿秋白的观点说明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各有特色,有的是父子相传,有的是夫妻互动,有的是兄弟合作;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仅有两人;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国朝鲜族文学的性质时,所持的立足点、观念和视角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说来,大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观点:朝鲜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种,这是以国籍为观察文学的表征;是朝鲜半岛文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民族血缘关系、文化传统为观察文学的标志;它兼有中国大陆成份和朝鲜半岛成份,此为所谓“二重性”;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是某一外国文学的附庸;是“移民”文学,并非独具风姿的民族文学。朝鲜族文学是极富民族精神、气魄和人性美、人情美、人道美的自律性的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5.
“认识世界有两双眼睛,一双是科学的眼睛,一双是文学的眼睛。”这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科学与文学既统一又对证,科学创造多姿的物质世界,文学建构丰富的精神家园;科学需要理性的探究,文学需要情感的积淀;科学让战争更加残酷,而文学一直呼唤和平;科学有时伤害解剖生命,而文学一直在呵护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了解文学的转型;帮助我们熟悉一批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家、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新旧文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演变,并且可以突破一元论历史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7.
我们秉持人性的、审美的、历史的三条原则,编写出这部新文学史.上编分五大板块,分别是“五四”文学、左翼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和台湾文学.“五四”文学的主要代表为周氏兄弟,他们承接晚清而有发展和变异;左翼文学的主体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茅盾代表了其成就和不足;国统区文学主要包括京派和海派,他们显示出“文学的启蒙”的实绩;延安文学不同于左翼文学,主要是“讲话”以后日益成型的以政治为导向的一种体制化文学;台湾文学是国统区文学在台湾的延续,并在新的条件下产生裂变,后果之一就是离散写作现象.总之,百年新文学表现为文学与现实牵连不断的一场跋涉,更是以“人”为最高目标和最后归依的美学升华之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相似的文学现象:许多朝代新建后常经历50年到100年左右的文学沉寂阶段才迎来文学的繁荣;各朝立国初期文学功能常囿于单一模式,歌功颂德成为文学主调;必经革新力量的推动,才展现文学发展的新局面.透过这些相似点可得到几点规律性认识:文学片面地维系于直接的功利观念,艺术规律受到抑制,将阻遏文学的兴盛;大学繁荣离不开对文学审美特征的把握.而审美理想的成熟与广泛认同,是文学繁荣的必备条件;文学发展历程盛衰相生,衰而启盛,盛中含衰,衰而求变,变复启盛。这种发展轨迹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持点是对道德的关注。五四时期文学的道德关注主要体现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全盘否定;救亡时期文学弘扬了民族优良道德;新中国成立后,对无产阶级革命道德的弘扬和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倡扬成为文学的主流;新时期文学的道德关注既体现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又体现为对多元文化碰撞中现代道德的探索和建构;后新时期文学则出现了躲避崇高、道德保守主义、世纪末情绪和寻找精神家园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南朝文学盛于北朝的重要原因至少有五:(1)中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2)南北朝文学基础不同;(3)南北朝社会条件存在差异;(4)南朝统治者更为提倡 文学创作;(5)南北朝文学集团影响有差。总之,原因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权主义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把中国的女性文学和已有定论的英国女权主义文学(及其女性文学)作划阶段对比、比较,提出三个观点:1.女权主义文学应按照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女权主义文学和文化女权主义文学;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政治女权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又产生了文化女权主义文学;3.“女性主义”是个语焉不详的名称,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从意识形态中心退居边缘,是文学在更为本真意义上的复归,文学能够在更为现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谓“文学危机”说,来源于对文学复归本位现象和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是一种对文学的误解;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必然现象,它能使我们理清文学、作家的一些基本含义和关系,把握时机,促进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新的视角即20世纪中国历史主题与文学思潮衍变为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寻求中国20世纪文学的宏观规律。作者认为文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一世纪后半期——历史的跌落与传统文学走向没落;第一个30年——革命的主题扩展与文学的自觉认同;第二个30年——革命主题的变调与文学的被迫极端化;第三个30年——经济主题的膨胀与文学的失落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性质、状况并不是仅将文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客体就能彰朗的。如果将文学作为一种言说的话语来看,则文学包含:一、本文内部与本文相互关系的对话;二、本文创作与接受上的对话;三、本文历史语境的对话效应;四、本文与文化审美图式的对话。文学就是在此诸种对话关系中显示出它的存在,我们也必须在这诸种对话关系中才能深刻地认识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为被传播对象而被传播,以及文学作为传播手段而传播其他社会意识。从发生顺序看,文学传播是源于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作家在思想深处从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作为文学活动的主体存在并充分发挥能动性。这样,就传播主体而言,作家就首先成为文学传播的主体。发展到后来,作家这种原创文学的传播主体逐渐表现出团体化倾向;另方面,文学传播还包括已经存在的文学的传播,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看,这类文学传播的主体主要有乐府及其嬗变的机构,即那些以学术或其他传播方式进行文学传播的组织机构或机关,如历代史馆、书院、书坊等。文学传播主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因存在状态不同而有性质差异;文学传播主体具有不同影响力;文学传播主体所利用的媒体影响传播力度;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西方文学与哲学关系中凸显的现象;哲学对文学的冲击;文学对哲理的探求拈出来略加分析,着力强调哲学的魅力,认为:在特定的层面上,盎然的文学生机有赖于哲学养料的滋润;而哲学养料的滋润又归结于其自身是否拥有不断追寻科学品性、个性色彩的动态张力的强旺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学新编》一书,(1)突破了传统教材以西方文学为中心的观念,勾勒出了一幅世界文学的总体画面;(2)“厚今薄古”,注重20世纪文学的介绍研究;(3)编排体例上点面结合,重点突出;(4)内容分析时,视野广阔,理论性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作家作品的意义及影响,使全书具有理论深度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学自觉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这两个必要条件;文学在古希腊和实用的“技术”没什么区别,古希腊还没有发展出非实用的审美的文学观念,古希腊文学从根本上没有体现出“文的自觉”;古希腊神话、史诗、悲喜剧、抒情诗等文学样式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既未体现出“人的自觉”,也未显示出“文的自觉”;古希腊文学具有明显的非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唐初史家在上溯“文”的本源时,一、别为两派,二、强调文当有质,并将质的范围拓宽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对于文学本身,既重视其政教功用,又把“文”看作为质的自然表现;在对待六朝文学的态度上,分为三派,而各派均能以文学的眼光观照文学;在当代文学的建设问题上,主张质文并重。结论:唐初史家的文学思想,给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有着许多指向文学实践的生长点,因此,它在唐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德广,男,湖北省钟祥市人,1953年生;1987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