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清代八旗制度的全面实施,大批赫哲人被编入八旗,成为披甲旗丁。出于强化清王朝统治的政治需要,清政府相继把赫哲旗丁由三江流域迁往北京、盛京、齐齐哈尔、黑河、珲春等地驻防,致使清代赫哲人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三江流域。康熙五十三年,赫哲人以旗丁身份首次迁入珲春。乾隆至同治年间,又有一定数量的赫哲人迁入该地。到清末,珲春赫哲人已达1682人,成为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3.
《钦定石峰堡纪略》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史料。纪昀等编纂,凡二十卷。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肃中部爆发了四五领导的回民起义,清政府出兵镇压。事后,纪昀等奉敕将有关平定这次起义的皇帝谕令及大臣奏稿,按成文次序编排成书,因回民起义军以石峰堡为根据地,故以名书...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清代乾隆朝,在黔东南、川西、湘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屯。驻兵设屯,战守结合,并将当地各族民户按军屯体制编管。在四川,还将屯区周围土司归屯管理。这使康熙雍正以来改土归流政策产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仅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改土归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喀尔喀左右翼在顺治八年(1651年)第一次遣台吉到北京进贡白驼一匹、白马八匹,确立了九白年贡关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部归顺清朝。清廷允许政教大首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车臣汗每年冬季遣使进京年贡九白,以尽臣子职责,并未编入蒙古王公年班或喇嘛年班,既尊重他们在喀尔喀部的传统地位,又有强化管理之意。清廷在贡道、贡品、筵宴、朝礼、赏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伊犁地区在我国的西北边陲。清代的伊犁地区,北为巴尔喀什湖,西为楚河、塔拉斯河流域,“东与乌鲁木齐所属精河接界,东北与塔尔巴哈台所属阿鲁沁达兰卡伦接界,南与阿克苏所属噶克察哈尔海台接界,东西一千五百余里,南北一千一百余里。”①乾隆年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即在伊犁大兴屯田,为开发我国西北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7.
试论清代盟旗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清代最高统治者经几代时间才完全征服蒙古地区。在漫长的征服过程中,清朝统治者们逐渐认识到征服和驾驭蒙古,对于他们的统治及其政权巩固的重要性,并在总结历代王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宗教文化等,掺合满族统治者的统治办法,制订了一系列统治蒙古地区的政策和制度,诸如实行联姻,驾而驭之;大兴黄教,因俗而治;封赐爵位,使之臣服;诸多禁令,限而治之;设置盟旗,重分其力等等。这些政策和制度,环环相联,有如一张大网紧紧套住蒙古地区,达到有效驾驭和统治蒙古的政治目的,诚如清帝康熙所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巩固。”清朝历代帝王为统治蒙古地区用尽了心机,收到了历朝统治者想做而做不到的成效。本文论述的盟旗制是清政府统治蒙古地区各项制度的一环,从中也可以窥见其全貌。  相似文献   

8.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07,(2):165-166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赵云田点校大32开408页270千字平装定价: 21.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ISBN7- 80057-817-8责任编辑:季垣垣本书系“十五”国家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藏学出版社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之一。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在许多方面与印本《理藩院则例》不同,属于稿案本。共8册,不分卷,通过理藩院所辖录勋司、宾客司、柔远右司、理刑司等5个司属机构的职掌,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了清政府与蒙古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特别是清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的各项制度。记事起于清初,止于乾隆二十二年(1755)。另外抄本《理藩院则例》对准噶尔和中原地区的互市作了简要明晰的记述,并对清代内廷教养制度形成的原因、时间、具体执行情况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均有清楚的介绍。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般读者已经很难见到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所编《大清会典》中的理藩院资料。  相似文献   

9.
清代同治年间,我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回族人民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这次回民的反清运动持续了16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在近代回族斗争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西北回民反清起义这一历史课题,曾吸引了一些中外学者进行研究与探讨,发表了一些有关的论著,1988年台湾学海出版社出版的高文远所著《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运动》(以下简称《反清运动》)一书,就是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一历史课题研究中推出的一部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四月十八日,一千名锡伯族官兵和他们的四千多名眷属,齐集盛京(今沈阳)小西边门的锡伯家庙——太平寺前举行祭礼。他们将从这里出发,奉旨到新疆去长期戍边。锡伯族是鲜卑人的后裔,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清初和康熙年间,统治者深感兵力不足,曾将勇敢善战的锡伯族人先后编入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南迁齐齐哈尔、吉林、伯都纳(扶余)和北京、盛京等地驻防。这次乾隆允准伊犁将军的奏请,抽调他们去新疆加强防务,是锡伯族人历史上有名的西迁。这一千名锡伯官兵,分别来自辽河流域的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的《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选译了从康熙十年到三十一年间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档案目录。文书档案包括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部汗、台吉和喇嘛等与清朝往来的文书。原档案目录(蒙古文)只有发文和收文者,没有摘录事由,文章将其中与西藏历史相关的回鹘式蒙古、托忒文蒙古和满文档案文书摘编事由拟题,共编为196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部分盟市县旗名称拾趣刘如久刘绍晶图\巴义尔呼和浩特市: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阿拉坦汗建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明万历年间定名“归化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四年又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即新城),后将“归化”、“绥远”...  相似文献   

13.
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生态移民工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低谷里清代同治年间宁夏回族为反对地方政府执行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掀起了起义斗争。1871年起义最终失败,领导人马化龙被凌迟处死,青壮年被编入清军队伍中,开往甘肃、青海及河西走廊地区去镇压当地回族人民的起义斗争。金积堡城内遣出妇女1万多人,左宗棠批示:就地医治择配。战争环境中"就地医治"实是一句空话,而择配一事,实际是由陕北、陇东、贺兰山后各处汉族前来金积堡城下领取回族媳妇。  相似文献   

14.
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借鉴康熙朝遣官办理青海事务的基础上,于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设立了“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代表中央政权全面统管青海民族地区军政.其后随着青海社会的逐渐稳定,乾隆在雍正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的基础上对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管理建制多有调整,其间既有员额、人选、任期、养廉银等具体内容上的不断规范和充实,也有过两次临时裁撤西宁办事大臣的动摇决定;乾隆时期对西宁办事大臣建制的调整使西宁办事大臣建制渐趋完善,同时也折射出清廷对青海统治政策发生大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乌拉特部落归附后金(清前身),从呼伦贝尔草原迁徙到大兴安岭山阳的西拉木伦河北岸。顺治年间为了能够加强防守喀尔喀诸部以及卫拉特蒙古,进而可以保卫归化城,清朝政府将四子、乌拉特以及茂明安等阿鲁蒙古部落整体迁徙到阴山一带。自此,乌拉特部落从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西迁至黄河北岸、阴山南北,繁衍生息至今。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内地之关系,始于1408年明成祖(永乐)宣诏宗喀巴大师进京。宗喀巴上书辞谢未赴。1414年又诏,乃遣弟子释迦益西进京,成祖封之为西天佛子大国师。1416年释迦益西返藏,1434年再次进京,明宣宗加封为大慈法王。有清一代独尊格鲁派,雍正、乾隆均从章嘉国师学法。明代禁绝民间学习密教,清代虽于北京、承德广建雍和宫等寺庙,由格鲁派僧人主之,但亦仅流通于宫廷及统治集团上层,民间不预也。  相似文献   

17.
一明安图又叫明静庵,蒙古正白旗人,是二百年前我国的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测绘学家.他曾历任清代钦天监五官正、兵部郎中和钦天监监正等职务,并著有《割园密率捷法》等有名的数学著作,在我国科学史上有过重要贡献.明宏图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有清一代的鼎盛时期.这时的中国是一个疆域  相似文献   

18.
1989年,陈庆英与盂轲同志,在《西北民族研究》第一期发表了译文《佛教在蒙古地方的传播》,乃节译自固实噶居巴·洛桑泽培的《蒙古佛教史》一书.译文前面言:“另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外务省调查部曾出版过一本《蒙文(应为“古”)佛教史》的日译本,受到国内外蒙古史学界的重视,许多论著引用其中的内容.从引用的内容看,与本书基本相同.该书将作者署名为晋美南喀,此晋美南喀应即是拉卜楞寺的萨木察活佛.如前所述,正是他吩咐洛桑泽培写作《蒙文(应为“古”)佛教史》的.如果他自己写有《蒙古佛教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七世达赖喇嘛致三世察罕诺门汗文告和加盖的印章内容,探讨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解决达赖喇嘛辈次问题的过程和态度的转变,说明了清廷关于格桑嘉措到底是第六世还是第七世达赖喇嘛的认识上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藏文和汉文史料对该问题不同的记载及看法.此外,通过对该文告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到历辈察罕诺门汗的身世和七世达赖喇嘛赴察罕诺门汗府邸的时间,以及藏族传教人士到北方蒙古地区调解蒙古诸部间纠纷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清崇德、顺治年间科尔沁蒙古编旗时,其所属锡伯族也被编入科尔沁蒙古旗。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将科尔沁蒙古旗内的锡伯族全部抽出,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和乌拉(又称乌拉吉林或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三城,归黑龙江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管辖。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是锡伯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以后锡伯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搞清楚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有助于对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而且对清史和有关地方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史料,对这一历史事件试作论述,以共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