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时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所属区域环境中,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影响,地方居民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普遍存在认同危机的现象,文化认同危机严重影响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的建构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记忆场所理论视角,结合黄山市“保徽、建徽、改徽”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保徽”传承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建徽”创造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改徽”拓展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研究认为通过对地方文化记忆场所的传承、创造与拓展能够有效地唤起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记忆,强化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从而长效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10月23日至24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论坛围绕文化部批准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对策为中心,同时兼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主题,集中探讨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对徽州文化的保护,必须基于对徽州学中三个最基本概念的保护,即从法律的层面对徽州概念的保护、从历史的角度对徽州文化概念的保护,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徽州人概念的保护。而徽州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理念传承、物态保留、符号继承、方言工具四种基本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
2008年1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文化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表明徽州文化物态现存和活态现存的保护由一物一项目的保护,提升到对整个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徽州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对特色地域文化生态保护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徽州地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8,(3):23-23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说明中央对这一地区的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对徽州过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遗产项目之扩展,能使徽州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从而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延续性。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实赖民族文化的支撑。 发扬光大徽州文化,是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工作。 徽州古村“文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作用? 成于“儒”,败亦在“儒”,徽商兴衰史值得研究。 再读黄宾虹、叶显恩,仍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于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屯溪隆重举行前夕,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专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学术领域掘进的新探索,而且也是徽州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非遗文化生态链的概念 徽州自古是一个人文富集的地方,非遗文化十分繁荣,尤其是明清时达到巅峰,成为程朱理学最活跃的地方,号称“东南邹鲁”。文化传承或文明延续形成文脉。许多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传承永续,就在于有徽州的灵魂,徽州的精神,徽州的文脉。  相似文献   

12.
2010g元月29日,为隆重纪念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二周年,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组、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山市和谐文化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前端论坛”,在安徽黄山市屯溪举行。出席论坛的徽州本土徽州学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有:戴震研究会会长、汪华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黄山学院党委书记、徽州学专家汪良发;  相似文献   

13.
罗亚女 《南方论刊》2023,(4):87-89+98
城市乃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荟萃所在,是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蕴藏之所。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座城市调研,基本会强调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本文以“好心文化”传承为例,从“根”与“魂”分析“好心文化”培育根基,从“源”与“流”分析“好心文化”历史渊源,从“变”与“常”分析“好心文化”内涵要素,从“承”与“启”角度分析“好心文化”传承路径,以此探究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好心文化”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又集中、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山市时曾明确指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徽商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安徽省文海英副省长在2005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商论坛上把它的本质内涵概括为: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徽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它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浓缩了极其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对中华武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所谓徽文化,实质上是在这种刚柔文化一张一弛、相辅相承的互动中,构建起以和谐为秩序的辉煌。为弘扬徽州武术文化,下面仅对徽州武术文化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8月11日下午,市内徽学专家、学者、各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市政协会议室内,共同研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之计,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策。市政协主席张开南出席研讨会并强调,各级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做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徽学动态     
在“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校经过多年筹划建立的“徽州文书博物馆”今天正式开馆了!这是我校发挥地利优势、坚持突出特色办学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一件实事,徽州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