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回族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对以往的云南回族研究进行了回顾,展望了未来的云南回族研究工作。认为21世纪的云南回族研究,应根据云南回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作出全面、系统的研究。云南回族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来,云南回族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多种经营十分活跃;乡镇企业在许多地方迅猛崛起并占据了重要地位;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到20世纪末,尽管各地在发展中出现了较大差距,但全省回族经济总体上已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最初转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云南回族经济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开放搞活、多种经营、解放生产力、创办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发扬传统优势、建设新农村、向城市化迈进等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诸多奇迹,谱写了云南回族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云南回族经济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开放搞活、多种经营、解放生产力、创办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发扬传统优势、建设新农村、向城市化迈进等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诸多奇迹,谱写了云南回族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清醒地估价和正确认识云南回族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不足。云南回族的现状,在我国回族非自治地区中较有代表性。掌握云南回族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性,对制订这一地区回族发展战略,促进其更加健康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历史资料和历史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时期云南地区一些著名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印证中,云南回回穆斯林社团在历史进程中非常出色地将世界两大文明文化中的精华融为一体,在坚定地维护了伊斯兰教教义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吸纳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云南伊斯兰教在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对回族史、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且卓有成效。由云南省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先生提供的云南《清真铎报》1940年新2号和1944年新12号分别刊发的白寿彝先生《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的德化及武功》和《〈回教中学国文补充教材〉前记》两文,在以往研究中没有提到,本刊特此转发,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云南回族史研究的重点课题集中于杜文秀起义,即起义的历史背景、大理政权的建立和性质以及民族大联合与对外关系;赛典赤·赡思丁来华、历史功勋等及郑和家世、生平活动……。本文对云南回族历史人物杜文秀、赛典赤等人物的研究评价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回族马帮的组织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帮是一个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 ,肇始于古代云南边疆地区 ,流行于云南三迤各族群及毗邻的东南亚泰、缅、老、越各山地民族社会 ,以及中国西南的川、黔、桂、藏和印度、尼泊尔等的广阔区域里。云南有回、汉、白、彝、藏等 5个族群从事马帮营运活动 ,但以回族马帮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 ,对云南回族马帮的组织结构、地区分布、通商道路、营运货物等 ,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元代萨都刺《雁门集》中保存有数十首涉道诗,是萨都刺寻访江南道教的历史记录。萨都刺作为东来的回回人,注意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他足迹遍及江南道教名山宫观,与道门人士结为方外之友,这反映出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的沙乃元朝末帝顺帝的母舅,出于哈剌鲁部族。他以皇戚身份入仕,任职期间力图有所作为,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改革弊政,加上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最终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一生。 相似文献
14.
塔力甫江·吐尔逊艾力 《青海民族研究》2016,(2):199-202
历史文献中所遇到的札剌亦儿部是蒙古兴起以前以及在蒙古统治时期活跃于北方与西域的一支草原游牧部落.由于札剌亦儿族源的史料缺乏,而且有些历史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学者们的研究多趋于推理并各持己见.本文试图结合史籍记载和语言学方法,对札剌亦儿族源及其名称的词源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元史》和元人笔记《解醒语》的有关记载,从其所处历史环境、仕途沉浮及其与回回人、汉人的关系方面对元代回回丞相倒剌沙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试图反映元代色目人内部之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剌马丹墓碑的研究,有韩国顺天乡大学教授朴现圭《高丽伊斯兰教徒剌马丹》一文,陆芸《14世纪中国东南沿海伊斯兰墓碑石研究札记》中亦有部分记述,但都囿于文献之阙,仅就墓碑文字与其高丽穆斯林身份论述,未探讨墓主之伊斯兰教信仰由来、如何进入高丽及如何由高丽入元出仕等问题。虽然该碑缺乏具体史料,但通过其历史背景的探索予以佐证,将会更充分地了解并展现其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南半岛的泰国北部清迈、清莱等府 (省 ) ,生活着来自中国云南近万人口的回族穆斯林侨胞 ,当地泰族用北部泰语将他们称之为“秦霍人”。作为中国回族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派生族群 ,他们是明末清初以后 ,云南回族长期从事跨国长途马邦商贸活动、清末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的逃难、抗日战争和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等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该族群至少已存在了 2 0 0年以上 ,至今仍保持着鲜明的云南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属性、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汉语方言。笔者根据今夏亲临其地的田野调查资料 ,对该族群的移民简史、路线、原因、现状作了扼要介绍 ,是国内对该族群的一篇报告 ,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9.
李文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2)
满都赉阿哈剌忽是明朝中期蒙古鄂尔多斯部的重要首领,他出身于西方的卫拉特部落。正德年间,因反抗达延汘失败,他被迫和亦不剌一起进入西海。他在西海为蒙古开辟了新领地,为藏传佛教东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