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丽萍 《阴山学刊》2010,(5):100-102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建构起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潜在的才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充分展示其主体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从个体主体意识生成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主体性教育,有利于拓宽开展该项工作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视阈中的学生主体性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核心目标之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主动建构自身的行为,它通过知识对学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具有规训奴役和启蒙超越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实质上正是这两种作用相互博弈、相互斗争、此消彼长的过程.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理论、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影响、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制约因素、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途径几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建立在教育自立、教师自主和学生自由基础上的主体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原则就是道德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偏离了主体性原则,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坚持主体性原则,增强道德教育实效,要做到:逻辑起点和主线———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现实途径———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内容选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氛围保证———用交往重建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道德主体性涵义的界定,学校道德教育中问题的阐析,论述了学校德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核心,以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浅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现状 ,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及经济学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建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 ,并尝试提出建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史瑜 《阴山学刊》2003,16(6):105-109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弊端,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学生以自主性为主要特点的思想现状,因而显得滞后与失效。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征,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程、形式等方面介入主体性教育理念,从理论上探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以期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解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水平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情感投入等方面侧重分析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德勇 《理论界》2005,(3):135-135
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哲学常识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课的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应该注重增长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主体性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先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保障,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旨归。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构建"基于课程,面向全体,菜单导引,分段培养"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主体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实践过程,又是一个人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彰显和提升的过程。教育公平的主体包括理想主体和现实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教育公平的理想主体是自由自觉发展的人。教育公平的现实主体,无外乎教师和学生,学生是主体的重点,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是主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中,可以说,教育公平的实现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互为一体,教师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主体性,这就是师生双主体,二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受体的主体性:高校德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中,部分存在着把道德教育的内容当作一般知识去灌输,学生只是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的现象。把道德教育和现实世界人为地割裂开来,无视受教育个体的主体性特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教育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要着眼于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主体意识。主动性与参与性是主体性的重要特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期不懈、潜移默化地感染。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主体性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的关键。本文在主体性德育评价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和认知基础 ,在学生中开展树立学生形象的教育 ,并以此构建了主体性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方庭 《云梦学刊》2002,23(5):85-86
高校学生管理中 ,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管理的人本性和学生作为特殊的管理客体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在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决定了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所具的主体性。应当根据管理客体所具有的主体性的要求和特点 ,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有其相应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具有主体性。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主体间性需以教师主体性的提高为前提。从教育哲学角度探讨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确认自身的主体地位,缩短并协调外部规范角色与教师个性自我角色之间的差距和冲突,增加师生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最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6.
游永恒 《天府新论》2004,(4):141-141
由李培湘教授主编、李佳孝副教授任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是一部促进学生主体生成与发展的好书。这部著作是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九五”规划第二批重点课题“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的终结成果。《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深感研究者思维慎密,著作特色显著,思想超前,观点新颖。我略举几点,以概其余。1 提出了主体性活动教育理念。“所谓主体性活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德智体美等各类素质教育寓于其中,促进学生各类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主体生成,培养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旨在承认、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弘扬受教育者主体性 ,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主体性教育理念 ,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如何运用主体性教育 ,建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探寻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教育界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主体性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含义,探讨怎样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实施主体性教育,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以教师的“上无为”激发学生的“下有为”的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策略。其精神实质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其实施关键在于依托本体,高度自治。  相似文献   

20.
方相成 《兰州学刊》2003,(3):161-163
开展主体性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促进其自主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实施主体性教学应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活动性、民主性和结合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