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第909期《上海家庭报》,第13版右下角是著名歌星王菲的新居介绍,特别描绘了为两个孩子设计的童房和玻璃屋内供孩子戏水的游泳池。王菲宽舒的住房在人们的心目中会引起多少强烈的羡慕不得而知,但高品位的住房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追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关于居住的梦想从未停止,作为中国人的居住,历经了从农居,四合院,杂院(大院)、单位筒子楼、单元房、公寓、别墅的转换过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居住窘迫的苦涩、居住改善的喜悦以及居住宽敞的舒适的心路历程,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从墨子的话中也可感受到,“居”的问题已经被上升为人生大问题的高度,成了快乐和幸福的必要原则了。于是“住”是中国人一辈子的事业,这不仅仅因为住宅是生活要素中最昂贵的“大件”,还因为住宅和环境,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城市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城市社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新型的居住社区应运而生。城市社区是现代人生存活动最基本的空间,是城市的肌理,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80年代,城镇住宅现代化加速发展,集合住宅居住模式不断更迭,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中国现代居住模式的基础框架。为了究明20世纪80年代居民生活变化对住宅空间演变的影响,本文围绕卧室、厨卫、起居室三个代表性空间,梳理城镇集合住宅设计方案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同时横向对比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经济、观念变化,将住宅套型设计方案演变的内在原因归为户内人均居住面积、住宅商品化与大众居住观念三个因素。在大众生活方式快速改变的当下,本文关于20世纪80年代住宅套型演变过程的研究,将对中国城镇居民居住观念及住宅居住模式发展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间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 自那一天起,被解放了的四万万同胞,群情激昂,满怀热望地迎来了一个新时代。他们在如同一幅摊开的白色宣纸的国家里泼洒理想,建设国家。  相似文献   

5.
刚开通的武广高铁,广州和深圳便有“好事者”专门乘坐这趟列车北上到武昌,在武汉逛了一圈,饮了长江水,又吃了武昌鱼,到晚上七八点钟又优哉游哉地回到了广州。有记者问他们搭高铁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他们诙谐地说“呵,我们搭了一回‘铁的'”。这就给人们透出一个信息,高铁将要像半导体的产生改变世界那样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迄今对中国社会分层模式变迁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收入和职业流动的分析上。本文则关心在分层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住房。通过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数据中的城市住户的分析,我们得以了解不同职业阶层在住房产权、房屋面积和房屋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在2 0 0 0年,72 %的城市居民户拥有住房所有权,比1 990年的2 4%增加了48%。户主职业地位高的住户在产权拥有率、购买租赁比、购房能力(特别是购买新建商品房)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另一方面,自2 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住房面积和房屋质量有非常大的提高。管理精英和专业精英的家庭所拥有的住房往往面积更大、质量更好。这些发现说明,在成功的经济改革背后,社会分层机制既体现了制度跨越又保持了制度延续  相似文献   

7.
2009年的中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面对新的2010年,中国人有哪些期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于2009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开展了一项“2009年城市生活满意度”调查,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城市的幸福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中国居住生活。与他们自己国家的生活相比,住在中国是否更舒适、更有趣,开销低却过得奢侈?让我们看看他们到底怎么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情景交融的空间之美、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四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0.
赵英 《老年世界》2006,(6):32-32
孔英,生于1871年11月18日.家住广东省西北部山区怀集县红旗村。生育过3男3女。1993年10月.中国老龄委组织百岁寿星排座次时,已经122岁的孔英被授予“中国长寿王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4 世纪里,世界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当中国这头正在崛起的醒狮以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持续长达25年的时间来书写这段经济增长的奇迹时,世界正在以怎样的心态和眼光面对这场全球范围内的伟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我站在大铁门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或变换着我的开场白,就不信不能问开一家的门。我站在幽暗的灯光下,下班归家的男人女人,抖了抖雨伞或雨衣上的雨珠子,拿漠然、疑惑的眼光瞥了我一下,就匆匆走进楼道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老人天地》2013,(12):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全会关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其16项60条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回应了社会关切和民生期盼。决定指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蓝图已出,改革将如何改变老年人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4.
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艺术的发展,速写成为了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必学科目之一,它是每位画者修炼的基本功,也是画者对生活观察的一种方式和训练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速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为创作提供素材的最佳途径,也是决定独特风格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速写做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创作来表达。  相似文献   

15.
邵刚 《老年世界》2007,(16):38-39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年轻时体弱多病,多次因病休学,长期住院,曾经是个视药物为救星的人;后来,他认识到药物只能医病,不能强身,终于摸素和总结出一条“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注意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的养生之道。早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诗作,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又陆续出版诗集多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市民建言会上,有数十位市民代表联名提出:为缓解城市人口压力问题, 在北京周边建立老人宜居城市,让市内的老年人迁徙到那里去生活(《新京报》2005 年8月7日)。无独有偶,半年多前,由上海市妇联下属巾帼服务中心汇同崇明县促进妇女发展中心,联合策划并推出了一项上海市区老人到崇明农家寄养式养老的计划,可见探索都市养老新模式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0,(7):44-45
维也纳是生活质量排名最高的城市,苏黎世和日内瓦紧随其后,而温哥华和奥克兰共同位居第4位  相似文献   

18.
一念之差来中国 李敦白,1921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英文姓名是Sidney Rittenberg。他从小就“离经叛道”,常有出人意料的行为。17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当局的腐败,支持黑人的解放斗争。19岁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按照军队规定脱离美共。之后,军队派他去学习日文,准备将来做战地日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2,(8):21-21
上海市在浦东新区、长宁区、杨浦区、黄浦区开展了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试点,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城市物质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促进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支持中国模式存在的学者看来,过去30多年间,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奇迹就是称其为中国模式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特别是在人口30年增加了5亿的情况下,实现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