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异质性,以及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造成了许多正负效应。网络及其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带来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但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价值观产生倾斜,盲目地西化,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道德意识、伦理观念混乱等等。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原因,进而找出应对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取向及价值定位上分析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定位趋向于个性化,价值观表现为差异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通过加强道德的全方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使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和道德失控。网络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时代境遇,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为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价值判断模糊化、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割裂、理想信念淡薄、网络道德失范等不良倾向,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脱节,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的冲击以及不良网络文化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在教育目标、渠道、方式、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特点给大学生的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道德价值观冲突、道德自我约束能力下降、道德责任感缺失和情感冷漠、道德人格偏离。高校应该从培养网络道德自我教育意识、养成网络道德参与习惯、提高网络道德选择能力、激发网络道德情感和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性等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防止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8.
对“红色经典”改编热和网络“恶搞”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改编"红色经典"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从而赋予它"一个时代的新生命".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恶搞"红色经典影片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超越了文化和道德的底线,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定型的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基本价值倾向和褒贬态度,引导和制约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对全国高校206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整体良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公私观偏差、网络道德行为低于现实情境等问题.同时,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显著相关,呈现出“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路径.可以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优化政治价值取向,积极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特有的群体性致使高校网络舆情形成非常快速,而大学生不成熟的价值观易受他人影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主动地占领高校网络舆情新阵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现、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朱其春 《南都学坛》2009,29(2):121-123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他们政治意识形态、民族国家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进行建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网络价值观是网民基于自身需要对网络价值以及创造、享受网络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点、心理、行为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形态,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有其必然机理:大学生的数字化生存创造了网络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必然性;社会既存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体系向虚拟空间的渗透,为催生网络价值观提供了养料;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作为网络主体的信息获取、网络社交、个性自由需要,则是网络价值观生成的内在动力。正确把握并合理利用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机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网络恶搞流行现状及其管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奇特的网络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网络恶搞大致有五种典型类型,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夸张的发泄形式迎合了网络青年的心理需求,二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娱乐化的纵容以及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持为网络恶搞提供了孳生土壤。管制网络恶搞主要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维护基本的道德底线;二是如何界定网络恶搞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恶搞"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盛行于网络。网络恶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折射出青年学生价值观、法治观和文化观的迷失及缺位。对于不同的网络恶搞资源,我们如能加以正确引导、规范及利用,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构起到积极作用,比单纯地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批评更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肆意恶搞,我们应坚决予以反对,而对于幽默恶搞,可鉴别加以利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把"恶搞"转化为"善搞"。  相似文献   

15.
伴随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出现了诸如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言行缺乏约束力等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大学生的不成熟、现实社会的影响等有关。应加强互联网监管、发挥高校在大学生道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正确的社会引导以及强化家庭教育。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达到解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追求价值多元化趋势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实践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继承者,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面临的挑战在于多元化社会思潮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导致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淡化和社会认知错位,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应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取向和道德准则,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出彩机会的奋斗基石.  相似文献   

17.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9,29(4):105-106
在网络信息时代,当大学生面临着开放、虚拟、自由、交互、超时空的网络社会以及信息芜杂、道德观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网络文化,有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是不能自已。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抵御能力正在被弱化,道德主体正在沦为客体的工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其道德评价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决断力,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负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和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道德的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体系,它在传统道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文章首先由深刻论述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围绕这种价值观而存在的四种基 本关系,即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既而明确了 传统道德的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传统道德价值观在新时期的 体现,说明在社会实践中发扬这一价值观的必要性;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 向,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贯彻传统道德价值观,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目 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儒家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价值理想,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及和谐的处世观的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将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慎独”为切入点,阐述了“慎独”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深入探究其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普适价值,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