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经济宣传报道在电视传播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这既是国情国策的需要,也是广大百姓(受众)的需要.本文从传播学、电视传播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电视经济报道与受众心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搞好电视经济报道的方法及规律,以更好地达到电视经济宣传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外电视新闻的大家族中,调查性报道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同时又是最有难度的。对中美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两个典型栏目CBS《60分钟》和CCTV《新闻调查》,运用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两种研究方法,通过节目形态、节目运作、新闻理念、话语空间等各个方面的比较,找出差距,吸取精华;发现问题,揭示本质,进而构建符合国情的电视调查新闻理论,为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中的看点。完成采访报道,需要讲究一定策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采访策略主要有:一、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三、突发提问,出奇制胜;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中的看点.完成采访报道,需要讲究一定策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采访策略主要有:一、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三、突发提问,出奇制胜;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新闻内容范式与传播平台这两种生产要件的当下耦合,共同构成了电视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变革的内在动因。通过对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典型人物报道进行的框架还原及分析可见,普遍的形式常规、惯例的对象模板与可变的意义结构,成为了电视媒体回应上述变革要求的集中表达。同时也发现电视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变革,可从生产规程(内容制式与技术符号)的空间重置;人物图谱(时间与空间双重意义)的条带勾连;文本意义的事实隐喻(从新闻语义场映射至宣传语义场)等三种取径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首推以“透过现象说本质”的央视论坛。该栏目的开办为我国的电视加强新闻评论带了一个好头,对完善体制、扩大影响、提高我国电视在国际上的水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该栏目在栏目的定位,嘉宾的选择,话题、时间和地域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本文以栏目宗旨和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对该栏目2005年至2006年的一些节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意见和看法,以促进人们对中国电视评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有六大特点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和交互.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利用,国际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工具.人们不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客选择性强、查阅资料便捷性高、交互性好的优势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传媒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电视媒体涉及面广、技术含量少、成本相对低的优势也是网络所暂时不及的.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入手,对网络传播对电视业的巨大冲击、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及电视传播如何利用网络传播发展自己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笔者认为,互联网传播在给电视传播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给电视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传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努力发展自己,形成后发优势.如果策略、政策、引导、管理和经营得当,电视传媒完全可以借网络传播这个强大手段发展自己,挥洒自如地开创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是天生的发明家,有些人则可能需要很多次尝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电视真的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了电视,人们就可以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了解和享受外界发生的一切,难怪好多人都把电视当做消磨时光的首选。事实上,第一次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电视并不像今天一样无所不能,只是一个玩偶的头像。  相似文献   

9.
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来源倚重电视媒介以及村民会议传播,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媒介功能认知方面,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但认为大众传媒最大问题是“与自己距离太远”,加之“虚假新闻增多”等因素,导致其不太喜欢大众传媒。媒介对农民阶层的报道和关注不够,只有少数媒介关注“三农”。媒介需要多关注进城打工农民,重视对“三农”政策传播。农民期待发展农村电视和网络媒介,加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农村情况,持续报道农村社会问题,禁止虚假、空泛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0.
苏兰 《今日南国》2010,(9):43-43
世博会注定是这个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开幕以来,无论是参展客流量还是世界舆论报道都证明了世博会对于世界的强大吸引力。众所周知,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广电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扬长避短,优势整合,广电新闻创新要强调特色,创新形式,实现互动,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拒绝一厢情愿的宣传,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对电视新闻抱持具象性、可视性、趣味性的期待,于是,一个曾被媒体放在角落里的新闻元素—细节,重新彰显光辉。电视新闻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个电视人唯有在内容、声音和形式等各个层面都注意细节的锤炼,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5.
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和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清和谐的公共舆论环境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确分析广州公共舆论环境面临的挑战,积极构建能够畅通民主渠道、整合民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舆论场是意识形态激荡的主要场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舆论被嵌入作为整体社会力量的资本的运作规划,而资本天生逐利性背后的思维逻辑、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舆论走势,促发资本与舆论由应然状态下的互动转向实然状态下的博弈,解构并重塑了传统的传播格局。资本与舆论的博弈成为当前公共话语空间中的现实景观,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传播转型,更是推动舆论顺势识变、因势求变、乘势驭变的重要机遇。通过对个体间的博弈策略分析,构建博弈矩阵模型,从博弈论视角透视资本与舆论博弈的潜在风险:资本意志的渗透,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削弱;资本私利与公共利益对抗,导致媒介公共性异化;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合谋催生的泛娱乐化,导致公共理性隐匿。面对愈加智能化、隐蔽化的资本影响,需要规范资本准入体系,权衡舆论场资本布局;优化资本伦理秩序,创造抵制私利导向的舆论生态;深化技术善治,引导公众回归价值理性本真。这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在舆论场健康发展、成为舆论场的有益参与力量,是不断淬炼新时代的舆论张力,实现舆论对国家向心力、凝聚力、认同力正向构建及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效维护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依循。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在分析阻碍当前舆论监督的不健康因素,以拓展舆论监督空间,建构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的新平衡。文章首先陈述从三权分立到"第四权力"政治思潮的演革,分析美国历届总统使用大众传媒、应对舆论监督的经验教训,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于舆论监督的基本立场和当前的主要政策,指出并分析当前影响舆论监督的不健康因素,并对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加强对舆论监督的科学管理提出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建构的综合立体的时空细密地渗透在社会各方面,其对于触及社会敏感神经的医疗纠纷事件的新闻报道,在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报道误区.文章通过反思其中的道德失范问题,探寻主流媒体应有的价值高度,呼唤网络传播空间道德规范的建设,以提升医疗纠纷报道的正面效应,促进社会公共环境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