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世纪大学作为大学之源,以其独立于地区教会与世俗社会的特权与自由,使其形成了系统组织的学术社团形式。大学自由精神促成了古希腊文化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学术的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引领了社会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司法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种司法形态.这种司法形态因与外界完全隔绝而呈现出独特的伦理特质,这些特质的生成主要受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对这种伦理性特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层剖析与理性评判,对于当代中国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自然法是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近代自然法关注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相信人类理性可以设计正义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近代自然法的基本内容、话语结构的分析,探讨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现代立宪主义体现了在自然正义理念的理性指引下,打破旧有之不合理性的秩序,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权威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7.
通情达理可视为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精神逻辑。在“天—命—性—情—道—教”本体建构中,“性—情”通过通情达理贯通天道和人道:“通情”在己之好恶与他人好恶的理性沟通中形成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即“理”。“理”要获得现实性,又需要“达”的实践智慧。“达理”虽呈现为理性形式,但其实际展开中始终以理性和情感的互融为进路。由此,通情达理所展现的精神逻辑为:“理”从“情”出,“情”据“理”而通,“情”通则“理”得,“理”由“情”而“达”,并由此开辟了以克己、爱人和万物一体为核心的中国伦理精神传统。这一传统,为提升人性能力、培育向善的人性情感、促进内在道德与外在伦理有机统一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中的"自由之思想"既无意义也属多此一举。"自由之思想"不值得作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因为任何人的思想在消极意义上总是自由的;即使"自由之思想"是有意义的,也是多此一举,因为"自由之思想"完全可以从"独立之精神"推出。西方人所说的思想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和理性思考。在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之思想"实际上是"理性之思想"的别名,在接续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文化传统中,这是天经地义的。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际上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言论"或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只有通过逻辑和实证为基础的理性思想才可能是知识,具有力量,所以精神独立的前提是理性思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所谓知识只不过是各种主观意见的汇总,不具有独立性。精神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自主之精神"比"独立之精神"更好,所以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应该"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传统伦理规范的扬弃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规范是自由原则的体现,伦理规范的历史性、操作性和有限超越性;2.传 统继承与开拓中的两种倾向,传统伦理规范扬弃的成果.伦理实体是社会共体的灵魂;3.要全面、 辩证地把握人性,要深究主体性.要全面研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美国政治文化史学者费舍尔教授通过对自由一词的起源的梳理,探讨了西方自由的两个传统,即强调个人独立、互不隶属的地中海式自由(Liberty—as—separation),以及强调与生俱来的平等的、共同体内每个成员平等的北欧式自由(Freedom—as—belonging)。英美政治文化不仅在语言上继承了西方自由的两大基因,而且在其近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不时反映出两种自由传统的内在紧张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中州学刊》2014,(6)
中国情理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传统,不仅在于契合了中国血缘文化的文明路径,而且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建构了一套"伦理世界—道德世界—生活世界"内在有机统一的伦理精神体系,为中国人遭遇的生命困境提供了解释系统和超越之路:从血缘关系出发的"伦理世界"为生命的安顿提供了伦理支撑;以性情论为人性预设的"道德世界"为个体生命追求"乐"的精神境界提供了精神动力;情理精神在"生活世界"的渗透培育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宽和融通的中庸精神、以血缘亲情为源头的仁爱精神以及刚健进取、知足常乐并行的乐观精神。尽管中国情理精神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它所展现的契合人的生命生活的价值真理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理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在近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至产生了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等多种表现形式。到了现代,科学主义又以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形式出现。它不仅深深影响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且对许多后起的现代化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理性精神的新发展与人类自我认识的新境界──对西方传统人学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自我认识是随着人类理性的成熟而不断深化的。理性在人类自我认识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多重哲学内涵并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古希腊传统理性精神的形成深深影响了西方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由古希腊传统理性精神衍生出来的宗教理性、启蒙理性、技术理性和绝对精神,反映了西方从古典到近代人类自我认识演进的基本路向和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自我认识的不同特点。传统理性精神的充分发展为人类从整体上宏观地把握人类自身以及弘扬人的主体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传统理性特有的局限。从多层面、多角度对传统理性的批判和超越构成现代文化精神的主流,反映了人类自我认识已发展到新高度,具有了新特点,同时许多思潮又陷入另一种片面性。面对世纪之交,总结西方人类自我认识的艰难历程,以总体性的人为核心,扬弃各种片面性,形成健全理性,并实现健全理性与人学研究的统一,这是当代人类自我认识向纵深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现代性危机与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降,在西方政治哲学界普遍产生了“反理性”的思潮。对“理性”以及“形而上学”的系统反思,使思想家们看清了“现代性危机”的思想实质,同时,也认识到了由韦伯所阐释的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的局限性。为了挽救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更为了寻找自韦伯以来失去了的政治合法性的批判价值维度,罗尔斯将“公共理性”引入政治合法性领域,并试图以此作为解决西方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危机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试论青海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的高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其精神特质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民族文化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精神力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