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P10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最主要利益与土地密切相关。农民问题根本上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政策正确与否关系农民的根本利益,乃至整个农村的稳定。2008年9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和河南两农业大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2.
论邓演达农民土地理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发展、完善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理论;他的家庭及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他形成农民土地主张提供了原始的基础;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就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政治问题,形成自己的较为激进的农民土地理论;他受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这一影响在他的农民土地纲领中有所反映,但他并不完全同意太平天国的做法,而创造出一个没收与收买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他的视野范围内认真研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土地所有权形式。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是当前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的目标为改造小农经济,土地股权定价的依据为土地产权中的地租地价理论,在土地股份合作中应该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发挥国家的作用保障土地股份合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同的偏好,进而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土地占有权中的剩余控制权偏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收益权中的生产性收益权、保障性收益权、剩余收益权偏好会弱化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而流转性收益权则会增强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土地处分权中的转让权偏好会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而抵押权、继承权偏好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保障程度也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满足不同阶层农民异质化的制度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建党至上山前的乡村自治论为他同期的农民革命理论的一个建构部分。因此,他的这一乡村自治论有其产生和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其理论本身也有其特定的性质、内容和在农民革命中的地位。他的乡村自治论实际即是农民革命政权论,即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特别是农民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解决自身解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实现其彻底解放目标的根本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张闻天,在他坎坷不平的一生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分三个阶段回顾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及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研究及对富农政策问题的解决张闻天开始接触和研究农民土地问题,是从1933年1月他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开始的。当时,正是贯彻执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江汉论坛》2004,(10):48-50
建国以来,在我国农地权属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受损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国家征用、集体支配和土地关系立法的不完备。建立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在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同时,规范土地权属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法治精神的土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吴渭  刘永功 《兰州学刊》2015,(2):204-20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征收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近年来一些报道和研究来看"征地坑农"、农民作为被征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普遍存在。相对于强势的政府和开发商,农民在征迁中的谈判地位一直处于弱势,这种情况的背后与农民模糊的土地所有权有直接联系。本文所讨论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由于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产权权能的残缺而造成的农民的征迁谈判与利益博弈中的不公平待遇。土地市场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维护农民在土地征迁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征迁补偿收益从根本上要改进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他的正确领导,加速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经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毛泽东同志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特点的分析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上着手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当时的社会性质,作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过去三千年来的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存在着四个主要特点: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第二,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的土地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第三,地主贵族和皇帝不仅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和从事无偿劳役,用以养活国家官吏和镇压农民的军队;第四,保护封建  相似文献   

10.
一、邓演达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主张 邓演达长期从事军事斗争,他谈土地问题,是从1927年2月他为《汉口民国日报》写的代论《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这篇文章开始的。他这时开始注意土地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两湖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经过减租减息逐步提出了土地要求,国民革命要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必须逐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6年12月16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于1927年初传到了中国,这个决议明确主张解决土地问题,这对当时与共产国际有紧密联系的国共两党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在《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一文中,邓演达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1.
简论农地发展权在我国的创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发展权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土地的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当前,在我国的土地征用中,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权益被国家无偿占有。对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的剥夺是对农民集体人权的践踏.近年来,学术界对防止耕地非农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从理论上做了大量研究,但国内对农地发展权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农地发展权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定位,阐述了在我国创设农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体现了国家建设的逻辑.然而,在国家建设的逻辑中,土地政策更多地服务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从而可能忽略土地作为农民权利保障载体的属性,并造成农村土地政策变迁中的农民权利缺失.有效的土地政策取决于土地政策变迁、国家建设和农民权利保障的需要三者之间的契合程度,其关键在于寻求土地政策变迁、国家建设与农民权利保障三者之间的平衡.在农民土地权利缺失的背景下,寻求上述三者之间的平衡要求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倍加关注,我国经济和社会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对农民更加重要不可缺少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正规的、合理的征收农民土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城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并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经济作用。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有着重要且势不容缓的意义。从地权益现状着手,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城镇结合地域为切入点着手,分析并提出吉林省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何构建城镇化建设地区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机制,并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汪澎 《学术探索》2012,(7):123-125
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孙中山的农民土地思想,是研究孙中山农民土地思想的重要视角。档案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15.
范源是河南当代乡土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集《神农》中的作品可分为爱情、题咏、乡土三类。他的爱情诗清纯、热烈,题咏诗多用暗示象征,富于解读张力。他的乡土诗讴歌农村改革,礼赞土地和农民,揭示中原农民的深层心理意识,进行深入的乡土反思与批判,把河南当代乡土诗创作推向新的思想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6.
集体所有土地产权保护与征地痛苦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一项基础制度。我国土地制度的特征是城乡分割;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并存;政府的土地征收权是联系两种土地所有权的唯一纽带。土地征收的经济实质是用责任规则保护土地的所有权。我国的土地征收并不完全满足效率限制原则,即公共利益和合理补偿。征地痛苦指数可以用来反映土地征收中的效率扭曲程度和农民福利损失状况,我国目前的客观征地痛苦指数接近于1,反映出效率严重扭曲和农民福利严重受损。唯有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土地配置的效率要求,切实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丁帆是当代乡土小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领军人物。围绕乡土小说的学理与创作问题,他先后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批评领域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影响下,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乡土"的主体由"乡村"迁徙到了"都市"。面对题材、主题的大规模转移,他又敏锐地从史学高度提出了"乡土描写的转型"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上看,为"五四"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勾勒出一道分界线: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乡土小说主要体现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合一,之后的乡土小说则着重表达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微观上看,扩大了乡土小说的版图与表现疆域,在传统乡土小说人物画廊之外增添了一批游动在都市中的"新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农民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失土农民的生存权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目前我国失土农民安置和补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问题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问题 ,政府必须通盘考虑 ,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中有关征地补偿的规定 ,在实务中将土地利用、土地征用补偿、失土农民安置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盘活农村土地、增加农民收益、实现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重要途径.虽然理论界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探讨已经较为全面,但我国立法在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同时在具体规定上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禁止性行为,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承包人的意思依法自主流转,并进一步详细规范流转程序.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关系中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是农民和土地的分离,城市的资本和技术流向农村是资本、技术与土地的结合,这就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双向流动"。与双向流动相伴随的是"双重转变",即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转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转变有四种前景:一是让农民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农民将土地归还农村集体;三是实行土地私有化;四是实行土地国有化改革。较优的选择是实行土地国有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