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散文的主体性在郁达夫、林语堂的眼里是"个性"或"性灵",而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里则是与伦常日用密切关联的"俗"身。在散文中,她对日常生活审美性的把握,对冷暖人生的特别体悟,透出一股结结实实的生活气息。张爱玲的散文是关于生活真实和灵魂真实的记载,展示了多重文化角色冲突、挤兑中的张爱玲的复杂性。被"言说"的角色,反倒被生活的真实角色所消解——这是张爱玲散文创作给我们留下的复杂感喟。张爱玲在她的散文中宣泄其反叛情绪,而这种反叛锋芒莫不在现代和传统的对立中被耗散。接连不断的"思想出轨"和最终却还是回归到传统的悖性,构成了张爱玲悲剧的独特性。这也是张爱玲散文在与其小说对读中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石评梅在散文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进一步剖析了作为一个感性女作家 ,她散文中所展示的丰富醇美的情感世界 ,并由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而使她的散文呈现出清冷凄美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3.
至亲之人过早离世,影响着简女贞的生命观,在她的心中刻下一道伤痕,因此她的散文涂抹上浓重的宿命论色彩。简女贞散文中的童年、故乡、爱情是美好的,而她笔下的大都市却是颓废的,这体现她精神世界里的另一道伤痕———人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是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的作家,其散文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视角为中国散文界增添了一缕清新的空气。她的散文,注重表现心理健康,表现人格的健全发展,突出表现了她独有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止乎苍凉——论张爱玲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族传统中出走的张爱玲,高举起世俗的精神大旗以对抗现实的诸般不适、以显示自己的卓卓不凡。这种边缘的地位使她获得能同时窥探两个相对世界的视角,但又无法融入、超越任何一个世界。于是人生成了必然的痛苦和无奈,在她的人生视野里,婚姻情爱,是人与人互相厮杀的战场,个人的努力挣扎是命运重压之下的寂寂自杀。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她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自我的诠释凝筑成一片厚重的苍凉,这种悲剧意识因其缺乏切实的关爱与投入而只能止乎苍凉  相似文献   

6.
刘墉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兼画家,其潜心创作的励志、处世系列散文小品在大陆创造了发行销售量的奇迹,对读者心灵产生了积极影响.特殊的人生历练、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赋予了其散文小品文本特殊的意义.作为生活的思想者,其散文小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俗世界里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和对人类"爱"的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7.
“笔底波澜随老壮,晚情无限耀高丘”。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她生命的秋天,再一次地展示出她的创作才华。尤其是后期的散文创作,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出她丰厚扎实的创作功力。丁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邃的了解和认识。凭着她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诚,凭着一位老作家的远见卓识,使得她后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理想色彩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以喜写优,苦中求乐。丁玲后期散文的代表作《“牛棚”小品》,全篇以“窗后”窥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散文一反传统知识分子对脱俗的形而上的追求而走向世俗,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来肯定人生。同时,她为自己散文定下的审美高度又使她超越了对俗美层次的展示与认同,成为她与一般描写生活情趣、走向世俗的作家的根本分界。张爱玲的散文以其内容与艺术上的独特个性为现代散文吟唱了一首华美别致的乐章。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二十年代著名的小说家 ,但她的散文创作贯穿于她整个创作活动的始终 ,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她的散文具有真朴、自然、哀婉、悲切等风格特点 ,充满了人生飘零感和年华匆匆、岁月无情的感叹。一些散文又常能从身边琐事写起 ,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表达忧国忧民的意识 ,体现了作者的真诚、坦白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毛的经历是非常独特且富有传奇的,而她的散文作品则是她的生活的忠实再现。她爱弱者、爱亲人、爱荷西,至真至诚可谓撼天动地,她从台北到美国,再到撒哈拉,更是用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来讲述生命,以青春和生命的价值定格成了她的散文,她用文学扩展了她的生命,使她的生命美丽而永恒。  相似文献   

11.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回族作家阿慧以其细腻从容、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笔触,通过对家乡和回族生活的记忆,不仅营造了一种纯朴自然、清新生动的艺术意境,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格丰富了我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散在当代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20多年来,他不断扩展散的写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审美样式,表现出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总括而论,贾平凹的散可以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风情类、世相类、禅思类和化类,每一种类型都相对应地承载着他的身世,他对农乡、市井群类的感悟和对民族与人类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苏轼凤翔时期创作了30余篇散文,其中3篇杂记类散文的创作个性尤为明显。从这些散文中可以发现此一时期的苏轼,不但心系民生、心怀天下,而且已经有了对世事盛衰无常的认识和思考。这是苏轼思想形成、发展的起点,对中年苏轼的文学创作、思想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文兼擅的季娴是明末清初扬州地区的名门才女,一生丰富多彩而结局悲凉凄怆。其阐述佛理的"醒世之文"严密机智、神气秀朗,充满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其诗作蕴藉含蓄、摇曳多姿,却晕染着刻骨的寂寞与哀伤。季娴"秀擅闺中、风高林下",以卓越的才华挑战了彼时女子"锦泊米盐、才湮针线"的宿命,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营造出一片葳蕤华茂的女性风景。  相似文献   

16.
琦君思乡怀人散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琦君以其饱含深挚淳朴感情的笔触抒写了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从真、善、美的视角叙写了自己的童年生 活见闻,心怀深深的敬意追忆着对自己谆谆教诲的恩师。这些,把读者带入了她那透露着深沉亲情乡愁的思乡怀人散文 之中,使我们体味到美的情感,也是她的散文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自当代文学研究者重新开始研究一些曾经被历史尘封、淡漠的历史事件、作家、作品以来,梅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这些研究多偏重于她的小说,而于她的散文,很少有人关注。梅娘散文相较小说而言,确实算不上成就,但是也是颇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她的绿色主题所渗透出的悲悯之怀,她干净清泠的笔致,两种心情的双重笔调。  相似文献   

18.
李白创作和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是一种极其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受灵感的制约,它把人的生命意识充分地调动起来。李白作为一个生命意识特别强烈的作家,他的诗歌、散文和大赋,都从真实的生命里找到了无数激活灵感的机缘。他虽然身背文学沉重的十字架,并在死亡之约上画押,但却迎来了生命的永恒和青春。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的友情词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的满族贵族公子和一群年长的汉族落拓知识分子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应和与共鸣。它所包含的真挚情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友爱,中也可看出纳兰对世事的愤懑、清高孤傲以及软弱无力的劝慰方式,表达了纳兰对仕宦的厌倦以及佛道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矛盾,反映了纳兰一贯的创作心态:凄凉里的唯美情调。  相似文献   

20.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话语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扎西达娃笔下的马丽华的西藏,为人们进一步从认识上消弭边缘与中心化、地域与全球化的差距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