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交往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市场经济社会,作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系统或社会形态,其交往活动也应有独特的本质与地位。任何交往活动,都是从一定的前提出发,运用一定的手段,实现其目的的过程。至今为止,可以说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前提、目的和结果上都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市场经济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不在人自身…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本质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广义上的物质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自身增殖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本文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二是交往实践活动,它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直接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决定交往,它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又制约着生产,它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生产和交往的综合统一作用,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文着重对交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初步分析。在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野中的“交往”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春阳 《天府新论》2005,1(3):16-18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交往"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哲学上的"交往"概念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具有整合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建设性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也应该理性地分析和理解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交往·实践·交往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门科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交往”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一家学说把“交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钥匙。主体间的交往性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中的应有主义,它是与实践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对象化活动不可分离的一种基本特性,实  相似文献   

5.
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彼此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人们彼此间的交往。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并互换其活动,这才形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人类的实践不仅表现在能够能动地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生产活动,而且还表现在人们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交往本身也成为人类新的需要和能力的源泉。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各民族或国家间文明的借鉴、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文明成果在实践范围上的扩展。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体现了当代国际间的交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是以西藏古代人类的活动为基础,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西藏古代体育,逐步从生产劳动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用于训练武士、宗教祭祀、竞赛娱乐等,从而形成了颇具西藏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并延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论三种生产     
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又构成了人类三种生产,即物品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原则上是同构的,这种同构既表现为静态的横断面的一致,又表现为动态的发展过程的对应。其中,物品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对应尤为明显,这突出表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与知识生产和知识流通之间的对应关系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从生存论理解马克思关于交往的历史作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人是在和对象的双向敞开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这一展开过程表明,人作为现实的个人,就是他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二者构成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存在方式既是生产的,又是交往的。交往作为人的先天规定性,内在于人活动中,是人的生产及其一切活动的前提。有生产就有分工,分工使人的生产及其活动呈现出多样性。而交往使生产与分工获得现实性意义。马克思正是从生存论路向上,以生产为基础,以交往和分工为轴心,以人的发展为尺度,提出社会演进的三大形态理论的。  相似文献   

10.
论本文──读者的交流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本文──读者的交流与对话金元浦文学是一种社会交流(交往),是一种具有特定形态的人类列话方式。它是由人的存在状态确定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在历史中运作的语言活动方式,文学建立在主体间交往关系之上,是意义的交互理解行为,是双向互动基础上的共同...  相似文献   

11.
伦理实践:道德认识的逻辑中介和实践基础廖小平通过科学研%的抽象方法,我们可将人类认识活动按其对象区分为目然认识、社会认识和道德认识。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形式抽象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伦理实践。虽然人类的认识活动以人类实践活动的总和为基础,但具体而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韩小荣 《兰州学刊》2008,(11):48-5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交往实践便成为全球化的实践基础。人类交往实践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和客观性,而在于它与人的存在、发展和最终获得解放密切相关。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网络交往实践是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展现。在全球化条件下,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才能使交往实践活动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生产和交往是人存在的主要方式.因此,它必然要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和交往不断发展的线索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研究倾向于把人类社会生产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此来领会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交往不断扩大的今天,这似乎存在着不能让人释疑的地方.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实践批判,对他们的资本主义交往观进行必要的梳理,由此及彼,进一步探究生产和交往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生产和交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的方法和形式。从社会资源的分配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经济手段;从社会经济的运行角度来说,它又是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法和形式,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在前一段的讨论中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往互动实践的出场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路径与表现形态,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与历史演进的有序化、层级化特征。其中,作为网缘式的网络人际互动交往实践形态的出场,无疑是人类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形态的顶层制序,形塑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崭新格局。网络人际互动创制了人类交往实践新的技术规则与逻辑、新的人伦规则与逻辑、新的经济化规则与逻辑、新的网络习俗与逻辑。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着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型权力关系,建构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崭新的“意义—权力”场域。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常春  沈慧 《理论界》2003,(6):135-136
人类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扩张、信息经济的联网和生态环境的互动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在全球化环境下,学校德育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更新原有的德育方法,通过交往进行德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素质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一、对教育意义上交往的界定以及交往对德育的意义 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的活动。人类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的培育是实现法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市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 ,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成员在生产和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政治国家 ,是法产生的基础。现代法治的实现 ,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在我国 ,要积极推进法治的进程 ,就要积极加强市民社会的培育 ,促进市民社会的成长 ,以构建法治实现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全球化性质的问题,学界至今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笔者认为,新的全球化浪潮,在本质上并不专属于资本主义,更不专属于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类的普遍交往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进一步展开,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一、全球化的物质动因:生产社会化自20世纪后半叶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浪潮,绝非是自然界某种自在的“类”的聚合,而是人类社会中多极主体间交往实践关系的历史整合过程。这种整合无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辉 《人文杂志》2001,(6):34-40
社会评价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发生于人类物质生产、物质交往和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活动中.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有共同生活方式和共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评价的积淀,具体表现为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舆论;来源于非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集团或国家意志的观念表达形式,具体表现为直接支配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社会评价是同人们怎样生活、打算如何生活以及对什么是好生活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社会评价也是人们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和支配生活的一种权力.在社会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当代,是否拥有和使用社会评价的权力,更显重要.研究社会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