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推进的激进改革,用西方的片面"民主化"取代苏共传统的民主集中制,进而走上了"自由化"的不归路,将苏共和苏联引向了自杀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作为手段有着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将"公开性"和"民主化"推至了极端,将手段当作目标。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民主集中制的破坏,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最高领导岗位以来,苏联积极推行改革政策,而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领域的文学,在改革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活力。苏联领导对文学的作用极其重视,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的报告中谈到文学时指出:“不论是党,还是人民都不需要连篇累牍的官样文章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发掘,不需要看风使舵的事务主义。社会等待着作家的艺术发现和生活真实,它永远是真正艺术的本质所在。”关于文学批评,他说:“文艺批评应该摆脱破坏健康道德的温情和官官相护了,不要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六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第一集政治"改革"与多党制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共新一届最高领导人。他一上台即宣称要实行"加速"战略。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举措,不到两年,苏联经济便陷于困境,人民生活开始恶化。1988年6月,苏共中央决定"根本‘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1994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助手亚·尼·雅科夫列夫在回忆录中说:早在1985年12月,我就给戈尔巴乔夫写信,明确提出"民主化"就是要通过"公开性"等手段,结束苏共的"一党专制",在苏联实现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我"所讲的很多东西逐渐被采纳"。~①  相似文献   

7.
苏联从50年代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只是小改小革。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实行党政分开,完善党的领导从苏联的实际情况看,苏联社会的基层(工厂、企业、商店等)早已是党政分开,中层(州委、市委等)和上层(全联盟和各加盟共和国最高领导机关)党政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机构重叠,干部同时兼任党政职务的也较多,经常联合发布指令。针对长期以来存存的中上层党组织以党代政、党组织包办代替苏维埃工作的情况,苏提出要改善党对苏维埃的领导、党和苏维埃及其他国家机关要有明确的分工。苏共二十七大的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开始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迄今已近四年。近四年来,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与前任苏共领导人有明显的差异。从学术角度探索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是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戈尔巴乔夫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执政的。1.从世界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出现了以下六个发展趋势,它不能不影响戈尔巴乔夫对全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问题是现代政治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因严重忽视执政合法性问题带来的政治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丧失执政地位,直至垮台的重要诱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治合法性对执政党的重要作用,以此为依据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得出重要的历史启示,为我们党树立执政的合法性意识,践行合法性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新思维》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为解释苏联改革的内外政策而撰写的重要著作。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为世界所瞩目。各种评论、分析、估价、展望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国内外报刊上,苏联国内各阶层人民也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据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本书的宗旨是:不通过中间人,直接向全世界的公民谈谈我对毫无例外地涉及所有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本书对斯大林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政策,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196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重新作了评价。详细介绍了苏联当前改革的根源和实质、措施和步骤、问题和前景,强调了公开性及民主化的重要性,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诸如时代的性质和世界格局、战争与和平、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第三世界和亚非独立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苯书出版于1987年,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中译本由苏群译,198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约18.5万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衷,是指从1985年3月他上台执政到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它决定把改革的重点由经济转入政治,从此苏联的局面急转直下)召开这3年多的时间内,他本人搞改革的内心动机和真实目的。他本人搞改革的初衷与广大的苏共党员、...  相似文献   

12.
汤润千:《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执政6年9个月期间所有的经济改革方案之所以彻底失败是因为犯了六个战略性错误:(1)改革的第一阶段(1987年上半年以前)充满了马尼洛夫精神。所谓“加速战略”方针,思想上因循守旧,计划上充满空想;而叫得很响的“多一些社会主义”的口号,实则意味着对现存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多一些维护。(2)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开始的开足马力的政治改革,冲击了1987年中出台的、本来有可能导致苏联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的经济方案,把它弄得面目全非。(3)关于经济改革的基本路线,在两种主张…  相似文献   

13.
王金存 《中华魂》2008,(1):56-58
在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抛出了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纲领。正是这一纲领的贯彻实施,引发了社会动乱,使苏共和苏联双双走上了覆灭之路。戈氏的思想和路线给苏联人民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的灾难有目共睹,然而时过近20年的今天,我国一些人却重拾戈氏牙慧,提出中国要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主张的性质、动机乃至其可能的后果,有必要对戈氏当年这一政纲的来龙去脉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14.
"无冲突论"是苏共对苏联社会的判断。这种论断长期支配着苏联共产党,使苏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及时、成功的改革;不能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不能正确处理与兄弟党的关系,最终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加之,经济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匆匆提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问题,以及对商品经济给民族过程带米的消极作用缺乏清认识,使早已存在的民族问题日益激化,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07,(10)
来信刘书林老师:关于苏联解体的教训,现在社会上的说法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联解体不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改变党的性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导致的结果,而是苏联体制导致了丧权亡党,甚至说  相似文献   

17.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18.
必不可少的政治改革最近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下,苏联社会发生的变化,令西方人士也深感吃惊。人们注意到,在苏联,不但大众传播发生了变化,就是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市民的生活、特别是食品,日用品等生活物资不足,服务不良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从经济指标来看,也不顺利。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本人也直言不讳地承认了这一事实。他在苏共协商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我们必须承认经济状况变化迟缓,”“从一般消息资料的补充,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来讲,供给落后于居民购买力的增长,”“消费资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某种程度上说是戈尔巴乔夫倡导“公开性”、“全民党”和“多元化”执政的后果,是苏共70年执政路线反复调整,在政治制度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民主制”、“全民党”等急速扩大政治参与性政策的结果。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当制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倡导“公开性”、“民主性”和“多元化”同样可能导致组织的解体。  相似文献   

20.
试述抗战期间苏共和中共的关系王芳由于苏共在建立共产国际的过程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莫斯科又是共产国际执委会所在地,因此,苏共在共产国际内具有特殊地位和享有许多特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作为共产国际领导党以及苏联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