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宅书籍铺是南宋临安最重要的书坊之一,其刊刻的古籍世称书棚本,对于传播南宋江湖派诗人的作品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出版史和文化史上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陈宅书籍铺的主人陈起父子两代均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书坊的经营,对南宋时期的出版业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宅书籍铺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晁公武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目录学之双璧”,对后世影响极大。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达,雕版印刷的兴盛使书籍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官、私藏书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就为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是书目数量的繁富和叙录体例的完备。官修目录前后有十五种之多,私修者有书名可考的在  相似文献   

3.
考察整个中国传统文学史,即可发现其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盛大的发展,而到某一时期,其发展停滞,显示失去自己文学传统的现象,传统的丧失,自然带来创造和发展能力的丧失.据此如果将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转变为"近代"的时期为北宋末年(1126)前后,这时不但在文学,整个中国文化都开始变化.这变化从安史之乱开始发动,发动这变化的是当时中国周边异族的影响与压力.又南宋的新儒学也有反文学反文化的倾向,结果支持这种中国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藏书楼作为典藏古代文献的特定场所,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促进近代编辑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清藏书楼及其刊刻出版历史是最为活跃、最具个性的时期。此期形成众多著名出版中心及刻书业集散地,刻书内容包罗万象,精校精刻久负盛名;影刻技术使影印本成为重要版本类型,且活字、套版及版画印刷术都有长足进步,呈现出版技术多元化状态,对近代出版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清重视文化成果的典藏整理、编纂及出版,编辑出版业进入创作旺盛期,刊刻出版了量多质优的文化成果,可谓我国手工业印刷之集大成,对典籍保护与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藏书楼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对中国出版之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北宋国子监开始,历代对《太平御览》的刊刻都十分重视,先后有12种版本之多。但是,由于经历兵燹水厄,加之历代的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讹,所以每次刊刻,严谨的学者都要对它进行一番校勘。虽然至令没有对于《太平御览》校勘情况进行专门记载的书籍,但却可以通过版本记录与版本本身所透露的信息考究出来。  相似文献   

6.
《救荒本草》是由明初周王朱(木肃)编纂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救荒专著,与传统的药物学“本草”书籍不同,这是一部系统总结自然界野生植物可以佐饥食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文化典籍。《救荒本草》的编纂刊刻,为灾荒年月老百姓准确.安全和有效地以野生植物代粮度荒,避免误食伤身,积极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开辟了广阔的食物来源和新的途径,从而  相似文献   

7.
明清书籍艺术作为中国古代书籍设计的一个高峰,是书籍艺术史上一个具有终结意义的时代,其艺术形式蕴含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书籍版面设计中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书籍开本和相关元素体现着艺术设计固有的原则: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的有效统一,即传统文化"文质彬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美学方面,明清书籍推崇端庄稳重的美学品质,与西方同时期追求装饰之美的书籍艺术相比,显得素朴无华,更显书籍艺术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出土刻本主要发现于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集中在敦煌、吐鲁番、黑水城三地。大量出土刻本残页的存在,说明伴随“丝绸之路”的发展,曾产生过一条以传播刻本为主的“书籍之路”。黑水城出土的一组宋刻《初学记》残页便是“书籍之路”上保存下来的具体而微的文化遗存。黑水城出土《初学记》与日藏南宋本《初学记》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版本关系,前者的刊刻地点应为福建建阳,刊刻时间的上下限在南宋绍兴四年至十七年(1134-1147)。宋元时期由江南通往塞外的西北线“书籍之路”的形成过程是中原文明向西域地区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之路”在西域华化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宋时期词体创作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变化,认为北宋是封建政治经济从鼎盛走向没落的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学与市民文学的盛衰交替的转变期,这对词体创作的影响表现为市民意识与士大夫意识、新兴都市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妥协,并推动了一些词派词风的产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